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北碚區的張飛古道

2019-07-27     黃北平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是比喻巴蜀地區的交通的困難。巴蜀是川東地區的稱謂,四川盆地東部峰巒起伏,山高陡峭,險山重疊。在這山高峻岭的環境里,巴蜀地區生活的人們為了出行方便,還有古代歷代朝廷為了更好的管理物產豐富的蜀國,在巴蜀地區開通一條條蜀道,有些是管道,有些是鹽道,有些事羊道。本文今天就說說在川東地區的張飛古道。

張飛古道的入口處

張飛古道位於重慶市北碚區北碚主城到澄江段的嘉陵江東岸,從溫塘峽澄江入口到北碚區城北新區溫塘峽的出口處,全長大概有8公里左右。張飛古道的入口處在北碚區東陽社區桃花山村,出口於北碚區東陽社區大沱口。此圖是桃花山村的入口處,兩旁的青石磚瓦房和青石鋪成的步梯,可能大家已經看出來有些歷史。本人是上個月剛走過張飛古道,當然這已經是很多次,每一次走張飛古道,都會有不同的感受。但是心情都是一樣的,都在感慨古代巴蜀地區的原住民,對於修道路的艱辛,和不懼怕天然艱險,用生命開通出來的一條條古道。只能說向前人致敬,為我們後代留下有歷史意義的遺產。

張飛古道入口的舊瓦房

張飛古道入口的舊瓦房,這些房子現在很少有人居住,畢竟很多都是危房,誰都不敢入駐。當然有些比較好的房子,還是會有人居住的,但居住的都是一些上了歲數的老人。年輕人都搬到北碚主城區生活有些到其他重慶市的主城區去生活。也許老人捨不得離開這出生,長大到老去的地方,也許老人的舊觀念,落葉歸根的想法。當然,能看到有人在張飛古道沿途的舊村子生活,讓人還能感覺到這條有歷史意義的張飛古道,還有生命氣息存在,也許 看不到當年的輝煌,起碼還能感覺到人氣的存在。

張飛古道邊的防空洞

防空洞,看得出來防空洞是近代修的,可能是二戰期間為躲避日本飛機的轟炸而修建的,別小看這個有點簡單的防空洞,在二戰期間,拯救過不少人的命。二戰期間,日本侵略者為了達到全面占領中國的目的,大量派兵前往中國,當時日本侵略者已經占領大半個中國,唯獨四川盆地沒有能夠占盡一兵一卒。首先在於地理位置的優越性,日本進軍四川盆地,必定會走川東一帶,但是川東地區地形複雜,道路險惡,步兵很難行軍,再說當時中國軍隊在川東地區重病把守,日本很難攻進四川盆地。重慶是抗日戰爭時期的陪都,為了讓當年的國民政府服軟投降,對重慶進行大轟炸,給重慶帶來巨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但重慶這座偉大的城市就是對日本侵略者不不依不饒,堅強的生存下來。轟炸完再重建,重建後日本又來大轟炸,再重建。知道日本無條件投降,大日本帝國的軍隊沒有一兵一卒踏進重慶一步。此座防空洞存在的意義大家可想而知,這是保命的一座不起眼的建築物,一直保留的很完好。

張飛古道上的青石磚路面

往前看友一處是近十年新建的階梯,也許是路面坍塌的很嚴重,用水泥給修補上。看到這可能會有些突兀,一條古道上怎麼會有現代化的修建手段。其實這並不奇怪,畢竟張飛古道已經有很多年的歷史,很多地方已經自然坍塌和人為破壞,儘管這條古道已經不是主流交通要道,當地的管委會會對古道上的一些遭受到破壞嚴重的地方進行修補。看到這自己也很高興,這麼有歷史意義的古道,還有人在維修。如果不進行維修,也許這條張飛古道就會隨著自然風化的蠶食和人為的破壞,消失在人們的視野。

張飛古道崖壁上的古字

看到崖壁上古字腦袋裡都是裝著當年修建古道的先人們,當年沒有現代化的設備,也沒有現代化的工具,都是用手工一點一點修建起來的,在其中流下多少汗水。流過多少鮮血,甚至丟掉多少性命,這個只有先人們才知道。走過古道心裡總是激情澎湃,感謝先人的艱辛和智慧,給後人留下這條很有歷史教育意義的古道。只要擁有時間,我都會來此地走一遍,感受一下古道的歷史氣息。

張飛古道山崖上飛流下來的瀑布

這一處叫二岩口,二岩口的山頂上就是西山坪從這裡走到西山坪大概需要三十分鐘的時間,雖然直線距離只有兩百多米,但是同鄉西山坪的羊道很都,幾乎是垂直羊道,走起來很是費勁。留下來的這條瀑布,看起來是不是很漂亮,很有詩情畫意的感覺,其實張飛古道的沿路上不僅有很多古時留下的痕跡,也有很多處美麗的自然風景讓大家欣賞,也許是張飛古道過於神秘,神秘得把沿路的風景給蓋住了。

張飛古道上的拐彎處

這道拐彎處的左邊就是上圖的瀑布,右邊就是嘉陵江的溫塘峽。拐彎處就建立在一座小橋上,走過去聽到瀑布嘩啦啦的聲音和溫塘峽轟轟的流水聲音,心裡還真有幾分害怕。畢竟這座橋已經很有歷史,總擔心走過去突然坍塌。當走過去之後才發現,這座橋很堅固,是自己想多了,古代的人民都是充滿智慧,修橋樑這門工藝永遠難不倒巴蜀地區的先人們。

張飛古道上的護牆

這堵牆的右邊是嘉陵江,左邊是崖壁,整段張飛古道最俊險的地方就在此處,先人們為了不讓行人掉下懸崖,修起來的護牆。當然一邊是石壁,一邊是護牆,走過去陰深深的,心裡總感到懼怕。這條道上平時沒有什麼人走,要是對面走過來一個人,自己一定會嚇死。還好自己還有幾分單量,假裝很大膽的走完這一段古道,當走出這一段古道後,心裡總算安定下來,沿途上沒有碰到什麼人,也沒有遇到什麼危險,走這段路是很需要很大的勇氣很很強的心理素質。

張飛古道上的青石路面

雨後的青石路面。這是最後一段古道,再往前就是出口大沱口。雨後的青石路面很濕滑,不小心會被滑倒,建議大家走的時候儘量避免雨天。同時這條古道很少有人行走,最好是結伴同行,以免出現意外而得不到及時救治。走張飛古道可以在北碚公交站乘坐明家溝方向的客車到大沱口下車,沿著張飛古道走到桃花山村的出口處,乘坐渡船到澄江公交站乘坐公交車回北碚這城區。也可以在北碚區公交站乘坐前往澄江的公交車,到澄江後乘坐渡船到桃花山村入口行走,在桃花山村的入口處有一家豆花飯專營店,可以就餐後走張飛古道到大沱口出,在大沱口等明家溝至北碚的客車乘車回到北碚主城。

每一次旅程,都會有不一樣的感受,希望看到本文稿的遊客們,對張飛古道感興趣而前來遊玩。走張飛古道不用門票,只要您一顆有愛護和想了解張飛古道的心。

謝謝大家閱讀本文稿,敬請給予建設性意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UNouO2wB8g2yegNDnxP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