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相花事|小原流花道

2019-10-18     花藝師徐琳

花道(ikebana),又稱華道、日式插花,是日本傳統的藝術。花道最早來源於中國的佛堂供花。日本花道最早來源於中國隋朝的佛堂供花,傳到日本後產生了各種流派,並成為修養身心的重要環節。花道在中國也可稱為插花藝術; 插花(術)或者花卉藝術,指適當截取樹木花草的枝、葉、花朵藝術地插入花瓶等花器中的方法和技術。通過插花感受自然、生命的變化,在創作美麗的作品和欣賞的同時提高自己的審美,這種以插花為手段,以提高精神世界修養為目的的學習生活方式,稱作花道。眾多的流派之中最負勝名的有三大流派。分別是池坊,小原流,草月流。




小原流花道是19世紀末由小原雲心(1861-1916)創立的,小原雲心創立花道新樣式「盛花(もりばな)」後開創的近代花道新流派,是日本花道三大流派之一。他年輕時文人花與文人盆栽盛行,受此影響,他開始嘗試一種新的插花形式,即將花插在廣口的淺水盤中。相比之前的古典插花的線性表現,小原流的風格在表現上更加活躍多樣。它的表現形式融合了西方的「色彩插花」以及東方的「寫景插花」特色,如今,為大家所熟悉的使用水盤和劍山的插花方式,就起源於小原流。




1897年,小原雲心在大阪美術俱樂部舉辦了一場名為「盛花三十瓶」的花展,以此展示他所研發的最新花型「盛花」,就此邁出了近代插花的第一步。「盛花」是當時從沒有出現過的插花型式,他把花插在很淺的水盤裡,就像是花被盛在盤裡一般。




當時的日本,隨著明治維新改革的新潮流,進口了許多的西方草花,但是沒有人用這些華麗的花朵來插花,因為西方的進口花花莖很短,沒有辦法用來插池坊的作品。作為池坊生花及立花的作品所使用的花材花莖必須是比較長的;另外,西方進口的花比日本原有的花材色彩更加豐富、艷麗,用來插池坊的作品,在花色、花型的調和上有很大的難度。

而「盛花」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發展起來的。小原雲心先生利用西方的花草,在淺平的水盤或有寬廣口徑又淺的容器里進行創作,這樣的插法就叫做「盛花」。




由於當時進口的花材還不普及,只有一部分的特權階層中流行,所以小原雲心先生的創作也不止局限於進口的花材,源於對自然的愛好,讓他走遍山林、考察盛產盆栽的地區,進行各種研究。

傳統的插花,遵循固定的插花模式,每支花的根部都要集中在同一點,小原雲心先生則突破了這種固有的模式,開創了多點式的插花,希望插出來的作品,都像是自然生長的一樣,要求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天地人和諧統一。其實,花道各流派的基本精神就是「天、地、人」的和諧統一,這也是東方特有的自然觀念和哲學觀念。




小原流按表現區分

花意匠、盛花、瓶花、花舞、花奏、

琳派調、文人調、自由造型。

【花意匠】:是1991年創立的新花型,四面可觀賞、較立體的裝飾性花作,表現「形態」與「配色」之美。作品花材使用很少、適合現代生活空間中、非常尊重花材個性的插花藝術形式;這種形式也是小原流目前最被廣泛接受的插花形式。小原流入門時最初學習的花型。



【盛花】:是小原流最具代表性的造形,插法是在水盆內強調面的展開,花道中在水盆內使用劍山便是小原流首創。它分「寫景盛花」和「色彩盛花」兩種形態。



色彩盛花:表現植物的色彩美和形態美。因為是植物,所以很重視體現季節感。

寫景盛花: 如同風景在水盤中再現一般。但並不是庭園似的盆景,而是靈活運用植物的生態和季節感來進行創作,可以被稱為小宇宙的藝術造型,是以植物自然生長的形態為插作依據。

【瓶花】:是一種不使用劍山等固定工具的投入式插法。小原流將古典的投入花定名為瓶花,花器和花材的調合非常重要,表現花材的特色季節性與自然風情。



【花舞】:現代手法,以舞動的姿態表現作品立體美感,再運用枝徑的依偎,依靠來塑造植物線條動感。



【花奏】:花枝向內側交錯,體現立體美的的新型表現樣式。用花傳達內心的想法,傳達美的手法。



【琳派調】是由小原流第三代家元小原豐雲創立的花型,以琳派畫作為創作背景。取自大自然的花草,借鑑琳派畫里裝飾性和設計性的格調,大膽反覆的使用同種花材,或是符合表現目的的花材來達到極強的裝飾性效果。即以植物為中心,又不拘泥於花型,通過省略或誇張的表現手法來強調花材的個性。



【文人調】:以中國文化背景為題材,通過插花表達文人的高貴和氣節,常以梅蘭竹菊四君子來表現插花中的文人情趣。



【自由造型】:自由插花,表現自由的插花形式。及引入天然植物素材以外的乾燥素材、非植物素材等,追求造型美感的插花樣式。



「插花,可以給到人們的生活很多的滋養,我相信這會成為現代社會不可缺少的事物。此外,在現代的空間裡,表現出植物本身極致的生命力、色彩和形態的美感,這也是非常重要的。世界上的每一朵花都是獨一無二的。將這一點傳達到人們內心深處並喚起某種啟發。」

—小原流花道五世家元小原宏貴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UK4T3m0BMH2_cNUgfoi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