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CI immers——巨幕影院,一人獨享

2020-08-25     ZAKER科技

原標題:LUCI immers——巨幕影院,一人獨享

#ZAKER搞機團358期評測報告#
搞機型號:LUCI immers高清頭戴巨幕影院
搞機作者:漂浮的瓦片
推薦指數:
性價比指數:

新冠疫情之下,各個行業都受到了較大的衝擊,電影業也是如此,年初「囧媽」6.3億委身位元組跳動,選擇線上放映,最近迪士尼的「花木蘭」也宣布將在流媒體平台Disney+上播出,售價29.99美元。疫情之中,在家中觀影可以說是一個迫不得已的選擇,但卻潛移默化的成為了很多人的生活習慣。當然,想要在家中擁有媲美影院觀影效果,適當的裝備必不可少,有人選擇巨幅投影,有人選擇大螢幕電視,而筆者今天為大家介紹的則是一款頭戴巨幕影院「LUCI immers」。這款產品在清晰度、舒適性方面能否滿足用戶的使用需求?有沒有起霧、邊角模糊的小毛病呢?請隨筆者一探究竟吧。

包裝與配件

產品採用了黑色的紙質包裝,簡約沉穩,正中印有產品logo,側邊有封條鎖緊。隨主機附贈了一個頭箍和視頻轉接盒。

主機放置在灰色的收納盒中,旁邊是可裝卸的綁帶。

配件放置在包裝盒下層,最底層是遙控器和備用的貼膚棉。

主機放置在收納盒當中,旁邊塑料袋中是雙頭TYPE-C連接線,用以連接手機或是視頻轉接盒。

附贈的視頻轉接盒,配有一個USB接口和一個HDMI接口,用以連接PC或遊戲主機,轉接盒機身上設有TYPE-C接口,可以直接連接LUCI主機。

附贈的頭箍一條,比自帶的綁帶要舒適一些。

藍牙遙控器和TYPE-C連接線。

遙控器可以通過藍牙模塊連接手機或筆記本電腦,在播放影片時進行相應的操作。遙控器以乾電池為動力,無法進行充電操作。

TYPE-C連接線兩邊都是TYPE-C接口,可以直連手機和視頻轉接盒。

配件清單:主機*1,便攜包*1,說明書*1,視頻轉接盒*1,綁帶*1,頭箍*1,備用貼膚棉*1,TYPE-C連接線*1,清潔布*1。

外觀與細節

LUCI immers機身尺寸為168*47*50mm,重180g,精緻小巧,便於攜帶。

整機純黑配色,低調沉穩毫不張揚,外觀方面,採用了經典的VR眼鏡造型,邊角做了弧線設計,和頭號玩家等諸多科幻影片中的VR眼鏡有異曲同工之妙,科技感十足。

主機正上方的滾輪用於調節鏡片瞳距,其下的凹槽可以連接並鎖緊頭箍。

瞳距旋鈕的阻尼適中,可以很順暢的調節,轉動非常順暢。在觀影時,調節瞳距可以讓畫面的邊角儘可能的保持清晰。

主機正前方設有產品logo,logo兼具指示燈功能,用以指示主機的不同狀態。

主機上方和兩側邊緣採用了鋼琴烤漆工藝,精緻典雅,正前方則採用了拉絲方案,看起來質感十足,機身更是做到了180g超輕重量。

主機機身兩側各有一個長方形開孔,用於連接綁帶。綁帶有一定的彈性,鬆緊適中,佩戴舒適度也還可以。

主機支持兩種佩戴方式,一種是綁帶式,一種是頭箍式。

頭箍可以直接連接在主機上方的凹槽中,其上的旋鈕用來調節頭箍帶子的長度,可以根據用戶需求自行調節。需要注意的是,頭箍沒有任何彈性,鬆緊全部依賴旋鈕調節。

相對來說,頭箍佩戴方式會更加舒服一些,頭部沒有多少束縛感,和戴帽子的感覺差不多。美觀度也還不錯,戴上之後有種黑科技的感覺。

主機外側配備有矽膠面罩,質地柔軟,重量很輕。面罩的外層粘有海綿材質的貼膚棉,觸感良好,佩戴時較為舒適。面罩支撐起的空間較大,有足夠的位置容納眼鏡,佩戴眼鏡的用戶也可以正常使用。

鏡片有塑膠防護墊保護,可以避免意外劃傷以及灰塵侵蝕。

面罩可以輕鬆拆卸,便於清潔,矽膠類的材質足夠柔軟細膩,可以保證佩戴時的舒適度。

主機下方設有多個散熱孔,散熱孔外側附有防塵網,可以避免灰塵進入機身。

機身兩側分別是TYPE-C插孔和3.5mm耳機插孔,用以連接TYPE-C線材和有線耳機。

主機鏡片的解析度為1920*1080*2,像素密度3147,可以進行55-71mm之間的瞳距調節。單片鏡片組有4片全玻璃鏡片,支持70°視場角,可以模擬20米處觀看1023寸螢幕的震撼體驗。

按下兩塊目鏡中間的黑色按鈕,頭箍就可以取出來了。黑色按鈕下方的孔是光感口,用來感應用戶是否正在使用設備,用戶離開感光器感應到光線後,主機自動休眠,視頻自動暫停,此功能既能避免螢幕的過度損耗,又節省了電量,還是比較貼心的。

主機和連接線都可以放在便攜收納盒中隨身攜帶。

手機端體驗

筆者目前的主力機是一加7Tpro,iPhoneXR和魅族17pro。這三款手機中,XR需要轉接頭,魅族17pro無法識別,僅有一加7Tpro能夠正常連接主機。連接操作非常簡單,直接用自帶的TYPE-C連接線連接手機和主機即可。

LUCI immers配有自己專門的影音APP,名為LUCI Home,可以通過掃描盒子上的二維碼進行下載。APP中的4K資源很多,包括各類型影片,但片子的年頭稍微久遠了一點,如果想要觀看最新的視頻資源,可以把影視資源下載到手機上,用LUCI Home進行本地播放,3D,4K,VR都可以。需要注意的是,筆者的一加7Tpro雖然可以連接主機,正常顯示手機上的內容,但卻無法被APP識別,無法使用LUCI Home播放影片,比較遺憾。

LUCI immers是一款頭戴顯示器,除了播放LUCI Home APP中的影片之外,還可以實時顯示手機畫面,播放第三方影音APP中的影視資源,如果有騰訊、愛奇藝VIP的話,可以直接使用LUCI immers觀看,還是比較愜意的。

PC端體驗

LUCI immers同樣可以連接電腦進行播放,代替大部分電腦顯示器的功能。連接方法也並不複雜,用視頻轉接盒連接PC的USB、HDMI接口,另一端連接LUCI immers主機,再將LUCI immers設為拓展螢幕即可。

PC端也有LUCI immers的專用軟體,同樣名為LUCI Home,初始打開軟體時,會提示如何連接、操作頭顯設備。需要提醒的是,主機配備的遙控器是藍牙連接的,如果PC無藍牙功能,可以通過鍵盤滑鼠進行操作。

PC端的LUCI Home自帶的視頻資源不是太多,但可以通過軟體的BT搜索選項尋找自己想要收看的影視資源。

LUCI Home也可以當做一款播放器使用,可以播放各種格式的本地視頻。

LUCI immers同樣支持第三方軟體播放3D視頻文件,播放時只要在設置中把解析度調節到3840*1080即可。

LUCI immers配備了0.7英寸的Micro-OLED顯示屏,螢幕解析度為1080P*2,PPI為3147,對比度1000000:1,刷新率60Hz,色域114%sRGB,整體畫質表現還是很不錯的。單鏡片1080P的解析度可以保證視頻的清晰度,在播放4K視頻的時候,基本上看不到像素點,顏色也足夠飽滿,銳度足夠,沒有塗抹感。

LUCI immers在實時顯示電腦桌面(1920*1080解析度)的時候還是會有比較明顯的枕形畸變,邊角也不夠清晰,即便是調節瞳距也難以把四格邊角調整到完全清晰。

但在播放影片時,畫面畸變會小得多,下圖是播放MV時的截圖,可以看到上下邊緣部分還是會有小小的凹陷,不過完全不影響觀看。由於觀影時,畫面會位於螢幕中央,所以邊緣四角只是略有模糊,並不嚴重。

LUCI immers雖然沒有配備VR手柄,但傳感器是齊全的,可以播放VR類視頻。在觀影時,也能夠通過VR技術,模擬在電影院時的觀影效果,座位螢幕都會一一呈現。而且自帶的面罩可以有效隔絕環境光,使得巨幕效果更加突出,確實有種影院觀影的震撼感。

在巨幕影院的場景中,可以自行切換觀影位置,前排中排後排,可以自行選擇非常自由,瞬間有中包場的感覺。

如果PC不支持藍牙連接的話,就無法使用遙控器進行操作,只能通過滑鼠鍵盤進行相應操作,滑鼠會變成教鞭的樣式,但操作時會有所延遲。

軟體提供了四種觀影場景,分別是巨幕影廳、家庭影院、宇宙、無場景,可以通過滑鼠進行切換,相對來說,還是巨幕影廳更有感覺一些。

值得一提的是,在視線離開正在播放的影片時,畫面會自動暫定,等到實現回歸之後,倒數三秒才會繼續播放,非常人性化的設計,有點VIP中P的感覺

LUCI immers支持左右、上下格式的3D影片,180°/360°全景播放,可以通過滑鼠在軟體端自行選擇。

除了PC、手機外,LUCI immers還支持電視盒子、NS、PS4等設備,可接駁的設備種類還是比較多的。

發熱與起霧

LUCI immers發熱控制還算可以,在播放十幾二十分鐘之後,設備開始發熱,發熱集中在面板前部,會比較熱一點,不算燙手,可以接受。

而起霧狀況也依然存在,雖然是夏天,但有時候鏡片還是會起霧,不過霧氣持續時間比較短暫,消失的比較快一些,不知道冬天情況如何。

總結

優點:體積小巧,重量較輕,便於攜帶。顏值出眾,佩戴比較舒適。畫質不錯,清晰度足夠 ,支持3D、全景播放。可接駁PC、手機、NS、PS4等多種設備。

不足:手機型號支持不足。遙控器後蓋難開。會起霧。需要手機PC等設備配合,無法單獨使用。

相對於VR設備來說,頭戴影院會更加著力於畫質效果,這款LUCI immers就是如此,1080P*2的解析度,3147的PPI,提供了較為清晰的畫面效果,加之1000000:1的高對比度,色域114%sRGB的色域水準,畫質表現質令人滿意,巨幕效果也非常不錯。但設備始終沒有針對移動觀影做出專門的優化,只是單純的頭戴顯示器,無法單獨使用,難以發揮輕巧便攜的特性。雖然PC端觀影體驗不錯,配備了多種場景效果,但在家觀影大多數人都喜歡躺在床上或靠在沙發上,坐在PC前觀影並非最佳選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QDX0JnQBLq-Ct6CZ0kI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