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漢生活得久了,就對這座城的愛恨情仇了如指掌。
諸如這裡沒有春秋,只有盛夏和寒冬,會議論地鐵漲價、會期待軍運會到來、會知曉哪裡什麼時候必定堵車、會抱怨房價……
又是一年開學季,九月總有初到武漢的朋友,對武漢的一切充滿好奇;也有不少人想要離開這座城,去尋找外面的機會。
今天,用八個理由為你揭開武漢的神秘面紗,以及為什麼沒辦法離開武漢。
武漢人過早能吃一個月不重樣?
武漢過早聞名遐邇,哪怕是沒來過武漢,也聽過武漢過早的名號。
在這座城市,人們每天要喝掉30萬斤白酒,吃掉350萬斤熱乾麵,魯磨路的大學生初來乍到,從vox出來去ktv熬夜,然後五點半出來就看見過早的地方在dan面,就去吃了這個鋪子的第一碗面,被熱乾麵種草。
每天清晨,至少有500萬的武漢人會在早上走上街頭上萬個早點攤,熱乾麵、面窩、豆皮、糊湯粉、煎包、糯米雞、燒麥、炸醬麵……
種類繁多,武漢人的過早最後成了一種文化,不分貧富階層的事情,開豪車與騎小電動的人,車都停在同一家過早小店門口,車主排隊爭搶同一碗4塊錢的熱乾麵……
武漢人都喜歡幹什麼
武漢伢天生一副好身體,扛得住-10℃的寒冬,無暖氣掌握一套絕地求暖的絕活,也熬得住40℃的盛夏,出門5分鐘流汗兩小時不在話下。
那麼,在即將到來的短暫秋天,是武漢最棒的季節了。無論曬表、曬車、曬對象,還是曬太陽,都是美滋滋的國際滋養,很nice。
白天在東湖綠道,騎著單車感受著最自然的風,想起夏天的風,和當年騎車后座的女孩。
夜晚在漢口江灘,觀賞長江兩岸的光影,廣場上的老阿姨跳著最炫的舞步,是最野的武漢蹦迪女孩。
武漢還能看看海
比起一般的內陸城市,武漢讓人印象深刻的,無疑是每年的夏天的看海時分了。
每年六月武漢總能上一上頭條、熱搜,全國圍觀南湖、看光谷水上列車。不過隨著城市建成,看海的日子越來越少,遇上暴雨來襲,往往第一天積水、第二天就路面乾淨。
武漢看海,可能成為那些年的限量版,但也是一件好事。
在武漢停車有多難?
在武漢,路邊穿著黃衣服的爹爹婆婆,是你停車的路燈,他們宛如一個燈塔一般指引著你「小伙砸,快來停車呀」
根本不會有這樣的顧慮:「這個位置能停車嘛,會貼條嘛」,只要有燈塔,沖就完事兒了。
而且武漢各大商圈,武廣、壹方、群星城、漢街、新世界、光谷,在建的商圈數量恐怖如斯。
武漢人都愛吃啥?
比起武漢特色過早來說,武漢伢愛吃的東西很雜,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裡游的。
但它又很奇怪,在南京,沒有一種鴨子能游出長江,而在武漢,往往是沒有一隻鴨子能帶著脖子離開武漢,做鴨的方法千千萬,武漢伢只愛脖子這一塊。
而論說起口味,喜甜、喜辣、喜麻、喜酸、喜咸、喜油炸,可謂是門門精,但你要跟川西比吃辣,武漢人會把大拇指和食指比一道縫隙,眼神專注,我要:「咪咪咪咪咪咪辣」。
會覺得華東那邊的菜品太甜,去廣東吃早茶是那個味道,但有些貴。北邊的麵食,武漢人選擇芝麻醬一滴入魂,遇到「老闆,給我一碗熱乾麵,不要芝麻醬」的外地人,分分鐘想砍死他。
你說,武漢人愛吃啥?大約是武漢菜系的獨門特色了。
在武漢都交通方便嘛?
說起交通,在2018年年底,武漢人昂首挺胸,驕傲的不能自已。
七塊錢你能坐穿武漢地鐵,那是去天河機場,香港路到琴台只需兩元錢,你完成了漢口到漢陽的穿越。武漢人熱情的歡迎大家:「你下了高鐵/飛機,直接進地鐵,莫七,莫搭話,直接進地鐵……」
今天嘛,你可以做公交啊,1塊6可以換乘一次,但有點慢。
懷念當年的武漢的公交車,司機踩著四個風火輪,是開車的小哪吒;521路在洪山廣場飄逸前輪胎擦出火花,連著四輛繞圈打開時空大門;寧坐F1,不坐707……
武漢的女生太美了
武漢女生,她們沒有包袱,說話直爽講胃口,喝酒也都很爽快,說吹就吹。
嗯,她一定是把你當兄弟。
如果能找個武漢女生當對象,那肯定太幸福了。
武漢的高校太多了
說武漢人多,不如說武漢學生多。
在武漢,82所高等院校,一百萬大學生,平均10個人中,就有一個大學生,尤其以光谷那片最為密集。
武漢大學,全國最美校園,每年四月必上熱搜,躺獲十萬加。當然華科有些不服氣。
作為全國大學生最多的城市,武漢,每年含辛茹苦為北上廣深培養了那麼多大學生,成為不少人的第二故鄉。以至於當一線房價難以承受的時候,武漢成了不少學生的首選。
城市總有A面和B面,武漢的喜怒哀樂也總會不盡相同。在這裡生活,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武漢人,在孩童時期聽著市長在新聞里說「武漢再哪裡」,不太明了;在學生時期,見證了他的大修大建,自我嘲弄的大工地;也在2019年看到了長江兩岸的燈光秀,交通、企業、科技迅速的發展……
喜歡武漢的美食,也愛武漢的人情味,可能現在還比不上外面的更多城市,但一直相信它會變得更好!
編輯 / clearlove
主管 / 小新 來源武了個漢 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