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種植秋延後黃瓜,做好6點田間管理,黃瓜高產准沒跑

2019-08-19     付老師種植團隊

秋延後黃瓜在移栽定植後,種植戶就要在田間管理上下功夫了,大棚秋延後黃瓜如何進行田間管理?付老師在以下幾點上給大莢一些建議:

(1)定苗移栽

直播的黃瓜,在出苗後應立即細緻鬆土。真葉展開後間苗,2片真葉時定苗。發現缺苗、病苗、畸形苗、弱苗時,應及時補栽壯苗。

(2)噴乙烯利

育苗移栽的秧苗,苗期已噴過乙烯利,定植後就不必再噴了。直播的黃瓜因苗期溫度高,易發生徒長現象,雌花的節位提高,數量也少。因此付老師建議大家可在黃瓜2片真葉展開後,噴100 ~150 mg/kg的乙烯利1次。在4片真葉時噴1次。噴施時間應在午後3~4時,噴後要及時澆水。

(3)溫度和濕度上的管理

結瓜前期,外界溫度還很高高,塑料大棚內的溫度更高。因此,應把大棚四周的塑料薄膜全部揭開,只留頂部的塑料薄膜,進行大通風,這樣一方面可以降低溫度,頂部的塑料薄膜又能夠減少太陽光強度,防止大雨拍苗。儘量使棚內的溫度白天為25~28度,夜間為13~17度。此期間還應及時中耕鬆土,降低土壤和空氣中的濕度,防止病害的發生。

秋延後黃瓜結瓜盛期在9月中下旬至10月中下旬,此期外界溫度稍低,只要合理地扣嚴塑料薄膜和通風,可以使棚內的溫度完全適合黃瓜的生長要求。白天保持25~30度,夜間13~15度,當外界夜溫低於13度時,要關閉通風口。但在晴朗無風的夜間,棚膜上要留一條10 cm寬的小縫通風,以排除濕氣,減輕霜霉病等病害發生。

華北地區在10月中下旬後,外界氣溫急劇下降,出現霜凍後,氣溫有時在冰點以下。此期應做防霜防凍保溫工作。夜間扣嚴塑料薄膜,保證夜間最低溫度在12度以上。

到11月份,隨著外界溫度降低,棚內的溫度也越來越低,此時管理重點是,應採取一切措施保持棚溫。當室內夜間溫度降到10度左右時,為延長供應期,可落架保存。即把綁縛物解除,去掉支架,把黃瓜落秧均勻擺放在地面上,插 上小拱棚,小拱棚上夜間再加蓋草苫子保溫, 防止凍害。待小拱棚內夜間氣溫降至5度時,可全部拉秧上市。

10月中下旬至拉秧,這一時期要逐漸減少通風時間,以保持溫度為主。但是中午還要進行短期的通風,以補充二氧化碳和排除室內的濕氣,防止病害的發生。

(4)肥水管理

秋延後栽培中,黃瓜結果前應控制灌水。在無雨的情況下,每3~5天灌1次水,保持土壤見干見濕,並減少氮肥用量,增施磷、鉀肥,或採用0.2%磷酸二氫鉀根外追肥2~3次,以此來防止植株徒長,促進開花坐瓜。在插架前可進行一次追肥。灌水後插架。進入盛瓜期後水肥要充足,以保證黃瓜生長發育的需要。但此期約在10月份,外界氣溫漸低,蒸發量漸小,所以澆水間隔時間仍為3~5天1次水,以保持土壤濕潤為度。每10~15天追1次肥,每次每667 m 2施15 kg復合肥,共追2或3次。進入11月份,氣溫很低,黃瓜需水量減少,應減少澆水次數,只要土壤不幹燥就不用澆水。一般全月澆2或3次水。遇連陰天、光照弱時,可用0.1%硼酸溶液噴洒,有防止化瓜的作用。

(5)中耕與植株調整

秋延後栽培定植後初期雜草較多,應及時中耕除草。從定植到根瓜坐瓜可松3次土,以使土壤疏鬆,減少灌水次數,以利控制植株徒長,促進根系發育。根瓜坐住後就不用中耕了。

秋延後栽培的黃瓜易徒長,坐瓜節位高,應及時上架和綁蔓。

秋延後栽培的品種易產生側蔓,可以利用側蔓增加後期產量。盛果期側蔓如有雌花,可在其上留兩葉摘心。側蔓太多、瓜蔓太密時,要摘除一部分無雌花的側蔓和生長較弱的側蔓。當植株長到25片葉時,龍頭距棚頂30 cm左右時,及時打頂摘心,促進回頭瓜生長。

(6)採收

根瓜應適期早收,以防贅秧,影響以後的花坐瓜和生長。在結瓜前期,溫度、光照條件較好,黃瓜生長旺盛,產量較高。此期露地黃瓜上市量較大,價格低而平穩,故應儘量早採收,增加採收頻率,提高產量。結瓜後期,天氣轉冷,光照減弱,黃瓜生長緩慢,產量下降。露地黃瓜拉秧,市場價格逐日上升。此期應降低採收次數,適當晚採收,保持一部分生長正常的黃瓜延遲採收,以獲得更高的經濟效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SOqr2mwBJleJMoPMsTu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