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魚爸
1
在養孩子的過程中,有媽媽說自己跟孩子之間常常會出現「拉鋸戰。」
你想著要孩子聽你的,但是孩子卻常常想著法子逼你聽話。
有媽媽問:「我孩子很不聽話,我能不能打?」
因為自己有幾次對著孩子發脾氣,結果孩子一見到媽媽聲音大一點就跑去找奶奶。
還說媽媽是壞媽媽,不要媽媽。
感覺自己跟孩子的關係好緊張,是不是會讓孩子不愛自己?
還有媽媽擔憂地說:「我一直尊重孩子的天性,接納他,理解他,可是孩子卻變得執拗任性,說什麼都不聽,我是不是做錯了?」
「父母在孩子面前沒有權威性,到底好不好?」
其實父母一直糾結的問題,從孩子的行為上能知道答案。
在親子關係中,父母跟孩子不應該成為對立,變得緊張。
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2
有的父母是心情說了算。
有一位媽媽給我留言說自己最近由於二胎月子中,所以陪老大的時間幾乎沒有,現在是爸爸陪的比較多。
但是爸爸陪孩子的過程中完全是依賴他的情緒。
他心情好的時候可以耐心陪孩子玩很久,陪孩子看書等。
如果心情不好的話,就會吵孩子,分分鐘給整哭了。
一天晚上因為睡覺的問題,爸爸動手打了兒子,而且打在了他的臉上,孩子長這麼大,淘氣過分時候我也偶爾也會打他的屁股,但從來沒有打過他的臉,今天晚上爸爸的行為,讓我也很傷心。安撫好孩子,我卻睡不著了。
其實這位爸爸肯定是愛孩子的。
但是他太情緒化,讓自己的心情決定自己對待孩子的行為。
媽媽的擔憂是媽媽敏銳的直覺感受到了。
對孩子內心感受的察覺,媽媽是有超能力的。
面對容易情緒化的爸爸,可以跟他直接把問題拋出來分析。
錯了就要改正,蹲下來跟孩子說一聲道歉。
獲得孩子原諒後好好抱抱,約定爸爸今後會努力控制脾氣,你也要好好遵守規矩。
如果放任這樣的負面情緒蔓延,結果只會讓爸爸跟孩子的關係變得糟糕。
無形中又加大了媽媽跟爸爸的矛盾,也會加大媽媽的壓力。
對家庭沒有任何的好處。
而且在這樣的家庭中成長的孩子,他們的情緒也非常容易波動。
遇事容易被激怒,喜歡動手。
真正成熟的父母給孩子的愛應該是持久而穩定的。
而非被自己的情緒或者外在的一些評論影響而波動。
這是送給孩子的一份寶貴的禮物。
3
有的父母是孩子說了算 。
我常常說,要好好愛孩子呀!
特別是孩子在0-2歲,要給他無條件的愛。
哪怕是溺愛,也不為過啊!
你想跟一個一兩歲的孩子講道理,那請打住。
因為在這個階段,孩子從養育者,特別是母親身上獲取最基本的安全感。
一個好的母親也常常會給孩子這樣的滿足和安全感。
只是孩子大了的時候,還一切由著孩子的性子。
那就要看看自己是愛還是害了。
比如孩子到了3-5歲,很多行為習慣開始形成。
父母就有必要幫孩子養出好的習慣,糾正偏離的行為。
孩子們大多喜歡看動畫片,就好像我們喜歡看電視劇一樣。
如果放任一下自己,一部幾十集的電視劇,你可以三五天就看完。
如果放任孩子,他也是能一直坐著看下去的。
你說這樣的任性行為,能讓孩子說了算嗎?
但很多家庭的遙控器是控制在孩子手上的。
甚至有的媽媽說自己的孩子不看電視就不吃飯。
結果為了讓孩子吃飯,就一邊看電視一邊吃飯。
飯菜涼了,眼睛花了。
但父母還無可奈何。
當孩子說了算的時候,父母的作用就變得微乎其微了。
我要做什麼就要做什麼,你管不了我。
大人稍微有點臉色,又哭又鬧,逼著大人最後乖乖認錯。
4
有的父母是「我」說了算。
這類父母常常有一個這樣的神邏輯:「你是我生的,就要聽我的!我愛咋咋樣,你都得聽」
安排孩子的人生,干涉工作,甚至包辦婚姻。
你以為孩子很幸福,其實孩子一直想逃離你。
我有一個朋友。
他本來在我們縣一個事業單位做文員,一直是爸媽的驕傲。
每次都覺得自己的兒子找了一個好單位。
所以他的女朋友因為在一家普通公司做銷售,結果被強行分手了。
理由是女孩經常要出差,還要陪客戶,掙的不多,還不體面,不適合當老婆。
最後給他找了糧食局副局長的外甥女,這還是爸媽花了一年心血才爭取來的。
可是他跟這個女孩沒有一點好感,一直拖著,進退兩難。
糾結了兩年後,他還是辭職了,隻身離開了那個並不快樂的安樂窩。
然後跟朋友開了一家小咖啡店。
儘管媽媽還是會打電話不斷嘮叨他,但是他說至少做著自己喜歡的事。
遠比在那個昏暗的辦公室里過得要開心。
5
親子關係中,到底誰說了算?
其實沒有標準答案,但是請記住兩個詞,也是應對的辦法。
第一個詞是:尊重
你如果愛孩子,就請尊重他。
因為父母的尊重會讓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愛的。
要知道,孩子小,也是一個有尊嚴的獨立的個體。
他們需要得到尊重,需要得到好的教養。
很多時候,就是因為家裡的熊家長,才讓孩子變成了熊孩子,這也是孩子的一種悲劇,因為小時候孩子的性格、行為習慣無不是家長一步步影響著搭建的。
尊重孩子,就算是孩子錯了,我們指出錯誤,不帶標籤,不貶斥人格。
而如果我們錯了,會跟孩子真誠地認錯,而不敷衍或者漠視。
第二個詞是:規矩
一直以來,我都跟大家說要好好愛自己的孩子。
所以,很多朋友都覺得我是一個慈父。
的確我也是一個孩子喜歡的奶爸。
但我也是一個嚴厲的爸爸。
在他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跟他一起制定規矩。
記得小小魚那時問我,什麼時候是違反規矩?
我說比如夏天吃冰棒,規矩是一天可以吃一次,一次只能吃一個小的。
爸爸會給你買。
但是你不能因為好吃,然後吃了一根又要一根,這時就是違反規矩。
「當然,所有的規矩都是為了保護你,因為吃多了會肚子疼。」
很多朋友說,你兒子在外不亂買東西,去小賣鋪也不貪多。
他們說你兒子是很怕你呢。
其實我知道他不是怕我,而是對規矩的敬畏。
當有了規矩,你就沒必要太在意自己是不是有權威?
也不會常常陷在情緒漩渦里傷害孩子了。
親子關係,其實是非常奇妙的一種關係。
別總是盯著孩子的問題,而要多反思自己。
努力去讀懂孩子的行為,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
請好好愛,也別忘了規矩。
因為親子關係中,沒有輸贏,只有共贏或者共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