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13歲男孩掌摑媽媽,才知道爸爸的撐腰是孩子胡作非為的底氣

2020-08-15     貝貝豆育兒課堂

原標題:看了13歲男孩掌摑媽媽,才知道爸爸的撐腰是孩子胡作非為的底氣

文/貝貝豆育兒課堂(原創文章,歡迎轉載分享)

父親的舉止言語,身行一例都會對孩子的一生造成影響。

熊孩子在現在社會似乎已經不是一個新鮮的詞彙。面對父母的寵愛和社會的容忍,熊孩子無法無天的空間逐漸變得越來越大,行事也越來越難以忍受。

面對這些熊孩子,人們似乎已經達成了某種共識:家庭教育,特別是母親的寵愛是導致熊孩子泛濫的直接因素,父親卻常常成為最被忽視的角色。

殊不知,熊孩子胡作非為的背後,一直都有著父親的撐腰。

13歲男孩因嫌煩掌摑母親,警察到來後父親竟說是家事

前段時間發生的一件事令不少網友感到咋舌。

一位媽媽向警方報警,稱她13歲的兒子不僅對自己惡語相向,還在家中隨便打砸東西,甚至出手毆打自己。警方上門後調查原因後發現,男孩毆打媽媽的理由更是讓人覺得荒謬至極。

中午剛剛做好包子的媽媽,將包子端到正在玩手機的孩子面前,想讓孩子嘗嘗包子好不好吃。沒想到孩子嫌媽媽囉嗦,在一頓辱罵之後,將碗筷摔到地上,衝上去甩手給媽媽幾個巴掌。媽媽無奈之下這才報了警。

而在警察上門調查的過程中,這個13歲的孩子全程只是叉著腰站著。看著躲在民警身後哭著的媽媽,這個男孩沒說別的,只是滿嘴的tmd。

顯然,他並不認為自己是錯的。

tmd是學校的常用語,很威風的為什麼要改?

誰讓她那麼囉嗦,不打她幾巴掌不解氣。

很難想像,這是一個13歲的孩子在警察面前對自己母親說的原話,描述自己惡行時的這份坦然和理所應當讓不少成年人都感到汗顏。

如果說這個13歲孩子的言行讓人覺得荒謬,他父親的冷漠則完全讓人感覺到什麼是面目可憎。面對孩子的惡行和哭泣的妻子,這位父親態度冷漠,對於兒子沒有絲毫的責備,反而是主動地替他開脫:

「這是我們的家務事,不需要警察來進行教育和干涉。」

字字誅心。打人的是你的親生兒子,被打的是你的妻子,且不說孩子的教育出現了什麼偏差,你滿臉的冷漠又將丈夫的責任放在哪裡? 俗話說:養不教,父之過。在看到父親用「家事」為孩子撐腰時,孩子表現出來的理直氣壯也就不難理解了。

父親缺失已經成為了現代家庭中最常見的問題

《養育兒女》中這樣寫過一句話:「孩子的身上存在缺點這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作為孩子作為孩子成長路上的領路人缺乏正確的觀念和教子方法。」

父母在孩子的成長中應該擔任的是領路人的角色,父母的一言一行都能對孩子健康的成長重要的作用。而這一切在父親的身上體現得尤為明顯

北京軍區總醫院在收治的網絡成癮病例中發現:排名第一的傷害是父親缺失,占據了87%的比例。無獨有偶,《重慶晨報》曾經發過一則新聞,重慶市的一位爸爸連續三個月加班,而原因竟然只是認為帶娃是妻子該乾的事,不想回家被孩子麻煩。

「我生孩子,但是我不養孩子成為了許多爸爸潛意識中的想法,一位能夠在家陪伴孩子的爸爸,竟然成為了現代社會的稀缺品。

父親是孩子成長路上的支撐,而不是孩子做錯事理直氣壯的底氣

真正能夠成為孩子底氣的父親應該是怎麼樣的呢?小說《殺死一隻知更鳥》中的男主芬奇可能能夠為許多有上述想法的父親一些啟發。

在選擇為一名黑人進行辯護後,白人律師芬奇就將自己和家庭放到了一個困難的境地。芬奇的孩子在學校飽受同學的欺凌和侮辱,小女兒只能靠拳腳才能讓滿口污穢的同學閉嘴。

了解事情的芬奇告訴兒女們,當有人用污穢下賤的詞語來辱罵你,只能說明他們足夠可憐。面對兒女受到的刁難,父親芬奇義無反顧地充當孩子的後盾。讓孩子雖遭詆毀,卻從沒有自我墮落。在芬奇身上正表現了兩種父親應有的角色定位。

1)睿智

面對愛講真話的小女兒,即使時被老師連番怒懟,芬奇都在教導孩子要不卑不亢,坦然地面對來自不同觀點人的責難,並從完善自身出發,堅定而不怯懦地成長

2)懂得尊重

面對鎮上的怪人阿瑟,芬奇的兒女們用從別人聽來的閒言碎語,對這個人惡意猜測。父親芬奇則告訴兒女,想要認識一個人,必須親自去見過才行。芬奇從這件小事上來幫助孩子們建立對尊重的認識。

一流的父親教育一定是支撐孩子成長,而不是輕易地為孩子的錯誤買單。

就像郭德綱說得那樣:孩子在街上走路,穿衣打扮看出娘的手藝,言談舉止看出爹的教養。好的教育,拼到最後是拼爹的。父親給孩子留下的物質財富總歸有用完的一天,但是精神滿足卻足能讓孩子一生享受不盡。

ps:本文圖片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PfCB8nMBeElxlkka4lJ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