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魚爸
1
我知道,已經有很多人跟你說過:閱讀對孩子的成長很重要,很重要。
不知道你是怎麼想的?
還記得有一次,偶遇一個多年未見的朋友,聽聞他的女兒快6個月了,我當時聊著聊著就跟他說起了孩子閱讀。
才一開口,他連忙擺手,跟我說:「我女兒三歲前不要讀任何書,我只要她好好玩就行。」
有時候,你會發現人跟人之間觀念不同,真的如同兩個世界的人。
雖然站在一處,卻如同隔著一堵厚厚的牆。
比如一個大學老師,你覺得他一肚子的學問。
可是怎麼給孩子講故事,卻讓他也感到為難。
因為他把上課的架勢拿出來講繪本,孩子往往不買單,直接就逃課了。
還有公司的高管老闆,你跟他說繪本。
不明白的多,明白的少。
我的一個朋友,在一家房地產公司做戰略副總。
又是從重點大學畢業的高材生。
可以說的社會精英吧。
有一次我說送一套繪本給你兒子吧。
他趕忙說不要不要。
我以為他是客氣,堅持要送。
最後他說:「我兒子不會畫畫,就不需要你的繪本了。」
我跟他解釋說這是給孩子讀的書,帶圖的故事書。
這樣一說,他才明白。
從那時開始,我覺得父母的觀念,真的是孩子閱讀路上最大的攔路虎。
只有讓父母先改變了,才能讓孩子們接觸這片美好的天地。
這個天地是屬於精神的天地,跟你的身材、體重、血型、財富無關。
卻跟你的價值觀(觀念)息息相關。
扎克伯格在二女兒出生的時候,很認真的給小寶貝寫了一封信,裡面說:
「你長大以後將會變得很忙,因此我希望現在你把時間用來品嘗所有花的芳香,撿拾你想要的每一片葉子。我希望你把你最喜歡的蘇斯博士的書閱讀那麼多次,以至於你能開始創作自己的故事。」
這是對孩子很真誠的祝福。
2
在已開發國家已經普及兒童閱讀的今天。
我們的閱讀為何還在艱難地推廣中。
白岩松曾提到一件事:「中央電視台每年都做一個關於讀書的公益廣告,這幾年一直在做讀書的推廣,我總納悶,你見過國際上把哪個日子定為「吃飯日」嗎?沒有。
既然國際沒有吃飯日,那為什麼要有一個讀書日呢?對於人們的身體、肉體來說,不吃飯活不下去,但對於我們的精神來說,不讀書難道不也是跟不吃飯一樣活不下去的一件事嗎?為什麼我們已經墮落到了要全社會去推廣「閱讀」?這件事情恰恰印證中國的某種悲哀和某種覺醒。」
但我們的現實就是這樣。
是什麼造成了我們只有的現實?
很多人一談到孩子的教育質量,就馬上想到孩子的學校是不是重點?
為什麼我兒子不能上重點,如果他也上了重點小學,肯定也能有機會考好的中學,然後衝擊名牌大學。
所以把孩子成績差的矛頭指向學校,然後指上社會及教育制度。
在閱讀這件事上,孩子不愛閱讀,怪誰呢?
難道也怪學校的老師沒有組織閱讀課程,沒有給孩子買課外書籍?
甚至怪社會沒有閱讀氛圍,而唯娛樂至上?
怪媒體天天報道小鮮肉的分分合合,沒有宣傳閱讀的重要性?
怪自己的工作太忙,沒有時間?
……
都是理由 ,鋪天蓋地的理由來安慰自己。
反正就是不能怪我。
我們的孩子如今明明有了好的條件,為何閱讀還是跟不上。
其實跟不上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的觀念。
那些蒙塵的心,早已把這回事忘了,或者根本就沒有想起來過。
如果每一位父母都重視孩子的閱讀。
那下一代人,將不會再依靠閱讀推廣來閱讀了。
而是自發的,成為日常生活的一個部分。
3
前面花了1000多字來說觀念的問題。
我想你能反省自己,並且積極開始行動起來的話。
那你的孩子有福了。
掃除了觀念這隻最大的攔路虎,我們就要談談實際的閱讀中會遇到的攔路虎。
很多孩子沒有一個合適的閱讀環境。
這個閱讀環境不是說要有大大的書架或者獨立的書房。
而是家裡有沒有書味,有沒有閱讀的氛圍。
就好像一個家裡有一個愛喝酒的爸爸。
那勢必是有酒味的。
而如果有愛讀書的媽媽,那肯定會有書香味。
我去朋友或者親戚家裡,常常喜歡看有沒有書櫃,或者給孩子閱讀的地方。
有的人家,酒櫃里擺滿美酒,裝修奢華大氣。
可遺憾的是屋子裡就是沒有一絲書香味。
曾經跟一位爸爸聊天。
「孩子平時喜歡讀點什麼書?」
「這個我不知道,反正學校會布置的吧。」
「課外書呢?」
「那個不能讀,他成績不好,學校的作業都做不好,還讀課外書!!!」
感覺對我的話簡直不可思議。
可是,孩子的童年裡,沒有書香味,那是多麼大的遺憾呢。
在《朗讀者》的一期節目中,當董卿問及這個問題,作家梁曉聲談及了自己的兒時記憶。
那時候,靠著母親一個人的薄利,要照顧一大家子的飲食起居學雜費,已經很是艱難。
學校布置的電影觀後感,他從未完成過,他可以寫讀後感,但卻沒辦法為了一篇觀後感花掉五分錢去看電影。
沒有別的娛樂方式,他只能求哥哥幫忙借書,再而就是看哥哥初中的課本。就是這些書籍,在貧瘠的現實生活中,為他打開了另一個豐富的世界。
對於梁曉聲喜歡看書這件事,相對父親態度的反對,不許他看「閒書」,母親的態度則是「絕對的好」,她認為「閒書里一定有做人的營養」。
所以買煤買糧等東西有剩下的錢,母親都會說留著給他去小人書鋪看書。
梁曉聲說:「讀書是最好的家風,書架是最好的不動產。」
而如今的孩子,閱讀的條件比過去好了很多。
只要父母有心,每月讓孩子讀三五本課外書的開支還是能承受的。
每天花20分鐘給孩子朗讀一本故事書的時間還是能擠出來的。
只是看你有沒有想法:給孩子提供一個這樣的閱讀環境。
並為之行動起來。
4
如果孩子小時候一直沉溺在電子遊戲的世界裡, 而遠離了閱讀。
那在小學階段沉溺網遊的機率就要高很多,因為孩子過早的品嘗到了電子遊戲之樂,而不知閱讀的樂趣。
很大的責任在父母本身。
真的不希望窩在街拐角那些破店裡打麻將的媽媽帶的孩子天天聽著「碰」的聲音,而沒有聽過一本繪本故事。
在唯一一次的童年裡,孩子有權利讀更多的課外書。
父母沒有權利剝奪,不要因為自己的無知,讓孩子的童年閱讀經歷是蒼白無力的。
在襁褓中時,你端詳著孩子,應該也充滿了期待。
覺得孩子將來要好好讀書,比自己強。
可不知什麼時候,你發現孩子慢慢地就落後了。
還不知道為什麼?
往往因為你的忽視,讓孩子在最初的人生起點上,就已經開始真正的落後了。
在《摔跤吧,爸爸》里,最打動我的一句台詞是「獎牌又不會從地里長出來,你得悉心去培育它。」
我們就是太多人急著看到成果。
所以還有父母早早地讓孩子放棄讀書,去打工掙錢。
用讀書無用論鼓勵自己,說沒有讀書的人,發財的人很多。
我只能說你只看到了少數幸運的暴發富而已,沒有看到那些真正富有的人到底瞞著你讀了多少書。
愛閱讀的孩子不會長出三頭六臂,但愛閱讀的孩子一定會不一樣:他們的眼睛裡會有光,那是智慧和自信的光芒。
他們的腦子裡會多很多的問號,世界對他們來說,充滿趣味。
他們舉手投足會多幾分淡定,他們的心靈是充盈的……
而且很多很多年之後,讀過的那些書,會給他們寶貴的饋贈。
而親子共讀的時光,成為內心最溫暖的記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TRy2tm4BMH2_cNUg0mR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