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三明部分小區「蛇出沒」!這份貼士請收好

2019-08-20     三明日報

有蛇!

8月12日,一位市民在「e三明」上求助「宏宇花園住戶家中頻頻發現有眼鏡蛇等劇毒蛇類進入樓道、院子甚至是廚房,能否請有關部門幫助解決一下。」

對此,有關部門回覆:已要求宏宇花園物業做好環境衛生,杜絕蛇生長環境。如住戶發現蛇,不要擅自捕捉,請打報警電話

三明被譽為全國最綠省份的最綠城市,

森林覆蓋率高,

因地形因素,

不少住宅與山為鄰。

每年春夏時節,

都會有住戶在家遇到蛇。

那麼,

靠山住戶遇蛇後如何應對?

怎麼做好防護措施?

被蛇咬後又該如何處理?

記者進行了採訪。

01

生態太好,小區有蛇出沒

「有蛇啊,小心!」8月14日,正值早上上班時間,家住梅列區時代頤園的羅女士剛踏出小區大門,就聽見一陣驚呼從前往宏宇花園小區的路上傳來。循聲而望,只見,一條大蛇從路上橫穿而過。「好大一條蛇,就在我前方,一下滑到了路邊的草叢裡,可怕。」走在她前面的行人驚魂未定,大聲警示。

宏宇花園小區臨山而建,這裡的住戶有時會在小區與蛇不期而遇。「我們小區確實挺經常遇見蛇的,有時候是眼鏡蛇。頻率大概在幾天見一次,有時候一天幾條,住戶也有反映。」唐兆平是宏宇花園小區三期的物業經理,去年開始接手該小區物業工作。他說,白天還好,居民見了蛇會自動跑開,過一會兒,一般蛇就離開了。就怕蛇在夜間潛入房內,市民不小心驚動了它,被咬傷。

目前,唐兆平沒有聽說小區居民有被蛇咬傷的情況。但可以基本確定,蛇是從綠道爬下來的。「我們建議居民平時關好紗窗,也可買些雄黃粉撒一撒,或者養貓和狗,貓會趕蛇,狗發現了蛇會叫。」他說。

提到養狗防蛇的建議,家住上河城的一位居民說,前年,他們小區就發生過眼鏡蛇潛入居民院子,被狗發現後,狗與蛇搏鬥的事件。後來,狗受傷了,蛇被民警請來的捕蛇者抓獲了。

8月15日,家住上河城的李女士在打理自家花園時,一條蛇爬進了院內,蛇悠閒自在,停停走走,當時,李女士嚇了一跳但又很快鎮靜下來,她發現,蛇只是路過。李女士告訴記者,上河城靠山臨河,植被豐富,盛夏季節在小區見到蛇是常有的事。不過蛇咬傷人的事情在小區里倒是沒聽說過。

一位網友@一年四季在微博中說:前幾天,我跟朋友去走綠道被毒蛇攻擊幸好及時送往醫院,那時才晚上9點多,在此提醒各位朋友晚上出門要注意安全。

02

遇蛇,千萬別驚擾它

梅列區高岩社區不少住宅臨山。高文香是高岩社區黨支部書記、主任,她說,此前,就有一位居民給社區打電話,稱家中進蛇,但因沒有驚動蛇類,後來得以妥善處理。她自己在爬綠道時,也曾遇到一條蛇在路邊活動,她悄悄經過後,蛇並沒有對其展開攻擊。

三明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急診科醫生莊增根介紹,三明山林多,且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其地形及氣候特點非常適合蛇類生長繁殖。尤其在7至9月份,更是蛇傷中毒事件多發時節。「我們這裡常見的毒蛇按毒性大致可分為神經毒、混合毒、血循毒三類。」他說。

神經毒蛇以銀環蛇和金環蛇為主。莊增根介紹,銀環蛇蛇頭橢圓形,體背黑白橫紋相間,較敏感,易咬人。金環蛇與銀環蛇頭型相似,但通身黑黃相間,性溫順,不主動擊人畜。「被神經毒毒蛇咬傷後,會出現局部疼痛、麻木、復視、眼瞼下垂、視覺模糊、脈弱、流汗、噁心、嘔吐、昏迷等全身症狀。」他說。

血循毒蛇以竹葉青、蝰蛇、五步蛇、烙鐵頭為主。其中,竹葉青三棱頭、焦黃尾,體青,待人接近時會遭襲擊。蝰蛇頭背有三塊圓斑,體背也有縱行大圓斑。五步蛇頭較大,呈三角形,頭背棕黑,側面土黃。而烙鐵頭頭部呈三角形,頸部細,形似烙鐵故名。莊增根說,「一般被這類毒蛇咬傷後30分鐘內,局部會開始出現劇痛、腫脹、發黑、出血等現象,時間較久後,還可能出現水泡、膿包,全身會有皮下出血、血尿、咳血、流鼻血、發燒等症狀。」

眼鏡王蛇和眼鏡蛇屬於混合毒蛇類,二者形態相似,個體較大,頸部膨大時,呈「人」形白色斑,行動時發出「呼呼」響聲,性猛,怒後噴毒力很強,可達4至5米。「被混合毒毒蛇咬傷後同時兼具上述兩種症狀。」莊增根說。

「蛇喜歡潮濕陰涼的地方,明溪一帶主要有烙鐵頭、青竹蛇、金(銀)環蛇出沒,而五步蛇一般在寧化、建寧和泰寧一帶。」家住明溪,對三明蛇類頗了解的蛇醫羅師傅說,眼鏡蛇和眼鏡王蛇也偶有,這些都是有毒的蛇。

三明生態環境好,有蛇出沒屬於正常現象。高文香建議,居民家中遇蛇後,要及時給物業或社區撥打電話,或尋找林業公安等有關部門求助,切忌驚擾到蛇。

03

如何做好防蛇措施?

去年冬,梅列區東新四路有居民報警,稱家中進蛇。民警趕到現場後,發現一條幼蛇在活動。據民警判斷,由於冬季蛇類進入冬眠期,居民家中較暖,因此幼蛇潛入。後來,這條小蛇被帶到郊外放生。

三明市公安局梅列森林分局一位民警說,「接警後,我們會帶著專業的捕蛇者前往,以免傷人傷蛇。捕蛇後,會根據實際情況送往動物園或帶至野外放生。」他說,有些蛇類是珍稀動物,需要保護,居民不可貿然傷蛇。

「蛇傷猛如虎」,但又不能輕易傷害蛇類,如何預防顯得尤為重要。

「靠山住戶要保證住房周邊環境衛生,消除毒蛇隱藏之所。」莊增根說,毒蛇喜隱藏在雜草叢生的蔭濕地、水溝邊、洞穴、茅草堆、亂石堆、灌木叢等處,有些毒蛇會因偷食雞鴨蛋進入室內,或因追捕青蛙、老鼠等動物而誤入住宅。所以,剷除房前屋後及路旁雜草,清理亂石堆,堵塞房前屋後的洞穴,既可讓毒蛇無處藏身,也可使蛙、鼠、鳥、蜥蠍等小動物沒有了繁殖生息的地方。這樣,毒蛇闖進住宅的幾率下降,蛇傷事故發生率也較低。

有花園的居民在勞作時,應先注意觀察周圍環境,尤其注意那些雜草從生的地方,最好用工具先敲打地面或撥打前方的草叢後再勞動,以防被盤伏的毒蛇所傷。「建議儘量穿長衣長褲、長筒鞋勞作,並且不要徒手翻石頭和探洞穴,可以戴個手套或使用棍子。」莊增根說,若因自保斬斷蛇後,千萬別觸碰蛇頭,以防被蛇液噴傷眼睛或被剛剁斷的蛇頭咬傷致中毒。

民間常用雄黃粉預防毒蛇入戶,有效嗎?莊增根說,研究發現雄黃主要成分是二硫化二砷,有藥用價值,但並沒有科學依據說明雄黃粉可以預防毒蛇。「飛禽是蛇的天敵,居住在山邊的住戶有條件的可以嘗試養鵝,通過鵝及其排泄物的氣息,防止毒蛇靠近。」莊增根說。

04

被蛇咬傷,記住蛇的特徵儘快去醫院!

前不久,家住大田縣的廖先生在山間勞作時,被一條竹葉青咬傷手臂。被咬傷後,廖先生的手臂並未出現明顯疼痛感。他簡單擠出一些血液後,沒有在意。誰知,不久後,他開始出現流鼻血、發燒等症狀,好在山林離家較近,他馬上讓家人帶自己前往當地醫院就醫。「在醫院治療了好幾天,這些症狀才消退,以後再也不敢不懂裝懂了。」他說。

如何分辨蛇類是否有毒?記者了解到,頭型三角,體表花紋較多的蛇需格外小心,它們是毒蛇的可能性非常大。除了蛇的外觀,還可通過被咬的牙痕來判斷是否是毒蛇。一般而言,被無毒蛇咬後,傷口會留下一排牙痕。而被有毒蛇咬過的傷口局部常見兩個明顯的毒牙痕。

05

被毒蛇咬傷,該如何處理?

莊增根說,市民確定毒蛇咬傷後要先保持冷靜,其受傷的部位要限制活動,如有戒指、手鐲、手錶等應及時去除,以免後續腫脹無法取出加劇損害。緊接著,用肥皂水、鹽水、茶葉水或雙氧水沖洗傷口,及時清除傷口及周圍的殘存蛇毒,齒痕處還可以用拔火罐排毒。

清除蛇毒後,他推薦市民用木條、繩子或布條等(取長形細木條,上肢用3根、下肢用3至5根)在距傷口5至10厘米的上端(近心端)處綁紮,以減緩毒蛇毒素吸收。「很多蛇傷病人肢體壞死,最後被迫截肢都是因為綁紮過緊、時間過長後引起肢體缺血時間過長。」他解釋道。

「如果住戶離醫院較遠,需要緊急排出毒液,毒蛇咬傷的傷口不宜切開過大,最好小於1厘米,切開皮膚即可,因為切開過深容易誤傷深部血管、神經引起大出血和肢體功能障礙。如有毒牙遺留應該取出。但若發現齒痕咬傷處滲血不止,則不宜切開。」莊增根說,千萬不要用嘴吸傷口進行排毒。因為,如果口腔有傷口或齲齒,此方法可能會造成二次中毒。

「市民被蛇咬傷後,應記住蛇的基本特徵,如蛇形、蛇頭、蛇體和顏色,有條件者還可拍照,便於鑑定是否為毒蛇。」他說。

不少市民認為草藥燉酒或配酒服用藥物有利於減輕被毒蛇咬傷的症狀,是否值得借鑑?莊增根解釋,酒一方面會加快蛇毒在體內循環,加速蛇毒擴散;另一方面飲酒後血管通透性增加,容易加重肢體腫脹,不利於後期肢體功能恢復,故被毒蛇咬傷後不提倡飲酒。

「毒蛇咬傷後,由於蛇類毒性不同,中毒的程度不同,因此處理方法也不同,所以,患者應儘快前往醫療機構進行系統治療,千萬別掉以輕心。」莊增根說。

看圖識毒蛇:三明所產8種毒蛇

眼鏡蛇

眼鏡王蛇

金環蛇

銀環蛇

尖吻蝮蛇(五步蛇)

龜殼花蛇(烙鐵頭)

竹葉青

白唇竹葉青

(以上部分為網絡資料圖)

本文首發於三明日報都市特刊版,原標題《小心!「蛇出沒」》

作者:三明日報記者 盧素平

紙媒編輯:王艷蓉

新媒體編輯:靈雨 凌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RoEIs2wBvvf6VcSZ2h3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