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季春時節,蒲縹鎮菖蒲塘村處處新綠搖翠,與這濃濃春意交相呼應的,是春耕生產的繁忙和村村寨寨村容村貌的「大變化」。全村黨員幹部和群眾齊齊上陣,扛著鋤頭和掃把,排污水、砌花台、栽綠植、畫牆繪,全村上下洋溢著發展變化的喜悅。這些繁忙和變化,正是菖蒲塘村要交出的脫貧答卷,也是正在繪就的鄉村振興藍圖。
交好脫貧答卷
2014年,菖蒲塘村有貧困人口145戶476人,初始貧困發生率達到37%,被認定為省級建檔立卡貧困村。基礎設施條件落後、產業發展滯後、群眾自身發展力動力不足等因素制約著全村發展。自脫貧攻堅以來,菖蒲塘村以黨組織為引領,帶動脫貧致富,先後投入各類扶貧及項目資金2876萬元,共實施了88個扶貧項目,涵蓋危房改造、教育扶貧、就業幫扶、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改善等方面。如今,到村及村內道路全部實現硬化,自來水管接到了家家戶戶,全村住房均達到安全穩固,義務教育階段無輟學學生、特色產業發展富民增收,兜底保障精準施保,全村上下「大變樣」,群眾實現了「小有所依、弱有所靠、老有所養。
菖蒲塘村群眾楊會芳說,「這兩年水泥路修到了各家各戶,政府還幫助我修繕加固了住房、硬化了院場,今年我要好好發展烤煙,再養好能繁母豬,多苦一點錢,爭當脫貧示範戶。」
村黨支部通過發動黨員群眾投身脫貧,共組織投工投勞硬化村組道路35.9公里,新建了3個活動場所、4個文化廣場、1座小學食堂、1棟教學樓、1個標準化衛生室。此外,特色產業發展也「如火如荼」,全村農業畜牧業年產值已達3000餘萬元。
菖蒲塘村群眾張義明說,「這兩年,村裡指導我們發展烤煙和兩青蔬菜,我種了25畝烤煙,煙葉收購後繼續栽種青豌豆,每畝地一年可收入7千元。」
截止目前,菖蒲塘村戶均收入已達1.3萬元、貧困戶戶均收入已超1萬元,貧困發生率已降至0.47%,脫貧答卷已然齊備。
共創美麗鄉村
在聚力脫貧攻堅的同時,菖蒲塘村還通過發動黨員申報「先鋒崗」,以黨員帶動群眾大力開展人居環境提升工作,干群聯動共創美麗鄉村。
菖蒲塘黨支部黨員楊紅君說,「我響應村黨支部的號召,一方面發動群眾積極開展戶內戶外的衛生整治及污水治理,另一方面自己也積極投工投勞參與修建花台和植樹。」
在創建美麗鄉村中,菖蒲塘村共實施廁污共治123戶、埋置化糞池35座、整治髒亂區域2平方公里、架設排污管道2.5千米、種植道路綠化樹木670株,修建花台32個,架設太陽能路燈121盞,群眾義務投工投勞達750餘人次。
菖蒲塘村駐村扶貧工作隊長蔣福慧說,「通過積極向上爭取資金補助,我們在各個村民小組繪製了250平方米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文化牆,通過生動的牆繪宣傳,有利於群眾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共創文明鄉風。」
通過黨員、群眾的共同努力,如今的菖蒲塘村處處明亮整潔、花木蔥鬱、鄉風文明,被授予「隆陽區文明村鎮」、「脫貧攻堅紅旗村」等稱號,美麗鄉村雛形已現。
繪出振興藍圖
為將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無縫銜接」,菖蒲塘村黨支部秉持著「讓鄉村發展更有溫度,讓農民幸福更有質感」的理念,結合實際列出「夯實基層黨建、築牢農業基礎、發展特色產業、壯大集體經濟、強化勞務輸出、共塑文明鄉風、打造人居新村、共創綠水青山」等具體行動或措施,以此繪出鄉村振興藍圖。
菖蒲塘村黨組織書記孔慶楊說,「村黨支部將鞏固脫貧成果,始終強化基層黨建引領,帶動群眾發展好烤煙、核桃、豌豆、甜柿等特色產業及大牲畜養殖,不斷夯實農業基礎,並做好技能培訓和勞務輸出,讓群眾增收致富。與此同時,將繼續開展好社會綜合治理、文明鄉風創建、人居環境提升、生態治理等工作,爭取在鄉村振興中當「排頭兵」。
如今的菖蒲塘村,進村入戶中總能感受到發展的活力,黨組織、黨員、群眾均是意氣風發,向上的「動能」和「士氣」讓人深受感染。相信在不遠處,菖蒲塘村將真正成為一個「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鄰里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S5hsXnEBrZ4kL1ViFlK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