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6月29日,美國商務部官網發布聲明稱,已取消對香港的特殊相關待遇,包括暫停出口許可證豁免,並正在進行差別待遇評估。
根據美國出口管制規例,中國內地和香港被視為不同的目的地。在某種情況下,美國對輸往香港的貨物實施簽證豁免,但對轉口輸往中國內地的相同貨物,卻要求商號持有美國個別出口簽證。
包含上面提到的暫停出口許可證豁免,目前美國雷聲大雨點小的「制裁」手段主要分3個方面:
第一、取消香港貿易優惠待遇
第二、對赴港美國公民發旅行警告
第三、制裁相關的中國內地和香港官員
煞有介事的幾項「制裁」手段,有什麼實際影響?
其實我國已經多次強調,美方制裁措施影響有限。美國的制裁措施,要不就是七傷拳,傷人先傷己;要不就是一塊雞肋,嚼而無味,毫無用處。
不過,下文還是會平心靜氣地分析美國取消香港特殊相關待遇,會有什麼影響?我們將從貿易,簽證,金融,科技4個層面探討。
經濟貿易
首先,美國企業在香港真是占盡了好處,香港有8.5萬美國人口,1300家跨國公司,包括了美國幾乎所有的金融財團,其中209家把香港作為地區總部,434間地區辦事處,以及627間當地辦事處,包括蘋果,寶潔,Fedex等。
這些巨頭能說撤就撤嗎?關鍵是他們捨得離開嗎?
其次,香港一直以來都是美國最大的貨物貿易順差來源地(2019年順差達二千億港元),對急於解決美國貿易赤字的美國來說,香港的價值不言而喻。
反過來,美國的貿易量於香港而言卻不是那麼重要。香港大部分貨物貿易都是轉口,出口到美國的產品僅占總出口量的0.1%。
加上業界在之前中美貿易戰時已開始將業務分散到東南亞等地,貿易關係在變,美國是還沒看清?
就連香港美國商會會長早泰娜(Tara Joseph)今年6月初也打了美國政府的臉:美國公司不會撤出香港,香港美國商會將繼續與會員合作,維持香港作為重要商業樞紐的地位。
據《新民晚報》報道,不少在香港的歐美商人表示,「如果我們的業務在北京、上海能夠成功,那麼即便香港實施國安法,我們的企業也理應在這裡成功。」
最後,至於部分人擔心「美國串聯他國向香港施壓」,先看看歐盟的表態,就在前不久剛舉行的歐盟27國外長會議上,歐盟外交高級代表說,歐盟無意就香港問題制裁中國。
簡言之,這場大戲就只有美國自己在耍。
出行簽證
貿易「制裁」影響不大,旅行警告和取消優惠甚至稱不上「制裁」。
全國人大代表、香港工聯會會長吳秋北用一句話形象概括:「美國對港的旅遊優惠無從說起,連免簽證都從來沒給過。」
旅遊業占香港GDP的比重只有5%,而來港旅遊客源市場依次序為內地、台灣、韓國、美國、日本。美國只排第四位。
而香港人常去的旅遊目的地並不包括美國。所以未來就算赴美國的旅遊簽證比較繁瑣,對港人的出遊也影響不大。
至於移民,據《衛報》6月1日報道,蓬佩奧在華盛頓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AEI)接受訪問時表示「歡迎香港人」。
但又是一次嘴炮,並沒有給出配額等細節,連想像空間都沒有留。
美國會不設限制地給普通香港人移民嗎?要是肯給,那早就撤銷美國和香港引渡條例了,可惜並沒有。美國的就業環境根本消化不了新增的香港勞動力。
這也就是美國政客說說漂亮話罷了。
而所謂的限制中國或者香港的有關官員赴美旅行,或者凍結其在美資產,那中國老百姓恐怕要彈冠相慶了,這不是幫助中國反腐嗎?
美國的一系列「威脅」當中,揚言要「制裁中國內地和香港官員」的部分是被K.O.得最徹底的。
美國政府6月26日宣布,將對參與削弱香港自治的現任及前任中共官員實施簽證限制,但聲明未提及具體人名。
消息一出,中國駐美大使館發言人警告,中方將對美國採取必要的反制措施。
高端科技
雖然美國有意限制對香港出口高科技產品,對大學高端科研會有所影響,但近年美方已對大學科研設備出口嚴格檢查,香港業界已逐步適應。
美國聲稱對香港的制裁措施中有限制對香港敏感科技產品的出口,但是別忘啦,中國買到的很多黑科技產品一直都不是從香港買的,而是從以色列買來的。以色列不是美國的好盟友嗎?怎麼不發起制裁?
即便美國對香港進行科技禁運,對中國和香港幾乎沒有影響。
香港近年獲得的美國關鍵科技出口產品包括槍用狙擊鏡、衛星及計算機晶片等。數據顯示,過去兩年,香港從全球進口約4.2萬個槍用狙擊鏡,包括從美國進口的1776個,並且向中國內地轉口約6000個。
總共從美國進口的都不夠轉口的三分之一,美國叨叨什麼?
此外,近年來從美國出口至香港的敏感技術還包括半導體晶片和熱像儀。去年香港進口約4.8萬台熱像儀,但只有8000台來自美國,這些熱像儀用於消防等民用工作,也是軍方的必需品。
所以,美國撤銷向香港出口高科技產品(即敏感技術),這招到底有什麼威力?撓痒痒?
排除以上三項,其實不少人擔心的是金融領域受影響的情況,但正如港府6月初的強勢回應:做足準備!
金融匯率
美國有可能打擊香港的金融,不允許港幣掛鉤美元嗎?
香港從1983年起即開始實施聯繫匯率,而《美國-香港政策法》1992年才被美國國會通過,即在此之前香港已經實施了9年聯繫匯率政策。
所以,香港採取聯繫匯率,不需要美國人的同意和批准。
更何況,港幣無條件掛鉤美元,完全是在幫助維護美元霸權。美國金融業在香港,完全就是利益獲得方。18家限制牌照銀行中的5家都是美資機構。
如果搞香港金融業,造成金融業嚴重外流,資本的方向會是澳門、新加坡、深圳、上海、倫敦、東京,對於美國的金融機構是凈損失方,因為美資在這些地區占據的份額遠遠比不上它在香港占據的份額。
另外,香港金管局準備功夫十分充足,今年4月至6月,總共21次,港匯觸發強方兌換保證。金管局向市場注資,銀行體系結餘將增至1316.09億元。
圖源:香港經濟日報
這意味著什麼?
港元走強並維持在接近強方的位置,受到了美港利差回落、季末結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但其中也包含一層重要因素,即國際資金流入的影響——以港元走強為標誌,外資回流新興市場和中國資產的趨勢已確立。
對於美國的制裁,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特區政府有44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足夠應對資金轉換,銀行系統也非常穩固,銀行資本充足率超過20%,遠遠超出國際普遍要求的8%。」
「彈藥」充足,足以應對任何突髮狀況。
總結
香港的堅強後盾,是14億中國同胞。就在人大涉港決議提出之後,5月22日、25日、26日,三天之內,從內地南下的資金購買港股超100億港元,這只是開始,後續的資源你能想像的到嗎?
香港取得的成就,是來源於祖國提供的種種資源,從來不是任何外國的恩賜和施捨。
如今,美國當局揮舞起制裁大棒,然而,全世界——不僅歐美日韓,包括美國的商人們都明白一個道理——投資香港幾乎等同於分享中國經濟增長所帶來的紅利。
美國敗退香港已毫無懸念了。
其實香港的富豪們早就看清楚了,這也就是為什麼李嘉誠極其難得的公開表態:國安法將紓緩中央對香港的擔憂,發揮長遠穩定發展的正面作用。
我們都明白,香港的經濟今天和未來都依賴於中國的經濟,只要外資在中國有錢賺,他們就不會離開香港。
現在香港的局勢,呈現出來的表象會讓很多人擔憂香港的發展,甚至看衰香港前景,但我們認為這是圍觀人在等待靴子落地前的焦慮和急切表現,我們相信靴子落地後定會否極泰來。
明天我們將會著重分析「香港的未來會好嗎?」
敬請期待。
更多香港熱點資訊、香港身份辦理、留學問題,歡迎關注同名微信公眾號「銀河港事通」。
或聯繫銀河編輯:yinhejituan1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