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法如山」的由來

2020-04-06     人民出版社


中唐時期,雍州有個負責地方治安的官員叫李元宏。他性格耿直,不畏權勢。一次,太平公主赴雍州遊玩,相中了當地寺院裡的一盤水磨。她未經寺院和尚同意,即吩咐從人強行運往京城,歸為己有。


寺院和尚不服,立即告到李元宏那裡。李元宏不畏權勢,當即受理此案,將水磨判歸寺院和尚。


這一判決,嚇壞了李元宏的頂頭上司、一向諂附權貴的雍州刺史竇懷貞。當時太平公主把持朝政,百官對她無不曲意逢迎。他命令李元宏將水磨改判給太平公主。



李元宏對這種恃強凌弱、媚上欺下的行徑無比憤慨。他二話不說,當即揮筆在原判決書的空白之處寫下「南山可移,此判無動」八個大字,堅決打擊了邪惡,維持了原判。


後世人根據李元宏的壯舉將這八個字概括出「執法如山」的成語。


以史為鑑


法者,天下之準繩也。


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線,公正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法治興則國家興,法治衰則國家亂。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特彆強調,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各級執法機關要樹立懲惡揚善、執法如山的浩然正氣,做知法、懂法、守法、護法的執法者,站穩腳跟,挺直脊樑,只服從事實,只服從法律,鐵面無私,秉公執法。


【本文來源於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興廉政 問初心——歷史的鏡鑒》】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QY68UnEBrZ4kL1ViVbN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