薦讀 | 美國小學的減負秘訣!用大量閱讀取代課後作業

2021-03-01     中國網教育頻道

原標題:薦讀 | 美國小學的減負秘訣!用大量閱讀取代課後作業

最近,很多家長都發現: 孩子每天寫作業磨蹭大半天,根本沒有時間閱讀。遠在美國佛羅里達州的馬里恩縣也在討論同一件事,起因是當地小學的校長Heidi Maier的一個決定:

不讓孩子帶作業回家——每晚原來的作業時間,改為20分鐘閱讀。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少年商學院」(ID:youthMBA)作為領先的國際素質教育平台,少年商學院通過世界名校通識課幫助6-15歲孩子發現興趣並樹立目標。

1

用閱讀代替作業

「太多的作業會危害小孩子的成長,並且讓他們對學校產生負面的觀念。」這是Maier校長這項決定的依據: 過多作業會導致慢性壓力,以及增加孩子們藥物濫用的風險。

與此相反,減少孩子的作業,卻可以讓孩子有更多時間進行課外活動——比如閱讀,可以提高他們的溝通技巧、智力,甚至數學能力,親子經常一起閱讀,還能幫助建立起更親密的關係。

這個決策引起了不小爭議。 事實上,不少美國小學已經開始減少或取消家庭作業(或延長孩子在校時間,讓孩子在學校把作業做完再回家),轉而要求孩子每天閱讀。比如美國佛蒙特州的Orchard小學。

「小學階段,家庭作業與學習成績的提高沒有關係——除了課後閱讀,」校長Mark Trifilio如是說。從去年開始,這裡的孩子,無論年級,近400人,放學回家後不需要完成作業,而是在家閱讀,必要的話,和家長或監護人一起閱讀。

他們把這個政策貼上了學校的官網,獲得了絕大多數家長的支持:

1、Read just-right books every night —(and have your parents read to you too).

每晚閱讀好書,記得讓你的爸媽和你一起閱讀。

2. Get outside and play —that does not mean more screen time.

走出室外玩一會兒,不要老是盯著螢幕。

3. Eat dinner with your family —and help out with setting and cleaning up.

和家人吃晚餐,記得幫忙準備晚餐和洗碗。

4. Get a good night’s sleep.

睡個好覺。

結果如何?半年後,學生們的成績保持穩定,家長們也好評如潮,因為「孩子現在有時間去追求作業之外的其他東西,在家裡的參與感也更強了。」

(1999年,時代周刊封面上寫道:「功課太多!它們正在傷害著我們的孩子,父母對此應該怎麼做呢?」)

2

數學成績不好?可能課外書看太少

越來越多研究證明,對於低年級的孩子來說, 相比常規的家庭作業,閱讀更能促進學業成績。

比如田納西大學教育學教授Richard Allington就告訴《華盛頓郵報》,「布置家庭作業的效果非常差,讓孩子自我選擇,進行閱讀,來代替完成作業,這對孩子更有益。」

特別是對孩子的科學和數學成績,影響深遠。

比如科學。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的Cromley教授,曾在包括美國在內的好幾個國家,研究孩子的閱讀量和科學課的表現之間的關係,最後發現,有非常大的正相關性——所有國家的平均值為0.819。

比如數學。芬蘭于韋斯屈萊大學心理學系博士Aunola就發現, 閱讀時更注重技巧的孩子,在理解、解決數學問題時能力更強。

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Grimm教授也抱持同樣的觀點:他曾分析了大量三年級的學生,最後發現, 有高水平閱讀理解能力的學生,比起閱讀能力差的學生,能夠更快地學會解決問題和掌握數據處理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計算能力並不受早期閱讀理解能力的影響,閱讀理解能力,只有在孩子需要處理概念性的數學問題時,才會發揮大作用。

有著20年補習行業經驗的尚明老師就曾提出, 「數學不好的孩子,可能是課外書讀的太少。」 如果孩子低年級時,數學成績一直很穩定,等到上五六七年級,就開始掉鏈子的話,那麼即使一直針對數學去做加強,可能也收效甚微,因為問題的癥結,根本不在數學上。

尚老師認為,學生的語文能力(文字理解能力)不太好,低年級時,數學題以運算為主,自然問題不大,但到高年級,數學題開始變得複雜,如果不能判斷題目到底在問什麼,語義間存在的一些陷阱,就很容易出錯。

因此,他建議, 與其給孩子加碼補習班,不如讓孩子多讀課外書。且建議以文字書為主,無論是武俠小說、哈利波特、散文、童話故事、歷史書、科學讀物……都很好。圖畫書當然也可以有,但要控制比例。

如此一來,孩子不僅語義理解能力更好,表達能力也能得到提升,遇到困難時也知道如何去向老師請教。

3

課後彎道超車

報補習班不如讓孩子多閱讀

我們並非否定家庭作業作為一種常規練習的必要性,不可否認,有些概念就需要反覆練習,才能掌握。但這麼多學校的做法,這麼多教育學者的建議,也應該給我們一個啟發: 練習不一定要通過大量的重複和家庭作業來完成。

讓孩子更多地參與到遊戲中去,也可以讓他們練習在課堂中學習到的技能。 比如:

在玩不同的棋盤遊戲中學習到數學;

在拼放火車軌道或是玩樂高模型時,了解到空間;

跟其他人一起玩時,學習到像如何與人相處這樣重要的技能;

在閱讀中學習綜合敘事,學習人際關係,並且聽到一些在別的地方聽不到的詞語……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分享了自己的兩套教學大綱:第一套,是指學生必須熟記和保持在記憶里的材料,這是我們目前的家庭作業非常注重教給孩子的。第二套,是指課外閱讀和其他的資料來源。

他曾教授物理長達六年。期間,他搜集了一個專題的圖書架,供學生們個人在課外時間閱讀。

這個圖書架有55種圖書,都是講自然現象的,而這些自然現象的原理都跟物質的各種電的性能有關係。在某一時期所學的概念越複雜,他推薦給學生閱讀的書就越有趣,越有吸引力。

他發現,這樣的做法,直接讓學生的思維積極性變得高漲了起來,課上、課後向他提出的問題也更多元化了。

他把同樣的方法用到了後來——他教授高年級生物學的三年里。 當學生第一次學習如生命、生物、遺傳、新陳代謝、有機體等科學概念時,他會先從科學和科普性雜誌、書籍和小冊子裡, 給他們專門挑選一些閱讀材料。這些材料,又激發了學生們繼續閱讀更複雜的新書的閱讀興趣……

「盡力為學生記熟教材而創造一個智力背景吧,」蘇霍姆林斯基對老師們的建議,對於家長來說,同樣適用,「只有當學生進行思考的時候,他才能掌握教材。」

現在流行「彎道超車」,越來越多家長給孩子的課後安排了越來越多補習班,卻忽略了,對於孩子(特別是小學階段的孩子)來說,什麼才是提升成績的真正秘訣。而撇開成績, 讓孩子從小徜徉於好書之中,培養起來對學習的真正熱忱,不是更重要麼?

版權資訊

學院君 | 作者

少年商學院 | 來源

彭可馨(實習生) | 編輯

本公眾號轉載的文章僅作分享之用,不代表本公眾號觀點,文章版權及插圖屬於原作者。如果在版權上存在爭議,請與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處理。

News

關注 | 教師處境「尷尬」?

如何化解家校矛盾?

深度 | 校長解惑!學校中層

幹部領導力問題本質是什麼?

關注 | 教育部強調!

校外補課為何如此瘋狂?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Uekd7HcB9wjdwRpv5lP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