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麼多好路子,別吊在一棵樹上呀…

2019-12-13     力哥說理財

說到買保險,相信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找身邊在保險公司上班的業務員朋友,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代理人。

在很多人的潛意識裡面,好像買保險就是得找他們,跟誰的關係更鐵我們就找誰。

但小寶想告訴大家的是,其實買保險有很多路子,沒必要再一棵樹上弔死。

畢竟有些人殺起熟來,反而更狠不是嗎?

下面給大家科普一下,目前買保險都有哪些途徑。

1、代理人

代理人這種營銷渠道是我們最常見的,它在1992年的時候,經友邦保險引進國內,然後被各保險公司借鑑並發揚光大。

代理人渠道最大的優勢是,【線下+1對1】。

如果業務員足夠專業,能夠給我們提供非常好的體驗。

由於大多數是熟人,作為消費者我們聽他們的建議購買保險,心裡更踏實、放心。

不過隨著市場的發展,這種方式在一二線城市正逐漸被替代。

首先代理人跟保險公司簽訂是專屬代理合同,他們只能銷售一家公司的產品,選擇很有限

其次,由於代理人的入職門檻很低,導致從業人員的素質良莠不齊。

遇上靠譜專業的還好,要是遇上心術不正的就涼涼了。

銷售誤導、不過健康告知、代簽字,為了能出單無所不用其極,凈給以後的理賠埋雷。

從根本上看,小寶認為代理人和我們消費者的利益是有衝突的,很難一心一意為我們考慮。

2、銀行保險

銀行作為我們見得多接觸也多的金融機構,其實也會進行保險銷售。

比如中國人壽成為廣發銀行的大股東之後,廣發銀行就只賣國壽的保險產品了。

有時候我們去銀行辦理業務,客戶經理會順帶推薦一些保險產品,投保非常方便。

有的人適合,也有的人不適合。

主要原因是銀保所銷售的產品是大多以理財險為主,如分紅險、萬能險、年金險等。

好好介紹的話還好,就怕個別客戶經理會把它包裝成一個XX理財產品,存幾年能有多少多少收益。

有些年紀大的爸媽被繞暈了,等買回來了才發現,咦,怎麼是份萬能險啊?

不吹不黑,小寶媽就在民S銀行中過招……

而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配置保險的時候應該先配置保障型產品,給自己提供必要的風險保障。

預算寬裕的,再考慮理財型保險,獲得一個比較穩定收益。

所以銀保雖好,但不能隨便購買,投保前一定得看清楚了。

3、團體保險

團體保險一般會以公司的福利的形式出現,公司福利里有就有,老闆說了算。

團體險一般是公司幫我們直接購買,如團體意外險、團體醫療險,價格便宜,保障內容一般也還可以。

由於是多人投保,對於保險公司來說逆選擇風險小,大多健康告知比較寬鬆,有的甚至免健康告知。

但缺點也很明顯,大多是一年期的產品,我們在公司工作的時候才能享受,離職之後就沒有了

而且有的會像小寶前些天吐槽的學平險一樣,保障項目雖然多,但保額都不太高。

所以小寶建議大家把團險當做一個額外補充就好,畢竟現在這個時代,誰也無法確保自己會永遠在一個公司幹下去。

天高任鳥飛,海闊任魚躍。

當然,長期的團體險也有,但真不一定比個人單獨購買的划算,還是得擦亮眼對比清楚才行。

4、電話銷售

電銷保險相信大家也有接觸過,動不動就是「恭喜你成為我們的VIP客戶,有一份免費的XXX要贈送給您balabala……」

對於這個渠道,小寶的態度一直很堅決——

能避則避。

電銷保險為了降低客戶的決策成本促成交易,一般會將保險設置成支持按月繳費的形式,讓我們聽起來每月只需要花很少很少的錢就能獲得一個比較好的保障。

方便是挺方便的,不需要專門在線下見面溝通。

唯一不好的地方就是,產品太爛。

大多是以返還型保險為主,原本一年150塊能解決的問題,他得賣到一個月三四百,一年就好幾千,特別坑!

所以大家以後如果接到這類賣保險的電話,小寶也不怕得罪人了,建議直接回一句「不需要,謝謝。」

5、保險經紀人

經紀人在已開發國家如歐美、香港那邊是非常普遍的,在小寶看來,經紀人可以看做是代理人的進化。

經紀人跟代理人最大的區別是,可以代理銷售多家公司的產品,產品庫的豐富程度根本就不在一個層次

由於可選擇的產品多了,反正什麼產品都能有,經紀人可以更加客觀的站在客戶角度,為客戶量身打造更合適的方案。

一般來說在同等條件下,經紀人出的方案要比代理人的會更加划算,性價比更高,是小寶建議大家選擇的一種途徑。

當然,目前保險經紀人的從業門檻也不高,從業人員素質良莠不齊,一個不靠譜的經紀人所做的方案可能還比不如靠譜的代理人做得好。

能否遇到一個靠譜的經紀人,跟後續所獲得的保障方案性價比高低,有直接關係。

6、網際網路保險

經過馬雲爸爸的深耕,網購的優勢相信大家都知道了。

可以減少「中間商」賺差價,同樣的產品,網上賣的價格一般都比在實體店賣的更便宜。

像小寶現在去逛街,也就是去實體店試試什麼碼數合身,試完了再去網上下單。

而保險作為一紙合同,本身也是標準化的商品,自然也是可以被放在網上進行銷售的。

把保險放在網上銷售,不僅可以節約人力成本,不需要給業務員發放高額的獎金,而且還能節省職場的場地費,導致線上保險的價格能夠一步步下探,達到線下保險無法觸及的底價。

另外,由於保險產品所有相關的介紹都直觀地擺在網上展示,各家公司之間的產品差異更加透明、明顯。

一個對比表格對比下來,誰好誰差、誰貴誰便宜,非常明顯。

尤其再有小寶這樣的保險博主把優缺點都剖析一遍之後,選擇難度更低。

如此一來,各家公司之間競爭起來也就更充分、更激烈了,都卯足了勁做真正划算的好產品。

敢挖坑坑人的,輕則不評測無人問津,重則被拉出來「殺雞儆猴」,比如沒改條款之前的瑞華康瑞保

這對於消費者來說,當然是更好的。

在小寶看來,網際網路保險更像是經紀人渠道的一種進化,產品豐富的同時,還節省了大量的人力成本,導致產品的定價更有優勢

當然,網際網路保險也並非十全十美。

由於在網上買保險,整個流程都是全自助的,因此它對消費者的保險知識儲備或學習能力要求更高,啥也不懂的小白反而無從下手,有的甚至會買錯。

比如小寶建議大家儘量選擇30年繳費,不知道的人可能會以為一次性躉交會更好,拉低了資金的效率。

小寶接觸過好多人都是買著買著,自個兒成了半個保險專家。

OK,目前大體就是這6個渠道。

傳統的代理人渠道,可以類比成我們買電腦的時候,買的官方品牌機,比如聯想、戴爾、華碩。

顯示器和主機都是一個廠商提供的,不管哪個地方出了問題,直接找品牌售後維修就好。

方便,但就是價格貴一點。

而經紀人或網際網路保險可以比作是組裝電腦,保障方案里的各個險種可能都來自不同的保險公司。

就像我們選擇組裝攢機的時候自己挑喜歡的顯卡、CPU、顯示器、機箱、主板進行搭配。

雖然每個零件出了問題得單獨找對應的商家售後維修,但勝在可以花最少的錢獲得最強的性能、最適合自己的配置,性價比更高。

各有各的優缺點,不差錢、圖方便的,選前者,動手能力強、在乎性價比的,無疑後者更合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RZUcCm8BMH2_cNUg0RM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