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醜人」張譯:十年龍套、終成影帝,大器晚成的男人有多迷人?

2020-12-05     ins生活

原標題:「醜人」張譯:十年龍套、終成影帝,大器晚成的男人有多迷人?

文| 遠山和葉

出處| ins生活原創

盼望著,盼望著,《一秒鐘》終於破億了。

只是對於一部上映八天,張藝謀導演、豆瓣評分7.9的影片來說,這算不上一份優秀的成績單。

我們今天不談論電影,也不聊八卦,只聊聊這部電影里最了不起的那個男人——

張譯。

2020年,是屬於演員張譯的一年。

先是在管虎導演的《八佰》和《金剛川》里賺足了觀眾眼淚,接著從《我和我的家鄉》里讓觀眾爆笑了一把,年末又憑藉《一秒鐘》賺足了好感。

電影評價有好有壞,但只有張譯,任誰看了都會豎起大拇指,贊一聲好。

可以說,2020年的他簡直是吊打所有流量的存在,所以有人忍不住感慨:張譯, 你可太幸運了!

然而,走到今天的張譯,真的只是用「幸運「兩個字就可以概括的嗎?

也許,一切都沒那麼簡單。

01

那些年走過的霉運

如果讓張譯用一句話來概括「還沒成名前的人生」的話,那他可能會這樣總結:

論倒霉我排第二,沒人敢稱第一。

遙想當年,張譯的夢想還不是成為演員,而是當一名播音員。

高二那年,張譯報考了北京廣播學院,沒想到居然一下拿了個專業課第一的成績。

然而,因為還沒參加高考,沒有文化課成績的張譯未能錄取,只能回家再讀一年高三。

第二年又報考北廣,這次綜合成績排名第一,張譯以為十拿九穩了。

但誰成想,錄取有了變數,整個東北這年只招收兩個人,因為沒有特殊加分,張譯從並列第一掉到了第三,意外落榜了。

兩次第一,每次都離夢想只有一步之遙,但就是這一步,卻怎麼也跨不過去。

你說這運氣,是不是也沒誰了!

更絕的是,張譯高考志願就填了北廣這一所學校,壓根兒就沒想著給自己留條後路。

事實證明,不習慣給自己留後路的張譯,他的霉運才剛剛開始。

播音夢碎的張譯躺床上自閉了兩個月後,被父母送去了哈爾濱話劇團,好歹得有個出路不是?

也是因為心疼爸媽交的那三萬塊錢學費,張譯選擇了留在話劇團,開始學習表演。

這一學不要緊,張譯居然徹底愛上了表演。

半年的時間裡,他如痴如醉地讀完了劇團圖書室里的2000個劇本,並再次動起了追夢的念頭。

這個愣頭小子又一次把目標瞄準了北京,這次他報考了中央戲劇學院。

「我還得去北京!」

然而,中戲的老師打量了一眼相貌平平的張譯,單眼皮、低鼻樑、小眼睛、耷拉眉,想也沒想就把他淘汰了。

中戲沒戲了,張譯又去報考了解放軍藝術學院,結果,人家以「身板太薄」為由,也把他淘汰了。

張譯怎麼也沒想到在追夢的這條路上,他第一次遭受的打擊居然是因為顏值。

沒人說過,表演居然還得先看臉啊,張譯有點絕望。

這時候,有人跟他提議說,「你要不去戰友文工團試試呢,興許有戲。」

於是,抱著最後的決心張譯去了戰友文工團,就這一條路了,死活都得賴進去!

沒想到,這回還真就成了,文工團在張譯死纏爛打還願意自費的情況下留下了他。

張譯以為,自己的演藝生涯終於要華麗地開始了。

然而,命運就是這樣,它要是直接給你把路堵死了,那還算仁慈。

但命運偏偏就喜歡給人留一扇窗,等你翻過去了再告訴你:

別急,一切才剛剛開始。

自從踏上表演這條路後,張譯就開啟了追夢故障模式,一路上總是bug不斷。

他認真學習,刻苦訓練,努力想在舞台上一鳴驚人,然而舞台總是讓他狼狽收場。

不是道具壞了,就是被絆倒了,更甚至還碰上了觀眾冷場……總之,任何意外發生在張譯身上,那都是常態。

次數多了,老師就理所當然地認定,張譯壓根兒就不會演戲。

於是,不會演戲的印象和一張實在過於平凡的臉,讓張譯在文工團只能夠得上甲乙丙丁這種路人角色。

甚至,有時候連路人他都撈不著,只能幹干劇務和場記。

直到在授業恩師退伍的送別宴上,張譯終於聽到了恩師的酒後真言:

「孩子,你演戲就是個死啊!」

一句話,就給張譯追逐了這麼久的夢想判了死刑。

然而,人生的捶打並沒有就此罷手,只會越來越殘酷。

演戲無望的張譯轉頭研究起了寫劇本,他想,「沒人給我角色,我自己給自己寫一個還不行嗎!「

埋首於字裡行間的張譯,渴望著能用任何方式來實現自己的演員夢。

然而,就在劇本寫到還剩兩集時,他又接到了命運開的玩笑。

一個電話打了過來:「不好意思,投資涼了,你那本子就算了吧!」

「靠!還能有比我點兒更背的人嗎!」20來歲的張譯第一次向命運發問。

於是,命運搖搖頭誠實地回答他,「還真沒幾個。」

02

乾坤未定,皆是黑馬

「認命嗎?」「認命。「

「放棄嗎?」「不放。「

在張譯咬牙堅持的這些年裡成為刻在子裡的習慣。

儘管現實回應他的總是一個又一個冰冷的耳光,但他已經不懂什麼叫「放棄」了。

既然未來遙不可期,那就盡力活個值得吧。

於是,張譯又開始了跑龍套的日常,每天往各個劇組遞簡歷,試戲,扮演各種路人甲乙丙丁。

就這麼跑到了27歲,某天在《大宅門》劇組時,導演胡玫注意到了張譯,問他多大了。

隨後,胡玫語重心長地說,「這男演員啊,要是到了28歲還沒混出頭,那就洗洗睡吧。」

換成旁人聽到這句話,也許就得翻來覆去睡不著覺了,但張譯聽完後真就洗洗睡了。

從選擇成為一個演員開始,這種勸他死心的話都不知道聽過多少回了,再多聽幾句又如何呢?

反正,明天醒來,他張譯還是選擇當一個演員。

就這樣,張譯把「失望才是人生常態「的劇本,悄悄改寫成了「堅持才是人生常態」。

所以,在28歲這個分水嶺,他終於等來了一個逆風翻盤的機會,《士兵突擊》要開始籌備拍攝了。

張譯對《士兵突擊》可真是再熟悉不過了,之前團里排演《士兵突擊》的話劇時,他就是「袁朗「的B角。

什麼是B呢?B角就是當A角有個頭疼腦熱,隨時上去頂替的備胎。

張譯渴望能有一次上台的機會,為此,他熟讀了包括袁朗在內每一個角色的劇本,吃透了每一個人物。

這樣,不管是誰下來了,他都能頂上去。

然而,直到這個戲演完,也沒有一個人生病。

話劇的舞台一直沒有輪到他,電視劇的機會他不想再錯過了。

於是,張譯給導演康洪雷寫了一封幾千字的自薦信,名字叫《我的請戰書》。

信里,他洋洋洒洒闡述了自己可以勝任「班長史今」這個的16個理由,詳細分析了自己的利和弊,以及對這個人物的理解與剖析。

就是這封信,打動了導演康洪雷,讓他看到了張譯作為一個演員的可能性。

終於,在演了無數甲乙丙丁後,張譯在28歲這年拿到了男四號的角色,真正邁開了演藝生涯的第一步。

2006年,《士兵突擊》播出後成為了這一年的現象級爆款劇,捧紅了劇里一票男演員。

而張譯飾演的史今,也成為了無數人心目中的白月光。

那個長得一臉憨厚,笑起來卻格外陽光的史今,在當年還沒有「暖男」這個詞時,就成功用溫柔俘獲了許三多,也征服所有觀眾的心。

所以,十多年後,再看史今經過天安門這個片段,張譯在熒幕里嚼著大白兔奶糖笑,笑著笑著就咧開嘴哭得像個孩子時,彈幕一片「班長,別走!」

張譯塑造了一個獨一無二,再也無法複製的史今,他成功了。

一個經歷了一百次絕望的人終於成功,是什麼滋味?

對張譯來說,也許就像那一塊含在嘴裡的大白兔奶糖,很甜,但卻忍不住想哭。

成功來得太晚,連喜悅里都滿是淚水的味道。

但好在,他終於熬了出來,跑了8年龍套後,張譯終於可以有底氣說, 「我是個演員。」

而往後十年,演員張譯給我們帶來了一次又一次驚喜。

《北京愛情故事》里,他是在北京丟了愛情和夢想的石小猛。

《溫州一家人》里,他是渴望成功,卻又在這個世界不斷碰壁的周麥狗。

《親愛的》里,他是失去孩子後活得像一條狗的「土豪」韓德忠。

《我不是潘金蓮》里,他是只會跟領導阿諛奉承,溜須拍馬的賈聰明。

《雞毛飛上天》里,他是在時代的洪流中知難而上,為愛苦等八年的陳江河。

《八佰》里,他是貪生怕死,在家國大義和個人苟且之間猶豫不決的「老算盤」。

無論是在電視劇領域,還是在電影方面,演員張譯都留下了自己濃墨重彩的一筆。

金鷹獎最受歡迎男演員,白玉蘭最佳男主角,金雞獎最佳男配角,大學生電影節最佳男演員,中國電影協會年度男演員……

那個曾經被評價為「不會演戲」的張譯,卻成了今天所有人心目中最會演戲的人。

你看,一個人到底行不行,只能由他自己來定義。

而所謂的幸運,大概就是像張譯一樣,咬緊牙關,學著去承受生命里的每一個耳光。

03

影帝的另一個名字叫拚命

關於張譯,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點是:

你從來沒見過他營銷演技,但每次觀眾一提到「演技」這個話題時,卻一定會想起他。

最近《演員請就位2》開播,張大大重演了張譯在《我和我的祖國》中公交車上的片段,卻遭到了全網抵制。

「演得什麼玩意兒,連張譯的指甲蓋都比不上!」

「看張譯這段的時候直接淚崩,看張大大這段只想罵人。」

「不得不說張譯演技真是神啊,一句台詞沒有全靠眼神就能讓你入戲,牛逼!」

漸漸地,話題又拐到了張譯身上,於是,張譯沒花一分錢又被全網安利了一波。

其實,也不能怪張大大演得不好,畢竟,想演成張譯這樣,可是要拚命的。

《我和我的祖國》里,張譯飾演了一個隱姓埋名研究原子彈製造的科學家,在一次實驗失敗後為了搶救數據,他不幸承受了大量核輻射,命不久矣。

為了能更貼近這個病入膏肓的角色,張譯開始了減肥, 一天只吃1餐,1餐只吃1根黃瓜。

身高178的他被活生生餓到110斤,幾乎骨瘦嶙峋,但卻演活了一個蒼白脆弱,卻信仰不滅的科學家。

能對自己下狠手的演員已經是屈指可數,而張譯卻是回回都對自己狠到底。

扮演《我的團長我的團》里瘸了一條腿的孟煩了時,張譯要求自己不僅拍戲時要裝瘸子,不拍戲時也要一直瘸著。

於是,等幾個月後戲拍完了,他的腿變成了一根粗,一根細,真給弄瘸了。

可觀眾卻得到了一個毒舌憤世,卻又一片赤子之心的「小太爺」。

到了電影《紅海行動》時,張譯是真瘸了,戲剛開拍他就扭傷了腳,但偏偏他要演的是海軍「蛟龍突擊隊」的隊長。

導演林超賢命令他停工休息,可他卻擔心自己作為男一號,會耽誤劇組幾百號人的工作。

於是,張譯直接給導演寫了一張「生死狀」, 聲明自己如果拍戲時腿出了任何問題,與他人無關,自己全責。

看著鐵了心要拍的張譯,導演拗不過只能改了劇本,讓他飾演的大隊長在一開始就負傷了。

而這種身負重傷卻要堅持到底的精神,恰好跟一心不辱使命的隊長不謀而合,感動了無數觀眾。

一起拍過《雞毛飛上天》的女演員殷桃說, 張譯就是個「戲瘋子」

果不其然,在拍攝《攀登者》時,因為需要在海拔5000多米的雪山上赤腳行走,別的演員都穿上了隱形保暖襪保護雙腳。

但張譯卻執意不穿, 「穿了我就沒法跟角色感同身受了。」

而這一次,在接到張藝謀的《一秒鐘》後,為了扮演好痛失愛女的張九聲,張譯直接把自己餓了兩個月,狂減20斤。

預告片中,瘦脫了相的張譯只用一個形銷骨立的身影,就刻畫出了一個思女心切的父親。

所以,電影還沒放映的時候,張譯已經被觀眾自動提名為影帝的不二人選了。

然而,張譯自己卻並不在意影帝的頭銜,他只知道為每一個角色拼盡全力。

我們看到的張譯可能在影片中只出場幾分鐘,但其實,他往往都要花好幾個月準備。

每次拍戲前,張譯都會仔細研讀劇本, 給每個人物都寫人物小傳。

劇本之外人物的前塵往事,行為動機他都非要構思個清楚明白,這樣在鏡頭裡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個表情才都能成立。

除此之外,張譯還喜歡觀察生活,在日常瑣事中積累創作素材。

「隔三差五就出去溜達,戴上口罩,哪兒人多往哪兒扎。比如在大連呆了小半年,就去古城排兩個小時隊上雪山,去看什麼人好玩。其實我認識內部工作人員,可以走快捷通道,但半小時就登頂了,沒意思。這兩個小時排隊,你可以聽孩子哭,可以聽老人咳嗽,可以聽青年人聊天,可以聽一家子嘰嘰喳喳,這就是生活,將來保不齊就用到角色里了……」

只有見過了人生百態,才能演得出人間悲歡。

所以,在張譯這裡,永遠不會存在因為一個角色就被定型了,從此演什麼都是複製粘貼的情況。

張譯的每一個角色都能讓觀眾耳目一新,完全看不到上一個角色的影子。

上一秒,他是追逐真相,一身正氣的警察。

下一秒他就是喜怒不定,口蜜腹劍的佞臣。

轉眼,他又成了撒得了嬌,還賣得了萌的甜心小寶貝。

難怪管虎會說,「有些電影為張譯而看,但看的時候早已忘了張譯。」

誰能想到,那個曾經被嘲諷長了一張「驢臉」,被說「演戲就是個死」的張譯,有朝一日,居然蛻變成了觀眾心目中的影帝

只不過大家只看到了影帝的光環,卻很少有人能注意到, 影帝的背後是每一次都足夠拚命。

04

我當不了明星

仔細算來,張譯已經火了有十年了,但奇怪的是,他好像又跟沒火一樣。

因為,除了作品之外,你很難在其他地方看到這個人。

沒有綜藝,沒什麼代言,更不愛網絡營銷那一套……沒作品的張譯就處於消失狀態。

有觀眾盼望張譯能多出來「營業」一下,但他卻直接把找上門的綜藝全都推了個乾淨。

誰都知道這年頭接綜藝最輕鬆,來錢最快,可沒想到張譯卻對此避之不及,簡直是娛樂圈裡的一股清流。

對此,他的解釋是,「上綜藝無非就是為了名利罷了,可我不愛名利,也不想賺快錢。」

2020年了,人人都在追逐名利,可他卻在十分篤定地告訴所有人:

「我當不了明星,只能做個演員。」

對於演員張譯來說,不管是十幾年前還在卑微地跑龍套時,還是如今各種男主接到手軟,他內心堅持的從來都沒有改變:

做一個好演員,把戲拍好,就足夠了。

這就是張譯,即使被否定了無數次,也從未放棄演戲,更不曾拋棄自己。

在看不清楚未來時,就比別人堅持得久一點,用喜歡和投入填滿漫長歲月。

不管是無名之輩時,還是人生贏家後,都能堅守四個字,不忘初心。

而這樣的張譯,誰能不喜歡呢?

儘管他不帥,不蘇,不搞笑,不營業,不會炒作,沒有人設……

但他卻滿足了觀眾對演員唯一的期待,那就是把戲演好。

回顧張譯從龍套翻身為影帝的二十年,他的成功雖然難以複製,但他的經歷卻與我們有很多共通之處。

夢想這東西,我們也都擁有過,挫折和被否定的滋味,我們也都品嘗過。

年少的時候,誰不是懷揣著夢想,一路高歌,想去夠一夠天上的月亮呢?

但區別就在於,有些人摔得多了,跌得痛了,就漸漸放過了自己,也忘記了心裡的月亮。

可總有一些人,會像張譯一樣,即使失敗了一百次,也不願意讓自己後悔一次。

作家七堇年曾說「如果有天我們湮沒在人潮中,庸碌一生,那是因為我們沒有努力活得豐盛。」

希望我們都能如張譯,來人間一趟,要拼盡全力去夠一夠你想要的月亮。

最後,願每一個你:

撞過的所有南牆,都會成為坦途,遇到的每次絕望,都能等來盛放。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RVnKM3YBjdFTv4tAgQ_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