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吃,吃得。中午才得知江湖上又驚現一家默默開了20年的、好吃的館子,成都人往往邊吞口水邊這樣盤算:走嘛,把李二娃喊到,下班就去。
在拼吃這方面,成都人的行動力實在太強。
排兩個小時隊才到號的「拼」,在美食麵前不講究的「拼」,永遠樂此不疲地尋找偏僻美食的「拼」……
就算翻窗,也要吃那家干海椒抄手;上簡易樓梯,也要吃那盤街邊燒烤;鑽進偏巷子老院壩,也要吃那碗面和那把串串……
我都很好奇,成都人哪裡來的拼勁兒和本事,可以找到任何一個咔咔角角頭的美食。
巷巷面 / 城市腹地偏巷子裡的那一口
地址:書院西街62號院附31號
難找指數:
很多個周末,書院西街成都職業技術學院門口都聚集著等待參加資格考試的人。
他們不知道,就是在這城市的腹地,距離太古里僅僅500米地方,從學校門口的岔路拐進去,經過一家理髮店、雜貨店……巷子盡頭的大院入口,是值得一試的巷巷面。
上了年紀的老樹和一片「搖搖欲墜」的低矮房子夾道歡迎,初來乍到,敢走進去還是需要一番勇氣。
位置已經夠難找,巷巷面的招牌卻也絲毫不講究,大紅橫幅一條,就拉在院子門口,隨風搖擺。
這家開了兩年的店,藏得再深也照樣被吃貨挖出來。或老成都風格的素椒雜醬面,或是一碗豐盛的松茸面。豈止果腹,還得再來一份巷巷面的涼拌雞,這才是老饕的標準點法。
涼拌雞相當捨得放紅油,蓋到悶起,在樹蔭下仍舊透著誘人的暗紅色,僅僅是賣相就足夠讓人流口水,一口下去,入味,雞肉絲毫不軟塌。
最驚艷的還是松茸燉雞面,湯上浮著一層黃澄澄的雞油,看起來就感覺大補。每一份都有大坨的雞肉和好幾個松茸,在用料上絕對不騙人,是屋頭燉出來的味道。
劉娘串串 / 百年院子中的老成都串串味道
地址:太升南路282號附3號
難找指數:
太升南路的劉娘串串,位置同樣隱蔽。入口混雜在手機選號、香煙出售的小店中,相當不起眼。
來者都是按圖索驥,稍微往裡走才能發現其中的別有洞天,然後是一聲讚美的「哇」。
這是一家在一棟將近百年的小院中賣的串串。據說是老闆自己的房子,還掛有近現代優秀建築的牌子。
劉娘串串絕對是成都早一批的網紅店,熟客都清楚,需要提前一周訂餐,定好之後通常就不能再加。太升南路手機的生意都不如以前,劉娘的串串卻屹立不倒,一直賣了二三十年。
老闆每天現買肉現串,每一串一顆肉,塞嘴裡剛合適。天氣冷,吃得人多,老闆總是從爐子上分批次煮出來,這樣就儘量保證了每桌吃到的時候依舊是熱的。
看起來色澤寡淡,但其實辣味依舊,標準的老式成都串串。住在附近、從小吃到大的人最有發言權,這麼幾十年味道一直沒變過。
不管是葷菜的牛肉雞心,還是素菜的土豆藕片,裹上只加了味精鹽巴之類簡單調料的干海椒碟子,味道不擺了。
郭氏燒烤 / 也叫爬梯燒烤
地址:撫琴西南街6號附3號
難找指數:
擁有成都眾多市井美食的撫琴小區,就在撫琴西南街沿街的位置,從人行道上就能從窗子裡望見紅房子燒烤裡面的冰櫃和烤架。
紅房子選菜還可以從側門進入,同在一排房子、不遠處的郭氏燒烤,就只能爬樓梯進入到屋子裡了。登上樓梯的過程,像是一種通往美食的加冕之路。
比起郭氏燒烤的正式名稱,坊間也都更加愛喊它為爬梯燒烤。可惜最近一個招牌都看不見了。
慕名而來的食客,靠模糊的門牌號和外面的梯子辨別。不過他們家最近因為整治的問題暫時關了門。
隔壁紅房子還在正常營業。雞尖郡肝,烤茄子,味道依舊頂好,焦香入味,孜然很霸道。
干海椒抄手 / 爬梯翻窗都要吃
地址:建設路71號(82信箱21幢三單元)
難找指數:
毫無疑問,吃東西不拘於環境,這是成都人在美食上最大的拼勁。爬樓梯翻窗子也要吃,建設路71號,82信箱21幢金桂苑三單元一樓的干海椒抄手又火了。
除了一個單元門的入口,這個兩居室的一個房間的窗子外還有一個入口,需要爬簡易樓梯進入。
慕名而來的食客,除了吃抄手,還要順便問一句,那個樓梯在哪裡呢,想看個新鮮。
非開兩個入口不可,實在是因為食客太多。飯點屋子裡擠滿吃抄手的,其中不乏退休的中老年大叔大媽。單元門前的主入口付款取票,吃完可以從窗子的樓梯出去。
當然,也有人陸續直接從窗子的樓梯擠進來。穿著皮大衣的叔叔娘娘,佝僂著腰進到屋子。上下轉彎,就像地道戰一樣。不時,食客大叔也要關心下後面的女同志,「小心點兒哦,不要栽到別人的碗頭了」。
爬樓梯翻窗子都要吃的抄手,你能說成都人為了吃不拼?
他們家最受歡迎的干海椒抄手,一兩8個,每個都似金元寶般結實肉厚。加入每天現舂的海椒麵,鮮香嗆辣,和抄手是絕妙的搭配。
一人只需吃一種就能填滿胃。如果不喜辣,那就選白味的鮮蝦蟹籽抄手,每個裡面都有一隻蝦。
除了竹蓀、熬制的土雞高湯味美,抄手裡面的蟹籽依舊起到增鮮的作用,甚至還能感受到咬破蟹籽嗶哩嗶哩的爽感。
這個在老舊小區中的干海椒抄手,如果不是提前有人發送定位,本身是很難找到的。極舊的小區環境,紅磚房、只抹了水泥外牆的房子……
拐角處,叫賣菜蔬的小販,更是將時間往回拉。一路尋找的過程,都像是一次穿越之旅。他們家只此一家,要吃,千萬別走錯了。
成都有很多這樣藏在市井中的寶藏美食,可能開始他們只是私藏、小眾的,但只要夠好,就會越來越被更為普遍的大眾發現。
誰叫成都人喜歡發現新美味、嘗試那些之前錯過的館子,這樣的想法和行動永遠都不會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