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安史之亂中,一戰成名

2019-12-24     牛老師的歷史閒談

大家好,歡迎來聽牛老師的歷史閒談~

馬璘(721年-777年1月26日 ),字仁傑。岐州扶風(今屬陝西)人。唐朝中期名將。

馬璘出身將家,早年從戎於安西都護府,累官左金吾衛將軍同正。"安史之亂"時,他率三千精兵入援朝廷,轉戰衛南、河陽等地,升任鎮西節度使。昭覺寺之戰時,更以所部五百人突入十萬叛軍中,取得大捷。後長年鎮守西北,多次與吐蕃交戰,互有勝敗。晚年官至涇原節度使、檢校尚書左僕射並知省事,封扶風郡王。大曆十一年十二月(777年1月),馬璘去世,年五十六。獲贈司徒,諡號"武"。

當時,天下兵馬元帥李適(後來的唐德宗)、副元帥僕固懷恩及河南等道副元帥李光弼、回紇等軍會師,自陝州、陳留方向夾擊叛軍,準備收復東京洛陽。安史叛軍主帥史朝義頑強抵抗,在所派部下數萬為唐軍所敗後,甚至親領"精卒"十萬出城,"營壘如山,旌甲耀日",於昭覺寺列陣。

唐軍諸將發起猛攻,殺死大量叛軍,但始終無法衝破叛軍陣線。在此危急時刻,馬璘不顧安危,以一鎮節度使之尊,親領部下五百人沖陣。在奪下叛軍兩個盾牌之後,他深入萬眾之中,"入賊陣者數四",奮力拚殺,"賊左右披靡,大軍(唐軍)乘之而入,賊眾大敗"。

唐軍趁勝發動反攻,轉戰至石榴園、老君廟,再敗叛軍。一路追擊,叛軍"人馬相蹂躪",跌下懸崖,屍首填滿尚書谷。在這次決戰中,馬璘的突出表現為唐軍的勝利作出了決定性的貢獻。而中興名將李光弼也對馬璘的勇猛印象深刻。

作為安史之亂後自安西內調的將領,他在入朝後的第一次戰役——衛南之戰時,便"以百騎破賊五千眾",從而嶄露頭角;馬璘在任邠寧節度使前後時,雖然礙於自身貧弱,無法對吐蕃取得決定性的優勢。

但馬璘不僅武功絕倫,且能寬大為政,他面對勇敢直言的段秀實,能赦免即將被枉殺的軍卒,新年元日之際,有人建議赦免偷盜軍卒,但馬璘並不縱容這種投機風氣形成,按照軍法將其處死;涇州大旱,有人以巫術求雨,馬璘卻不惑於此舉,知道"旱由政不修"。好了,今天牛老師的分享就到這裡了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U-sKOW8BMH2_cNUgWfo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