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鼓吹德國神話了,一篇文章讓德國製造原形畢露

2019-07-24     義大利華人街

這兩天,默克爾顫抖的消息刷屏國際新聞,這位德國女總統得到了很多人的讚揚,那些經典的德國神話也讓德吹在中國甚囂塵上。

為什麼「德吹」在中國這麼流行?

青島下水道的故事大概是朋友圈裡流傳最廣的德國神話了。

德據時期的青島下水道修的好,是公認的事實。

但中國人將青島下水道神話完全推給德國人的故事,是不準確的。




對於1914年的青島,全城只有五萬多居民,而今天青島市民超過450萬,當年德國人所修繕的下水管道只占全城管道的3%,所以這些下水管道與「青島的德國奇蹟」並無關聯。

  • 建國之後的青島之所以不內澇,原因很簡單:


因為地形限制,主要的高檔住宅區沿著市南區和嶗山區沿海依山修建,山體地勢本來就有利於向大海排水,即便排水系統設計的再渣,出現內澇反而是不正常的。

青島實際上工業產值很高,工業配套比較完善,所以在市政管網設計時要充分考慮工業用地以及相應的管網標準,設計和執行標準是很嚴格的。

而在2018年5月29日,德國伍珀塔爾,當地遭遇暴雨天氣,街道被洪水淹沒。

為什麼人們要神化德國?

一方面可能是因為近些年隨著媒體網際網路的開放,要想博眼球就必須誇大事實,胡編亂造,斷章取義。

媒體為了抓眼球而生成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飛速傳播。

而揭露真想的文章往往卻得不到應有的關注。

這也就不難想像,為什麼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德吹文章會在網絡上流傳至今。

另一方面,德國確實是一個優秀的國家,無論是製造業,科研,教育產業,都體現出其民族認真,勤奮的特點。




但是在德國生活久了,也會被德國人固有的固執,繁瑣的程序累的夠嗆。

要知道,德國也存在食品醜聞。

德國一樣也會大型活動後垃圾滿地。

2010年也發生過踩踏事件,年輕人天天坐車捧得大多數也都是手機,上各種培訓班的孩子也多的是,初高中的課本毫不誇張的說,知識點比中國教程多幾倍。

曾經炙手可熱的「德國製造」標籤,卻曾經是假冒偽劣品的代名詞。

19世紀30年代,英國工業革命接近尾聲時,德國卻依然是一個農業國家。

1871年,廢除了行會學徒制度的德國,開始利用貿易保護,全力扶持勞動密集型的外向經濟。由於當時英國製造是品質與市場的保障,德國人開始仿造英國產品。

在大量合法或非法渠道獲得的經濟情報的支撐下,德國仿造英國產品,再用「英國製造」的標籤出口到世界,從鉛筆玩具到鋼琴家具,「德國製造」甚至完成了德國軍隊不曾完成的壯舉:占領英國。以至於有憤怒的作家出了一本叫做《德國製造》的諷刺書籍。

比如發明了坩堝鋼工藝的英國廚具品牌「謝菲爾德」。

德國索林根餐具使用低劣材質和錯誤百出的技術指標生產出冒牌謝菲爾德,無論鋒利和堅硬都不能與原版相比,但卻用低價極大影響了正品的銷售市場。




1887年8月23日,深受來自德國工業仿製品侵害的英國廠商推動議會,通過了商標法案,要求用「德國製造」的標籤用來標識來自德國的便宜複製品。

誰能想到,以質量著稱的「德國製造」,曾經是英國賜給德國的劣質標籤。

2011年,羅永浩聲稱自己購買的西門子冰箱和洗衣機都有質量問題,「再也不買這個倒霉牌子了,電器還是日本人做的靠譜。」

同年11月20日,羅永浩在北京西門子總部門前,用錘子當眾怒砸3台冰箱。不僅是羅永浩,很多西門子用戶也反應質量問題。西門子中國區的總裁被迫道歉。

而德國人的生活也不是都很盡如人意。

據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的一項研究表明, 41%的德國成年人的資產低於10000美元(約合8900歐元)。與其他國家相比,這一比例是非常高的。

美國成年人資產不到1萬歐元的窮人比例為28%,英國為18%,澳大利亞為6%,韓國僅為2%。

其他研究也得出了類似的結論。根據Ing Diba的調查,三分之一的德國人根本沒有存款, 主要原因是因為收入不足。




德國經濟對於出口貿易的依賴巨大。

據德國科隆的商業研究所的研究,德國四分之一的工作崗位都取決於出口。德國最重要的出口產品是車輛和機器,以及化學和電子技術產品。

所以睜大的你的雙眼,別再被德國神話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QPyrK2wBmyVoG_1ZScm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