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冬棗大文章,冬棗讓農民戶均增收6萬元

2019-10-02     我會種

冬棗,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推廣種植開始,20多年的時間裡,這種水果及其延伸產業持續促進當地農民增收,據不完全統計,棗農戶均能增收6萬元。

冬棗前景廣闊,開發潛力很大。其皮脆肉嫩,營養豐富,含有天門冬氨酸、蘇氨酸、絲氨酸等19中人體必需的胺基酸,以及較多的維生素A、維生素E、鉀、鈉、鐵、銅等多種微量元素,有「百果王」和「活維生素丸」之稱。

種植冬棗的成功,再次讓廣大農民看到了致富的希望。但是,要讓冬棗產業持續發展,必需走現代產業發展的路子。廣大農民要擴大種植面積,形成規模,建設標準化冬棗基地。同時還要創立品牌註冊商標,真正實現「註冊一個商標,帶動一個產業、富裕一方百姓」的目標。為拉長冬棗產業鏈,提高經營效益,要多建冷庫,實現多儲存鮮冬棗。此外,還要拓展開發旅遊業,建設冬棗生態觀光園。

雖然很多地方棗農們都有著豐富的種植經驗,也在不斷的進行冬棗技術的改良。但是如果未形成獨有的品牌,就會造成年豐產不豐收。如果銷售渠道閉塞,就會導致棗農收入一般。為了改變現狀,提高棗農的收入,地方政府要制定一村一策、一村一品扶貧實施方案,實施科技扶貧計劃,推進「網際網路+」模式,推動冬棗產業拓寬營銷渠道,做強特色品牌。

除了在源頭上抓好冬棗安全機制建設,還要不斷加強品牌創建,提升冬棗市場化水平。另為了保證冬棗的品質,廣大棗農要做好三個方面:一是不摘青上市。樹立「砸冬棗品牌就是砸自己飯碗」的意識,嚴格按照冬棗標準化技術進行生產管理,樹立冬棗品牌思維,堅決杜絕摘青上市,切實維護冬棗質量安全。

二是不銷售曬棗。牢固樹立「像愛護自己眼睛一樣愛護冬棗質量安全」的理念,不銷售次棗曬棗,不坑商欺商,不弄虛作假,誠信經營,恪守底線,堅決維護冬棗的品牌聲譽。

三是不違規使用農藥。堅決杜絕使用膨大劑、催熟劑等違禁農資農藥,增施有機肥、農家肥和生物菌肥,有效提升冬棗品質,保證冬棗質量。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TR_YjG0BMH2_cNUgeqL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