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睡不著,住院了更睡不著!丨「睡」到渠成

2019-08-30     醫脈通神經科

導讀

失眠已經成為現代人普遍所遭受的煎熬,隨之而來的焦慮抑鬱、心身疾病等使得健康問題進一步惡化,形成惡性循環。在住院患者中,「睡不著、睡不好」的抱怨更是頻繁,給患者和家屬平添憔悴與疲累,不利於疾病的康復,下調了就醫體驗,甚至還可能影響病情改善指標的評判。那麼,醫院這個特殊環境到底對患者睡眠有哪些影響,又有什麼辦法可以改善呢?

本文為作者授權醫脈通發布,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住院患者睡眠障礙現狀

患者住院後常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礙,包括入睡困難、易醒、早醒、日間思睡等。其中睡眠結構紊亂是住院患者,尤其是重症監護室(ICU)患者的突出特點。ICU的患者多為氣管插管或昏迷狀態,缺乏正常晝夜周期節律——睡眠高度碎片化、睡眠延遲時間延長、頻繁覺醒、夜間睡眠效率低下、2期(N2)睡眠增加、慢波(N3)和快速眼動期(REM)睡眠減少或缺失;術後患者也常出現REM期睡眠減少或缺失;老年患者容易出現晝夜節律紊亂,住院時更容易出現譫妄。此外,研究顯示,住院患者睡眠總時間減少。

睡眠障礙的不良影響

睡眠障礙對一般人群的不良影響受到了社會的普遍關注,而住院患者睡眠障礙的危害目前尚未受到廣泛重視。除睡眠障礙的一般性影響外,住院患者遭受睡眠障礙後可能出現其他不良後果(表1),混淆其原發病症狀,或是加重期其它臨床表現,增加診斷難度。

表1 住院患者睡眠障礙引起的不良後果及研究現狀

影響因素

影響住院患者睡眠狀況的因素包括環境與非環境因素,前者主要與住院期間噪音、護理及治療引起的睡眠中斷有關,後者主要與疾病本身有關,具體見表2、3。

表2 影響住院患者睡眠狀況的因素

表3 藥物對患者睡眠結構的影響

改善措施

事物的結局總是多元化過程的節點,睡眠障礙也不例外。住院患者睡眠障礙的影響因素涉及多個方面,因此,想要改善其睡眠治療也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圖1)。

圖1 住院患者睡眠障礙的干預

1. 評估和治療潛在的睡眠障礙

部分容易引起睡眠障礙的疾病,如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不寧腿綜合徵、慢性失眠等在住院患者中常合併存在。因此,評估的首要步驟就是明確有無相關合併的疾病,及時予以相關針對性治療。

2. 治療急性疾病

部分疾病(具體見表2)會影響睡眠質量,對於其針對性治療,以及術後患者/疼痛患者的止痛治療,是改善患者睡眠質量的重要因素。

3. 檢查合併用藥

如表3所述,許多藥物會影響睡眠時期,導致睡眠結構紊亂,因此,在使用相關藥物時需要把握用藥時間和劑量,尤其是當患者主訴平常存在睡眠障礙時。此外,同一類別或具有共同療效的藥物,對睡眠的影響也有不同,如β受體阻滯劑中的不能穿透血腦屏障的阿替洛爾相比美托洛爾和普萘洛爾對睡眠的影響更小,在藥物選擇時可作為參考。

4. 呼吸機模式調整

呼吸機不同模式對睡眠可產生不同影響,但目前尚無大樣本研究證實具體呼吸機模式類型與睡眠障礙的相互關係。研究發現,增加夜間正壓通氣的無效通氣量,或在夜間改為按比例輔助通氣可減少中樞性呼吸暫停與呼吸機不同步的情況;此外,正壓通氣與延長夜間睡眠時間有關。

5. 非藥物治療

非藥物治療是改善住院患者睡眠治療的一線治療手段。根據其影響因素的不同,將其干預措施分為以下5方面(表4),實際操作時常需多方面合作,且受到患者病情限制而使操作難度增加。

表4 住院患者睡眠障礙的非藥物治療策略

6. 藥物治療

住院患者助眠藥物的使用較為普遍。據統計,約25%的住院患者使用了助眠藥物,值得注意的是,老年人群使用安眠藥容易出現不良反應,因此,需根據患者症狀的嚴重程度、年齡和合併症、藥物適應證、禁忌證、副作用和相互作用等綜合考慮後使用。具體見表5。

表5 常見助眠藥物分類、適應證及不良反應

總結

住院患者睡眠障礙是臨床環境中我們常容易忽視的問題,但卻是患者身心健康重要的一環。本文主要分析了住院患者睡眠障礙的現狀、影響因素及干預措施,旨在增強大家對此的關注度,更好地挖掘患者的潛在病因,指導治療。

參考文獻:

[1] Wesselius H M, Van Den Ende E S, Alsma J, et al. Quality and quantity of sleep and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sleep disturbance in hospitalized patients[J]. JAMA internal medicine, 2018, 178(9): 1201-1208.

[2] Elbaz M, Léger D, Sauvet F, et al. Sound level intensity severely disrupts sleep in ventilated ICU patients throughout a 24-h period: a preliminary 24-h study of sleep stages and associated sound levels[J]. Annals of intensive care, 2017, 7(1): 25.

[3] Freedman N S, Kotzer N, Schwab R J. Patient perception of sleep quality and etiology of sleep disruption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J]. 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 1999, 159(4): 1155-1162.

[4] Hoey L M, Fulbrook P, Douglas J A. Sleep assessment of hospitalised patients: a literature review[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tudies, 2014, 51(9): 1281-1288.

[5] Bourne R S, Mills G H. Sleep disruption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pharmacological considerations[J]. Anaesthesia, 2004, 59(4): 374-384.

[6] Roche-Campo F, Thille A W, Drouot X, et al. Comparison of sleep quality with mechanical versus spontaneous ventilation during weaning of critically ill tracheostomized patients[J]. Critical care medicine, 2013, 41(7): 1637-1644.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SAP152wBJleJMoPMWFF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