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凱爾
編輯|文刀
聚光燈打在一個年輕人身上,1周年答謝會上,他手持話筒,背後是1歲的BiKi交出的成績單。
「註冊用戶150萬,日活用戶13萬,上線項目150個,開通交易對220個,到2019年5月,日交易金額破1億美金……」
數據前的這個年輕人叫Winter,今年的新銳數字資產交易平台BiKi的掌門人,90後,27歲。
徐明星創立OKCoin時28歲,李林搭建火幣時31歲。幣安趙長鵬、FCoin張健、Bibox雷臻,這些80後的交易所創業者們都是Winter的前輩。現在,這個後起之秀帶著他的BiKi闖入賽道。
這是一個樹立Flag與實現的故事。從上學、工作到創業,哪怕是玩遊戲,Winter都愛琢磨策略,他更大的興趣是如何把琢磨出來的一套東西付諸實現。
他相信運氣,但他覺得BiKi從無名小卒到日活13萬絕非偶然,無論是拉來杜均的投資,還是上線流量幣、用裂變攻占下沉市場,所有的行動原則都基於弄清楚事物的本質,然後All in進去,「要穩、准、狠。」
BiKi像是Winter的一面鏡子。鏡子裡,是一頭謀定而後動的「獵豹」,時刻警覺、觀察埋伏、瞅准目標果斷出擊。
「擄獲」杜均
原本「10來分鐘」的「取經」,聊成了五個多小時,杜均當即拍板投資BiKi。
2019年1月8日,距離農曆新年還有28天,中國的南方落了雪,北京零下8度,算不得冷。
這個冬天,區塊鏈行業不太好過,風向標比特幣的價格在3200美元上下晃蕩,正值市場低點。辭舊迎新的時節里,誰都免不了復盤與打算。
那天,韓國有一場區塊鏈行業會議,Winter參加了。志不在參會,他另有目的——見杜均。此行為後來的BiKi埋下了一個至關重要的伏筆。
Winter想見的這個人是浸淫加密貨幣市場的老兵,他既是知名交易所火幣的早期合伙人,也是區塊鏈頭部媒體金色財經的創辦者,還是TokenFund 節點資本的創始人。
「BiKi創始人Winter」對當時的杜均來說,實在是個新名字。兩人只有線上的幾次零碎聊天,從沒見過面。
晚上10點左右,杜均收到了ChainUP CEO鍾庚發的消息,「我們的客戶,BiKi交易所的創始人Winter想跟你取取經。」
杜均也是ChainUP的創始人之一, 「那天比較晚了,不太想聊的,考慮是ChainUP的客戶,才決定跟他聊一下,就打算聊個10來分鐘。」
沒成想,這「10來分鐘」最後聊成了5個多小時。三個人的面談一直持續到次日凌晨3點多。
「一上來他就很興奮,講BiKi的社區化運營思路時,兩眼冒光。」這是杜均熟悉的狀態,當初和李林創立火幣時,對方也像眼前的這個年輕人一樣激情澎湃;上一個和他聊交易所時兩眼冒光的人是張健。
「我自認為我挺能說,但我無法打斷他,他講的時候是帶著數據的。」年輕人做事有熱情很常見,規劃、策略、執行路徑清晰的人不多。
當「老炮」杜均把新交易所運營的流量難關直接拋給眼前的這個新手時,對方再次給出了數據,「我們的日活已經破了1萬,一個月收入有100萬元。」
相比一線交易所,這樣的數據還很稚嫩。更吸引杜均的是Winter的狀態,「他沒有反駁我說的流量難,而是盡力證明自己,告訴我他是怎麼做到的。」
拿數據給杜均看,用數據給結果,坐在一旁的鐘庚發對Winter的這種做事風格並不陌生。
鍾庚發創立的ChainUP是BiKi的技術提供方,他本人也是Winter早期成立的區塊鏈基金SeeFund的LP ,「他對數據和模型特別敏感,」BiKi剛開始運營時也做交易挖礦,「做之前,他就給我看過一個預測模型,裡面不僅標註著投入資金和產出回報,還有時間周期,最後的實際結果與那個預測結果幾乎是一樣的。」
5小時的聊天結束後,杜均心裡已經有了答案。
3月26日,「BiKi交易所獲得杜均個人500萬美元戰略投資」的消息傳遍幣圈,這也是杜均今年以來最大的單筆投資。
杜均投資並出任聯席CEO這個節點是BiKi的分水嶺,更是它厚積薄發的一個跳板。
那之前,BiKi沒有太響亮的名氣,它悶頭完成了原始用戶的積累。融資消息正式公布前的3月,BiKi的日活達到5萬,日交易額達1億元。杜均的加持讓BiKi這個名字獲得了快速曝光,甚至幣圈的一些人將此視作BiKi的新起點。
鍾庚發早就知道,見杜均前,BiKi實現盈利的時間已經有三四個月了,「那不是一次貿然的見面,Winter是做了準備的。」
這場準備,Winter持續了半年之久。
闖入賽道
變量足夠多,就一定有機會,Winter帶著這套「變量理論」闖入交易所賽道。
Winter成為一家交易所的創始人,前同事Mark一點也不意外。兩人曾在投資機構險峰長青共事,「他的自驅力很強,常年是辦公室最晚走的人,感覺是想做一番事情。」
Mark詫異的是BiKi崛起的速度,一年時間,做出了聲響,還被外界視作衝擊賽道格局的種子選手。
做交易所前,Winter曾跟一幫老同事聊過,「當時大家都覺得這塊是紅海,頭部吃流量太厲害,我覺得他能力再強,做起來也很難。」這是Mark當時的預測。
連杜均都曾判斷,交易所是一個馬太效應特別明顯的賽道,這個領域最終只會有三家。沒機會了嗎?Winter看到的交易所賽道還遠遠沒有到定局之時。
他有自己的一套「變量理論」——行業變化非常快,變量足夠多。這些變量可能來自於資產、流量端,或者模式的變化、提供的產品,或者地域的差異化,「這些都是不確定性因素,只要這些東西變,就一定有機會。」
變化是他快速扎進區塊鏈這條大河裡「游泳」得來的感知。
2017年10月,Winter供職的險峰長青已經在關注區塊鏈領域,他花了一周時間,把市值前500的Coin、Token都看了一遍,「看創新點在哪,解決什麼問題。」
當時,傳統網際網路人還在對區塊鏈辨別真偽、區分概念。因為有炒股的經驗,他拿自己的錢試著去炒幣,有賺有賠。
他發現,區塊鏈項目、各種Token不是以往網際網路人理解的創業公司,它的本質是金融,是流動。
2018年3月,他從險峰辭職後,成立了一家區塊鏈基金SeeFund,只做二級市場,目標明確——摸清交易環節。
鍾庚發沒多久就成了他的LP,「我是在玉紅那碰見他的,一張娃娃臉,小年輕一個,但打動我的是他看得懂行業,目標清晰,直擊本質。」
「以幣本位來說,Winter給我賺錢了,回報率在30%-50%,他有自己的一套操作模型,要知道,那會兒正是市場從牛轉熊的階段,所有的TokenFund都很慘,這個回報率已經很不錯了。」
做SeeFund時,Winter就發現,整個行業處在非主流共識和主流共識的拐點上,存在增量資金和增量流量的系統性紅利,而交易所是整個行業的基礎設施和金融中心,是兵家必爭之地,交易所做大,就占據了改變行業的話語權。
資產、交易都摸清了,做一家交易所的想法在Winter心裡越來越強烈。
創業,他更喜歡大賽道,這是以往做VC時的經驗,「什麼業務,做大了都能賺錢,我知道競爭很激烈,交易所已經有火幣、幣安、OK,這個行業發展速度非常快,但我剛好喜歡速度和激情,要做大,就得在主戰場上作戰。」
跟三位老大哥搶市場嗎?
「當然不,那是虎口奪食,打人家的存量市場,幾個億都不夠燒。」而BiKi的啟動資金中,Winter個人拿了300萬美元,這是他投資區塊鏈資產時的部分收益,他心裡清楚,做交易所,沒有500萬美元拿不下來。
融資,不是沒想過,「你什麼都不是,人家憑什麼投給你?」
手裡的「軍糧」有限,戰鬥的火力就得集中。Winter的策略是攻占增量市場,從資產端、流量端下手。
2018年7月,10個人的團隊摩拳擦掌,藉助ChainUP快速搭建起一套可用系統。籍籍無名,暗藏野心,8月,BiKi正式上線了。
攻占「碉堡」
上線所有平台幣,上線共振幣,高舉高打給BiKi贏得了「活下來」的機會。
增量市場是一個看得見、摸不著的「碉堡」,那是Winter想要插上BiKi大旗的地方。但通往碉堡的路在哪?換句話說,任何一個新交易所都想要新流量,流量從哪來?
沒有前車之鑑,只能跟著市場不斷去試,去找,「不是每條路都能直達目標,有的路坑坑窪窪,但必須得走,先搭橋、鋪磚;有的路是前人踩出來的小道,你借道一下;有的路,乾脆就是死路,走不通,趕緊換;一旦發現快速路,就得加速占道。」
BiKi成立的時間點,市場上最風頭無兩的交易所不是「HBO」三大頭部平台,而是交易挖礦的祖師爺FCoin,流量的瘋狂湧入,撩撥起每一個交易所創業者的慾望。
「平台幣是交易所絕不能不積累的磚瓦,本身就是流量的入口。」Winter認為,FCoin之長是創新了平台幣的發行方式——交易挖礦,弊端是分紅,「這種經濟模型上有嚴重的通脹問題,如果不加節制,市場會出現大水漫灌式的拋壓,幣價肯定漲不上去。」
BiKi的平台幣BIKI也是靠交易產生的,其設計模型是「通縮」,「交易即挖礦、回購即銷毀、設置漲跌停板」是BIKI誕生之初的經濟模型,「極致通縮」成了Winter在BIKI的運營策略上反覆強調的詞。
隨之而來的是難熬的熊市,主流幣普跌帶來的共識減弱,幣市的用戶不是「裝死」,就是出走,有一批跟風「交易挖礦」的新交易所死掉了,BiKi想活。
為了從資產端找增量,BiKi曾和天涯社區合作,上線了天涯積分,但是發現龐大的天涯流量最終只帶來幾千個用戶的轉換。BiKi又嘗試上線了一些鏈改項目,「有一些量,但轉化門檻太高,網際網路產品的用戶要變成持幣用戶,需要認知更新,這不是短期能做到的事。」這些都是Winter說的那條死路。
熊市之中,想把交易所做起來太難了,「那時候天天想、天天找,找自帶流量的資產,腦子立就三個字『活下去』。」沒有上幣的洽談,他就潛入各種炒幣群,看大家在談論什麼資產。他發現,一些社區型的幣種討論度非常高,「那些群里好像沒有熊市的氣氛,投資者有強大的交易需求。」
之後,BiKi上線了諸如XC、CWV等一系列社區共識強大的幣種,其中也包括熱門幣波場。BiKi迎來了第一波用戶增長潮,日活突破了1萬人次,單月收入首次達到100萬。
Winter摸到了增量市場的法門——社區是流量入口,平台幣可以結合社區擴大共識,他決定專注於此,把社區生態玩到極致。
Mark用一種動物形容Winter的特質,「就像獵豹,他思考的時候眼睛是放光的,能快速感知到環境的變化,看到『獵物』的弱點,想好了立馬做。」Mark透露,他的老同事不僅把BiKi看成一個交易所,「他覺得這是金融變革的賽場。」
緊接著,這個年輕人做了一連串的激進策略。一家交易所高管用「大膽」來形容Winter,「他做了很多我們不敢輕易去做的事,比如能上的平台幣都上了。」
爭議最大的無疑是VDS這類項目的上線,他再次提到了「活下去」,「交易所行業早期是沒有品牌之說的,目的只有一個,活下去。那就要包容地看待這個市場。單純就共振來說,它是募資方式和發行方式的創新,大家的爭議在於12層的裂變獎勵體系,但我對創新是包容的,因為不認可並不能阻止它存在。」
VDS為BiKi帶去了大量流量,上線不久,單日VDS交易量便突破1億美元。而「極致通縮」讓BIKI在今年達到5627.72%的漲幅,平台幣的升值,也讓更多人知道了BiKi。
戰場廝殺,生死一瞬。若以結果論,Winter的激進策略給了BiKi「活下來」的機會,這是它繼續參加戰鬥的資格。
自斷財路
「一個人賺錢不算本事,帶更多人賺錢更有挑戰」的信念下,Winter要散財聚人。
到現在為止,提到BiKi用100%的手續費回購平台幣這件事,杜均都覺得Winter「太瘋狂」。
他參與創辦火幣,投資FCoin,從沒見過這樣的操作,「交易所比較穩定的收入除了上幣費就是手續費,把手續費全讓出來,不是自斷財路?」
Winter不這麼想,「就是要分利。」
他認為,分享利潤才是區塊鏈和網際網路的不同之處,只有社區用戶賺錢了,投資人賺錢了,他們才有更大的動力去撬動更多的資源,「比如人,比如更多好資產,更多合作夥伴,大家一起把事情做大。」
Winter有一個微信號是不設添加好友限制的,那個號里大多數是BiKi的用戶。
今年第二季度開始,他發現,在朋友圈裡轉發BiKi活動的用戶增加了,「突然很想知道這些人是誰。」
瀏覽用戶的朋友圈時,他發覺了BiKi的用戶屬性——很多人來自三四線城市,「你能看到他們的地域特徵和職業特點,有做微商的,有做房產中介的,他們不是高凈值人群,但都有想通過投資新資產改變人生的慾望,他們也是推廣BiKi各種活動最賣力的人群。」
這讓他想到了拼多多,那家從淘寶、天貓、京東這些林立的電商巨頭中衝出來、敲鐘上市的企業。
為什麼拼多多能出來?Winter曾專門花時間思考過這問題。
「本質上是它改變了流量的分發方式,讓商品的銷售不再僅僅是來自於用戶主動搜索,而是你身邊的人將商品分享到你眼前,這就是流量的裂變,這種裂變在三四線城市中十分有效,分享帶來的獲客成本也非常低。」
很快,Winter要求運營團隊將目光集中到三、四線甚至五線城市,「我們要做的是為他們創造工具,設計好激勵的規則,每一個給BiKi帶來資源、新用戶、新項目的人,都能獲得BiKi的獎勵。」
解構流量的方式讓他看到了調整頭部的可能性。「HBO」是當前所有新交易所眼前的三座大山,這種格局常常讓他想到網際網路行業的BAT,「它們掌握著話語權,把控了商品、資源和信息。」
這個90後年輕人絲毫不掩飾他想改變這個格局的野心,「突圍的唯一的辦法就是重構商業的本質,重構流量的分發方式,撬動增量。」
BiKi會不會投入更多精力做主流幣交易的運營?Winter的頭搖得堅決,「BiKi現在心無旁貸,重心仍然放在增量市場上,把這塊做透、做紮實,剩下的都是跳級。」
這像極了他玩手游時的狀態。他的一位開黑隊友形容,「Winter喜歡玩刺客這類角色,他有自己的一套遊戲策略,他要驗證策略是不是有效,別人一般說不動他。」
Mark再見Winter,兄弟之間相互調侃,「許久不見,你已經是身家百億的人了。」如今回憶一起共事時的印象,他覺得Winter有別於他們那幫投資經理的特點是思維,「我們看項目,想的是這個項目能不能投,怎麼投,他想的是怎麼把項目做成,更多是一種創業思維。」
Winter內心一直埋藏著創業的「小火苗」,「火種」冒頭的時間或許更早。
讀大學學經濟管理本科,他就開始折騰創業,在人人網上開過二手商品交易的信息平台,在校園裡賣過藝術文化紀念品,甚至還在上海開過一家密室逃脫的小店。
臨近畢業,他進企業實習,覺得成長空間有限,直到進了風險投資機構。那是一家不怎麼出名的VC,但那可是2014年,「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成為經濟熱潮,「不管是工作氛圍還是社會氛圍,真的就讓你覺得站在了趨勢上。」
網際網路創投領域之後經歷了爆炸式發展,O2O、共享經濟、人工智慧,熱點輪番上陣,「我有幸趕上了那個趨勢,那是我的認知得到提升最快的階段,從資本世界直接體驗到了商業的『賺錢』本質。」
給Winter帶來第二次認知提升的領域便是區塊鏈,「它激發了我更大的慾望,一個人賺錢不算本事,帶著更多人賺錢才更有挑戰。」這一點,他說是從杜均身上學到的。
「導師」杜均還想幫Winter做另一些事情,「收一收他身上的猛,在金融上太快不是好事,居安思危,要看得見風險。」
BiKi 1歲生日那天,現場熱鬧嘈雜,Winter身著黑色T恤、淺色短褲站在聚光燈下,身後的藍色背景上寫著,「少年不再,責任與擔當。」
(文中的Mark為化名)
了解更多區塊鏈優質內容,請關注公眾號:蜂巢財經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