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鱗癌和腺癌治療無本質區別,手術基本可以根治,少數需化療

2019-10-18   胡洋

肺腺癌和肺鱗癌屬於肺癌最常見的兩種病理類型,與大細胞癌一起統稱為非小細胞肺癌。之所以這樣劃分是區別於小細胞肺癌。因為小細胞肺癌屬於一種全身性疾病,與非小細胞肺癌有著完全不同的特性。非小細胞肺癌早期病人首選根治性手術治療。對於高齡、心肺功能不全無法耐受手術的病人一般選擇立體定向放射治療。

有網友諮詢,70歲肺鱗癌Ib期,68歲肺腺癌Ic期,已做手術,不願意做化療,可以不做嗎?肺癌TNM分期中,I期包括IA和IB,分期里並沒有Ic期。事實上,按照肺癌診療指南,對於非小細胞肺癌完全性切除的患者,IA期不建議化療,IB期非小細胞肺癌由於缺乏高級別證據支持,同樣不推薦輔助化療。無論是肺腺癌還是肺鱗癌,早期的治療方法都是相同的。所以,如果已經進行了根治性手術的非小細胞肺癌,I期病人不推薦進行術後輔助化療。雖然I期病人分期早,復發轉移幾率較低,預後比較好,但仍有一部分病人在五年之內出現復發轉移,所以術後雖然不需要化療,但要按照隨訪時間嚴格隨訪複查。2年內6個月隨訪一次,複查胸部CT、腹部B超或CT、腫瘤標誌物等檢查。3-5年每1年隨訪一次,5年以上仍然是1年隨訪一次。對於I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確診肺癌後繼續吸煙,會顯著增加患者的死亡和復發風險,還能增加第二原發肺癌的風險。所以,隨訪過程中,應該鼓勵患者儘早戒煙。

對於不完全切除的患者,根據患者的身體狀況,首選二次手術及術後輔助化療。也可以進行術後的三維適形放療,放療後進行輔助化療。對於I期肺癌病人,不完全切除是指切緣有腫瘤殘留。

IA期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接近90%,但20%左右的IB期患者可能會在5年內出現復發轉移。所以在臨床上對於有高危因素的IB期患者我們仍建議其做4周期術後輔助化療。高危因素包括低於45歲者、分化程度為低分化、術後病理提示脈管有癌栓、病理提示累及胸膜者。術後輔助化療方案,肺腺癌和鱗癌略有不同,肺腺癌首選培美曲塞聯合鉑類,肺鱗癌首選吉西他濱或紫杉類聯合鉑類。

點擊進入胡洋粉絲康樂家園,胡醫生一對一的家庭醫生式健康保養知識問答,讓您獲得最新健康知識,恢復健康。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點擊查看肺癌診治專欄,知識豐富,內容專業且淺顯易懂,涉及肺癌診治的方方面面,解除求醫問藥過程中的各種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