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鍾情兩人,結婚兩次,痴情使他的生命定格在了34歲

2019-11-09     小智筆記

提起徐志摩,大家並不陌生,他的才華橫溢,他的英俊瀟洒,他的痴情多情,都給後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當年他的一首《再別康橋》令人陶醉,激起了無數人對康橋的心馳神往。

徐志摩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雲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艷影,

在我的心頭蕩漾。

……

徐志摩的才華出眾,無可非議。他善於從普通的物項中得出獨特的體驗,配合他柔情的詩詞,給人描繪出一幅幅動人的畫面。

但詩詞之外,在感情生活中,徐志摩卻「跌宕起伏」,令人唏噓,而這其中的原因就在於徐志摩的多情。

梁啟超曾經問他:為什麼不去控制自己的情感呢?

徐志摩低下頭說:先生,我努力過,但做不到。

梁啟超聽罷,一聲嘆氣,無奈之情溢於言表。他知道徐志摩說的是真話。徐志摩是梁啟超的愛徒,深得梁啟超器重和喜愛。但談到徐志摩的私人生活,梁啟超只有無奈嘆氣了。

徐志摩是個多情才子,要說到徐志摩的感情,還要從他的首任結髮妻子張幼儀說起。

徐志摩與張幼儀

徐志摩出身於浙江海寧的一個經商世家,家境優渥,從小過著優越的生活。張幼儀出身於官宦世家,家境同樣優渥。

徐志摩和張幼儀

有一天,張幼儀四哥在杭州一中見到了徐志摩,被徐志摩的才情所折服,親自牽線搭橋,把妹妹張幼儀許配給徐志摩。

徐志摩父親出身於封建時期,婚姻大事特別講究門當戶門,聽聞張幼儀的家境背景後,自然十分歡喜,對這門親事更是贊同不已。徐志摩的態度則是:「媒妁之言,父母之命,有什麼好說的的呢。」

徐志摩第一次見到張幼儀照片時,滿臉嫌棄的說到:「鄉下土包子」,可見徐志摩一開始就不鍾意這段姻緣。

張幼儀15歲嫁進徐家,做起了徐少奶奶,18歲時即生下一子。此時徐志摩在國外留學。

1920年,張幼儀乘坐輪船從上海啟程前往英國倫敦尋找徐志摩。但徐志摩此時已遇到了林徽因,一心想和林徽因雙宿雙飛,況且本來徐志摩對張幼儀就幾乎無男女感情。

縱使張幼儀此時已身懷六甲,但徐志摩不顧,堅決的要求其墮胎並離婚,張幼儀當然不肯,徐志摩終究不負責任,不辭而別,留下身懷六甲的張幼儀獨自漂泊在異國他鄉。

張幼儀有的朋友當時就認為張幼儀和徐志摩恐怕合不來,因為張幼儀是中國舊家庭里的少奶奶,是個典型的賢妻良母角色,而徐志摩則不是舊時代文人,他身上沒有舊時代中國文人的烙印—看重名譽、維護名聲。徐志摩更像是法國人,浪漫多情,似閒雲野鶴般不受世俗拘束。

所以當他遇到讓自己一見鍾情的林徽因時,毫不猶豫的拋棄了已懷有身孕的結髮妻子張幼儀。

徐志摩和林徽因

1920年10月,在林徽因父親林長民的倫敦住所里,徐志摩第一次見到了林徽因。

徐志摩對林徽因一見鍾情,隨後,按捺不住內心情感的徐志摩寫了一封長長的示愛情書。

徐志摩整日陷入對林徽因的思念中,根本無心學習。

徐志摩和林徽因

但此時林徽因,其實已許配給梁啟超之子梁思成。

林徽因1918年就認識了梁思成。1920年隨父親林長民一起到倫敦生活,對建築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鼓勵未婚夫梁思成學習建築。

察覺出徐志摩心意的林長民,在林徽因中學畢業後,即一起回國,遠離了徐志摩。但徐志摩對林徽因念念不忘,痴心不改。

造化弄人,當徐志摩懷著滿腔的思念回國去見林徽因時,卻聽到林徽因與梁思成已經訂婚的消息。

在這之後,林徽因和徐志摩一塊接待過文學泰斗泰戈爾,一塊演出過舞台話劇,曾經被媒體描寫為「金童玉女」,但這一切都不能使兩個人走在一起。

可以說,徐志摩對林徽因的情感一開始就註定是個錯誤。

慢慢的,徐志摩找到了自己的下一任情感寄託—陸小曼。

徐志摩和陸小曼

徐志摩和陸小曼的相戀要從陸小曼的第一任老公王賡說起。

王賡是個工作狂,一周中六天忙於工作和讀書,只有周日才有空閒,這無法滿足陸小曼的期望。因為婚前陸小曼已經經常被人簇擁和關注著去參加各種各樣的活動,根本無法忍受這種清淡無奇的生活。

徐志摩和陸小曼

王賡為了滿足陸小曼的需求,於是請朋友徐志摩陪陸小曼參與各種活動,一來二往,導致雙方產生戀情。

當時,陸小曼已經懷有王庚的孩子。

陸小曼與徐志摩相戀之後,陸小曼向王賡提出離婚要求,並瞞著徐志摩及王賡,獨自到一診所墮胎,也因此使她終生失去生育能力。

事已至此,王賡答應了陸小曼的要求,與其離婚。

1926年10月3日,陸小曼與徐志摩在北京北海公園結婚。婚禮上,證婚人梁啟超發表了令人大驚失色的訓詞:

徐志摩,你這個人性情浮躁,所以在學問方面沒有成就,你這個人用情不專,以至離婚再聚…你們兩個都是過來人,離過婚又重新結婚,都是用情不專,以後要痛自悔悟,重新做人,願你們這是最後一次結婚。

據說,這次的訓斥,事先徵求過徐志摩和陸小曼的同意。

由於陸小曼生活大手大腳,奢華無度,兩人婚後的生活一度陷入異常拮据的狀態。

徐志摩和陸小曼的婚姻一直維持到徐志摩因飛機失事去世。

下面來看林徽因當初為何對徐志摩的求愛無動於衷,女孩們從中可以得到哪些處理情感的方法。

林徽因到底對徐志摩有沒有動情?

林徽因

根據資料來看,確實是有的。

徐志摩因飛機失事去世後,林徽因帶回飛機的一片殘骸,陪伴她度過了一生。可見林徽因骨子裡對徐志摩是充滿了情意。

但最後林徽因卻選擇嫁給了梁思成,這是理性戰勝感性的結果,這同樣是明智之舉。女孩們在現實生活中,也應該學習林徽因的理性精神,對待情感要理性選擇。

1.不要選擇插足別人婚姻的情感

林徽因之所以不選擇徐志摩,重要的一點原因是徐志摩已經結婚,而且有了孩子。林徽因不想涉足徐志摩的婚姻生活。

對於我們現代女孩也一樣,不能因為一時的情感衝動,破壞他人的婚姻,這樣的行為通常沒有好結果,而且會使自己遭受輿論的極大非議,心理會承受極大的壓力。

2.要選擇踏實有依靠的情感

很多女孩會在意男孩的顏值和家境,這無可厚非。但更應該注重一個男孩的秉性和品德,這樣的男人才會有依靠感。對於天性放浪,無所顧忌的男性要懂得遠離。

徐志摩天性浪漫,才華出眾,但卻處處多情。對待情感更是毫不負責,從張幼儀的無情被拋棄可見一斑,而梁思成踏實嚴謹,認真求學,對待感情也是從一而終。所以林徽因的選擇是明智的。

3.「不該有」的情感面前要當斷則斷

林徽因與徐志摩相識於倫敦,在倫敦的一段歲月中,他們倆共渡了一段美好時光。

林徽因愛慕徐志摩的才情,兩個人可謂是郎才女貌、情投意合。但當林徽因得知徐志摩已結婚時,主動疏遠了與他的關係,當自己中學畢業後,與父親在徐志摩不知情的情況下,返回國內,和梁思成走在了一起。

女孩應該學習林徽因的精神。當意識到情感給錯了對象時,要立馬止損,當斷則斷。

在愛情面前,每個人都有可能失去理智,進而做出一些不理性的行為,因為愛情會使人盲目,遮蔽人們的雙眼。

但我們要記得,衝動的情感會使人付出代價,看看徐志摩。理性的情感會使人生活美滿,看看林徽因。

番外篇

徐志摩的悲劇

徐志摩的一生浪漫洒脫,胡適曾這樣評價徐志摩:「他的人生觀真是一種單純信仰,這其中只有三個字,一個是愛,一個是自由,一個是美。他夢想這三個理想的條件能匯合在一個人生命中,這是他的單純信仰。」

徐志摩

就是這樣一個人物,因為自己的多情,不顧親友反對,毅然決然地與張幼儀離婚,導致被父親趕出家門。

就是這樣一個人物,痴迷著林徽因,但卻永遠得不到絲毫的正面回復。

就是這樣一個人物,為了滿足陸小曼的揮霍無度不得不碾轉北京上海等各大城市講學授課賺取費用以補貼家用,也直接導致徐志摩遇到了飛機失事這樣的災難。

就是這樣一個人物,為了支持心中的知己林徽因的講座,冒著大霧天氣搭乘飛機趕往北平,誰料卻從此離開了這個美好世間。

徐志摩的多情造就了他的才情,但也許冥冥之中導致了他的悲情結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PPy1oG4BMH2_cNUglsV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