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話水滸,梁山朋友圈的三個女人

2019-09-24     軍史解密

有很多人一提起來《水滸》首先想到的就是水滸中的各路英雄豪傑,更覺得這《水滸》中有女人什麼事。《水滸》作為我國四大名著之一,也有外國人喜歡看, 據說洋鬼子在翻譯水滸傳時,對書名搞了意譯,將它演繹成「三個女人和一百零五個男人的故事」。這個曖昧的標題,雖然比較明白地道出了梁山頭領們的性別比例,色彩卻過於現代,還時尚地將女人們擱在前面,頗有點女士優先的紳士風度,真讓人忍俊不禁。

梁山上做了頭領的女人,總共有三個:一丈青扈三娘、母夜叉孫二娘和母大蟲顧大嫂。先由作者在書中替女人們取名字的做法來分析:書中有名有姓的女人有好幾個,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比如後來嫁了沒羽箭張清的瓊英,演出了弒夫戲的潘金蓮和偷情戲的閻婆惜,甚至魯智深拳打鎮關西時救的金翠蓮,以及張都監為計陷武松替他找的一個戲子,都有名有姓有鼻子有眼的,反倒是對那三個後來做了頭領的女人,作者不怎麼用心,以至於連名字都懶得好好地取上一個,徑直用「排行加性別」的方式直呼之,這從側面反映她們在現實中的地位。我估計,如若不是這樣一個龐大的歷史故事從情節上需要若干個女性來做抓人眼球,作者是一定會直接用「某某氏」來代替的。

儘管作者的出發點很好理解,但書中對這三個女人的筆墨還是太吝嗇了,甚至遠不及前面提到的潘、閻兩個貌美心黑的婦人。尤其讓人不免心生同情的是,作者分別給她們安排的各不相同的人生際遇。

先說扈三娘。她應該算個人物,家族有實力,有勢力,當初是跟敢叫板梁山的祝家莊鼎立一方、還攀了姻親的,出身上沒有問題。由書中關於她的有限文字來看,一丈青扈三娘還頗有過人之處,堪稱色藝雙全。雖然書中對她容貌的描寫極為吝嗇,但還是用了這樣一句話來形容:「天然美貌海棠花」,另外還有「蟬鬢」、「柳腰」這樣兩個詞;至於她的武功,後面陸續有些交待,雖不及林沖、呼延豹之流,但她拿下後來的丈夫矮腳虎王英時,只用了三招兩式,可見頗有功底。後來被林沖所擒後,做了宋江的乾妹妹,饒是李逵兩柄板斧砍了她全家,她居然能「一嫁泯恩仇」,肯半推半就地嫁了王英。呵呵,大家要知道王英是個什麼貨色——這個傢伙當初為寇時,見了女人直如蒼蠅見血:跟宋江見第一面時,他正強抱著花榮同事的老婆求歡,眾人再三勸解尚不肯罷手;後來那個女人害宋江為囚、逼花榮反水,再次被擒上山後,他頭一個念頭就是將她擄回房裡,欲先成自己的好事;後來有幾次對陣時,但凡對手是女人,這傢伙一定會先上,根本忘了自己只有三腳貓的功夫,完全是要色不要命。所以這個傢伙的性取向實在讓人不敢恭維,端的是滿眼裡只認性別,岡論其他,滿眼裡只剩下生理需求,完全沒有一點兒心理或情感上的訴求,真正低俗無趣,說白了整個一個色狼面目。

宋江竟然願意做這種貨色的假老舅,不過是因了當初的一句戲言。想那宋江將扈三娘擒住後送到山上,人皆以為他在替自己盤算,而最終的結果讓人大跌了眼鏡,那梁山之上,論人材、論文化、論武藝,甚至於論人品,哪一個不比王英強上百倍,偏他能成就好事,實在是一大悲劇。其他人等有沒有心有不莫甘或者犯紅眼病的,書中沒有交待,但還是令看客們十二分不爽。最值得同情的是,扈三娘居然是個遵守「三從四德」的模範,即使是王英出於調戲他人的目的在陣上吃虧時,救場的一定是她;後來在打方臘攻睦州時,扈三娘還為報夫仇,匆忙出馬,落了個被鄭彪一銅磚拍死的結局。我估摸著作者寫著寫著,還是對她心生了幾許憐意,所以在她死後加贈時,用了個「花陽郡夫人」。這個名號取得還算用心,給了她一點有限的哀榮。

再來說孫二娘。孫二娘長得不咋的,估計很難對得起觀眾,這從作者替她取的綽號「母夜叉」就能看出來。她甫一出場,作者就給她一個不好的出身——身負命案,開黑店賣人肉包子,而且那包子還曾讓武松由餡中吃出根人的體毛來。這還不算,關於她的容貌,我估計作者幾乎是強忍住要嘔吐的感覺在描寫:眉橫殺氣,眼露凶光;轆軸般蠢坌腰肢,棒錘似粗莽手腳;厚鋪膩粉,濃搽胭脂。這一串詞,用到哪個女人身上,都讓人難以接受。這等人物,若有十分武藝,還勉強可觀,但作者將她捏出個人形,卻不拿她當人看,以至於孫二娘後來雖然做到了頭領的份上,仍沒多少出場的機會。給她安排的結局,比較簡單潦草,是到打方臘時被杜微飛刀傷死。孫二娘死後被加贈的名號叫做「旌德郡君」,這個名號似乎是反其意而用之,因為由她身上,我們絲毫沒有看出哪怕一丁點兒有關德、容、言、工方面近似於女人的痕跡。

接著說顧大嫂。顧大嫂也是開酒店的,但跟孫二娘開的酒店性質完全不同,沒有賣過人肉包子,估計頂多也就是在酒里孱點水、拿驢肉充牛肉賣,是書中為數不多的本分生意人。她得了個「母大蟲」的綽號,是何典故書中沒有交待,算是一處懸疑。由於安排的出身還好,作者也沒太損她,在描寫她的外貌時,只用了「眉粗眼大、胖面肥腰」一句,雖說這外形換給別的女人都不會幹,但也算是筆下留情。顧大嫂雖長相粗放,但頗有心機,像她為搭救解氏兄弟一節,用了裝病的手段將病尉遲孫立拉下了水,壞了他軍馬提轄的前程。後來關於她的故事跟前兩個女性一樣,不過是在點將時提個名而已,然而她的結局終是僥倖,身經百戰後不僅活了下來,還被封授「東源縣君」。這個縣君似是虛職,但好歹算是享受到了縣級幹部的待遇,得了個善終。

平心而論,水滸通篇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女人,大抵是潘金蓮這樣的壞女人,再不就是被作者搞了個喜劇式拉郎配的扈三娘。沒辦法,平常人生是少有這樣的戲劇情節的,這樣突兀的情節只能由書者虛構;但為此便犧牲掉梁山上的女人們,讓人竟不能憐且愛之,掩卷當嘆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TR-Sc20BJleJMoPMb0W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