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打破技術壟斷,北斗系統換上中國芯

2019-10-30     流星在天涯海角

眾所周知,隨著時代的不斷更替,眾多以科技為背景的產業由此崛起,在顛覆傳統生活模式的同時,也對國家和社會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尤其是近兩年來,伴隨著我國在網際網路和通信領域所取得的耀眼成績,使得中國科技登上了世界舞台。

不過相比於網際網路和通信領域,對於國家而言最重要的科技領域還在於導航和晶片技術。畢竟導航系統的存在,將對國家的武器裝備和國防起到關鍵作用。很顯而易見,目前全球各國的飛彈,艦艇等裝備都搭載了美國GPS導航系統以此來做到更加精準的位置定位。倘若存在不確定因素的影響,美國將GPS飛彈系統切除,那麼所謂的飛彈和艦艇將會變成一堆廢柴,因此導航系統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也正是意識到了自主研發導航系統的重要性之後,我國打破美國GPS的市場壟斷,萬眾矚目的北斗導航系統應運而生,目前北斗系統已運用在了國防等重要領域,至於民用還需要一段時間,對此有專家表示,一旦北斗系統在全球範圍內大面積普及,那麼將會對GPS產生衝擊,GPS的損失或將達到3萬億美元。畢竟目前包括中東和非洲地區在內的30多個國家已經開始使用北斗導航系統。

此外,為了推動北斗系統國產化,在近日根據媒體的報道,中國新一代北斗3號衛星已全面換裝新一代國產高精度導航晶片,這也意味著我國不僅在導航領域取得耀眼的成績,同時晶片技術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眾所周知,晶片幾乎是所有高科技產品的心臟,倘若晶片技術落後於人,那麼就好比人沒有心臟一樣,再好的科技產品沒有晶片也只是廢柴一堆,由此可見,晶片技術對一個國家的發展所起到的重要性。不過有礙於我國在晶片領域起步較晚,使得絕大部分高科技產品所搭載的晶片都要長時間依賴于海外進口,因此在主動權掌握在海外供應鏈廠商手中的局限之下,我們不可避免的也會面臨著卡脖子的情況。

因此,目前北斗系統裝換上中國晶片也意味著,我國在系統領域打破美國GPS壟斷的同時,也將進一步降低對美國晶片的依賴。值得一提的是大家所熟悉的東風-31A洲際飛彈所採用的核心處理器單元為國產晶片,同時殲-11和殲-10兩款戰鬥機,均採用了自主研發的國產晶片。

所以我們基本可以預見,伴隨著中國航天領域和晶片技術的不斷壯大,國產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和中國晶片將會獲得更多國家的認可,最終打破美國在科技領域稱霸多年的格局,讓中國科技走向更大的舞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RS3aIW4BMH2_cNUggYA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