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宣 | 第3屆KFIP全國少兒漢服設計大賽決賽(入圍名單+效果圖全案)

2021-04-30     無LIBO服裝設計

原標題:官宣 | 第3屆KFIP全國少兒漢服設計大賽決賽(入圍名單+效果圖全案)

歡迎關注我們服裝工藝結構方向微信公眾號WLB服裝術

(添加時備註姓名/學校或城市)

*

舉辦單位

/ Host units

主辦單位:

中國紡織工程學會

承辦單位:

中國紡織工程學會全國童裝設計研發中心

KFIP全國兒童時尚文化周組委會

浙江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

寧波華羽金頂時尚科技有限公司

協辦單位:

KFIP少兒藝術中心

2021年4月28日,第3屆KFIP全國少兒漢服設計大賽初評會議在浙江省寧波市順利舉行。本次設計大賽以《漢·賦》為題!有服章之美謂之華,有禮儀之大故稱夏!以漢服為載體,弘揚華夏服飾文化。運用設計手法將「詩詞歌賦」等中國元素融入兒童漢服設計中!用服裝講述中國文化故事。本次大賽總決賽將於5月底在中國(寧波)第四屆KFIP全國兒童時尚文化周上舉行;

第3屆KFIP全國少兒漢服設計大賽自4月初啟動以來,共收到來自國內包括:北京服裝學院、武漢紡織大學、浙江理工大學、浙江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江南大學、山東泰山學院、中原工學院、青島大學、南昌理工大學、西安工程大學、廣西師範大學、江蘇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廣東職業技術學院、廣州新華學院、四川美術學院、福建師範大學、四川大學、新疆喀什技師學院、江西環境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川CL服裝設計工作室、紹興文理學院、江西師範大學、北京印刷學院、杭職院-明袖招工作室、安徽藝術職業藝術學院等37所院校和企業(個人)設計師的483份參賽作品,經KFIP全國少兒漢服設計大賽評審委員會評選,共產生30組作品入圍總決賽。現將入圍總決賽名單公布如下:

第3屆KFIP全國少兒漢服設計大賽

入圍名單

(順序按姓名首字母排列)

第3屆KFIP全國少兒漢服設計大賽

入圍作品

(順序按姓名首字母排列)

——1——

《少年行陳妙瑜-浙江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

主題靈感來源於王維的《少年行四首》。「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這首詩描寫了一群豪俠任氣的青衣少年郎。服裝以青色為主,白色為輔,表現了青衣少年的純凈。披風斗篷、袖籠和薄紗都用輕薄的面料製作,以表現少年俠氣的放蕩不羈。肩部和腰部都採用硬挺的面料如同盔甲,以表達少年的對家國責任的堅守,即使平日放蕩不羈,在家國有難之時也會承擔自己的責任。

——2——

《霧瀲》陳妍欣/葛佳敏-浙江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

以剪紙為主題,將服裝與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剪紙進行結合。在這次設計中,我運用到的印花以及服裝里的刺繡圖案都來源於剪紙中的魚紋浪紋及雲紋。三款服裝設計中都運用到了中國傳統服裝的款式設計,例如:雲肩襦裙立領等。讓剪紙賦予了新的生命,緊跟時代風尚。剪紙與薄紗兩種不同風格的藝術交融,讓剪紙的靈魂盡悉詮釋,充滿了藝術格調。又融入了蓬蓬裙的理念,體現了兒童的可愛。將中國傳統元素進行與時代相連的現代式創新及借中國傳統元素在設計作品中抒發情感。想要表達的是一種從內在自然流露出的中式韻味。

——3——

《荷風》戴志娟-江南大學

以荷花為靈感來源進行構思,詩人的「綠蓋半篙新雨,紅香一點清風。」讓人浮想聯翩,禮服的整體色調以橘紅色的漸變為主色調,如同荷花的花瓣,輔以綠色加以點綴,如同荷葉的陪襯。廓形上借用仿生,搭配弧線造型與百褶的造型。面料上選擇錦絲鄒漸變布料搭配提花漸變布料,多層疊加,體現層次感和若隱若現的飄逸感,搭配珍珠、羽毛輔料更加符合禮服的特徵。

——4——

《囍》顧開來-浙江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

《囍》作為本系列設計的主題,來展示現代嫁衣的華美。《詩經·桃夭》中寫道:「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借桃花之美來贊喻女子出嫁時的美。而自古以來,文人墨客多以桃紅比喻女子的嬌美姿容,故有「鮮膚勝白粉,慢臉若桃紅」。因此桃花作為此次設計的靈感源,在色彩上選用冷暖相調的方式,桃紅色和黃綠、藍綠色相疊加形成漸變,在款式上參考了明朝的樣式,在一些細微之處做了更改,加入了更為現代的元素,在圖案上多採用傳統紋樣,使現代時尚與傳統文化更好的融合,展現新時代嫁衣禮服的優美,更能展現獨屬於古代中國的絕代風華

——5——

《中國-文》何寧-浙江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

甲骨文,是中國的一種古老文字。本系列對中國漢字元素進行提煉,通過現代漢服設計中的多種形式手法進行改造和創新。在款式設計中採用灰白色調,突出高雅端莊、潔白明亮之感。在局部進行設計點綴 ,設計的圖案詮釋了中國漢字的魅力。整體風格統一面料,色彩表達直觀。在裝飾上運用了珍珠,進行面料改造,象徵著美好的寓意。

——6——

《總角丱兮胡佳益/蔡依雯-胡貞華設計工作室

靈感來源於古往今來多有詩句提及的玉兔,兔子代表單純天真、潔白無暇,此次作品以漢服為原型改良,融合了現代禮服設計構思,展現了孩童的純良,表現了對美好的嚮往,溫柔的粉色貼切孩童的嬌嫩和純真對人的視覺賦予親和力,符合人們對兒童的期待。

——7——

《指劍問江湖黃冰冰/戴勝函-浙江溫州

靈感來源於魏晉時期竹林中拿著劍的俠客,風度翩翩、氣宇軒昂。他們武功高強、替天行道。色彩以黑色和紅色為主,用白鶴為元素作為衣片上的圖案。整體給人世外高人般的神秘感。

——8——

《少年俠氣》江琪琳-浙江理工大學

主題取自宋代詞人賀鑄《六州歌頭·少年俠氣》,少年俠氣,交結五都雄。肝膽洞,毛髮聳。立談中,死生同。一諾千金重。推翹勇,矜豪縱。輕蓋擁,聯飛鞚,斗城東。轟飲酒壚,春色浮寒瓮,吸海垂虹。閒呼鷹嗾犬,白羽摘雕弓,狡穴俄空。樂匆匆。生動地描繪了倜儻逸群的俠少生活,虛實相間地向讀者展示了一幅弓刀武俠的生動畫卷。我們結合於當下時代的特徵,新時代的少年們物質生活雖然更為豐富,但是精神上的空白卻無法填補,諸多的條條框框和沉重的課業壓力壓得他們喘不過氣來。這種鮮衣怒馬,浪跡江湖,無拘無束的生活正是那些困囿於學業的少年們所追求和嚮往的。

——9——

《鶴鳴九皋》程鳴鶴-自由設計師

圍繞《詩經·小雅·鶴鳴》中:「鶴鳴於九皋,聲聞於野」,選取仙鶴,水墨,流蘇,刺繡,筆觸,荷葉邊等元素,通過疊搭,印染,撞色,嵌條,褶皺等工藝來表現詩句暗意「隱」。系列款中真絲印染絲絨面料作為主面料,純色滌絲絨面料,印染網紗為配料,流蘇,繡片,嵌條等作為輔料。主體物「鶴」的形象通過筆觸手法抽象化,撞色拼接來表現,印染網紗做罩衫及裙擺荷葉堆積,虛實結合來詮釋「聲聞於野」。

——10——

《木蘭行》林曉華-廣西師範大學

木蘭詩中替父從軍、英勇殺敵、保衛國家、忠孝兼具的巾幗英雄—木蘭。本系列設計以木蘭精神為靈感切入點,營造忠孝愛國的英雄形象。將書法木蘭詩、木蘭花作為裝飾題材,通過對圖案的組合、創新與服裝造型重組設計。從軍十二載,夥伴不知木蘭是女郎,愛國不分男女,故設計風格為剛柔並濟的中性風。顏色為熱情張揚的紅色與代表忠誠的藍色,視覺上給予人飽滿的衝擊與力量。材質上主要以宋錦、厚重緞面為主,輔以仿皮革、歐根紗等。工藝上局部佐之刺繡,於野性中融合細膩。以中華文化為根基,以漢服為載體,傳承與弘揚華夏服飾文化,用服裝講述中國文化故事,講木蘭的忠孝衛國故事。

——11——

《木蘭》劉解放/陶玲玉-山東泰山學院

花木蘭最早出現於南北朝一首敘事詩《木蘭辭》中,中國古代傳說的四大巾幗英雄之一,是中國南北朝時期一個傳說色彩極濃的巾幗英雄,她的故事也是一支悲壯的英雄史詩。因此本次設計圍繞巾幗英雄花木蘭的故事進行系列創作,對木蘭所處朝代背景(北魏)的服裝進行考察調研,運用北魏時期的服裝元素,反映木蘭精神以及中華文化的開放性和吸收性。展示出女童的帥氣的一面,別樣的風格。色彩選用上通過查找資料得知魏晉時期色彩以素雅者居多,尤其喜歡白色黃白相半所以主要以杏仁黃,香檳金和噴留白,數字白為主色調。紋樣圖案設計主要以北魏時期敦煌圖案、飛天、蓮花、忍冬紋等為主。面料再造上以鎧甲為原型結合刺繡與珍珠進行二次設計。配飾上結合古裝造型,將敦煌元素融入其中,妝容上結合北魏時期造型進行二次設計。

——12——

《幽蘭賦》劉睿佳-北京服裝學院

該系列靈感源於花中君子——蘭花。蘭花品行高潔,自古以來就是文人墨客詠嘆的對象。曾有詩云:「我欲紉之充配韋,裊裊獨立眾所非」反映了古代文人借蘭花抒發個人情懷,給人以高雅自持的啟示。《幽蘭賦》系列,在圖案方面提取蘭花的造型並將其形象進行藝術化處理後用於服飾之中,展現穿著者的古韻雅致和高潔美好的性格。在工藝方面採用刺繡、提花、釘珠等傳統手工藝相結合,表達美好的文化意蘊,以期望於孩子們有如蘭花一般的高尚品格茁壯成長。

——13——

《墨駱昱希/王露靜-浙江杭州

靈感來源於水墨,古代的詩詞歌賦亦離不開水墨,水墨將詩人的靈感意境全然躍於紙上,寄託著詩人的各種愁緒情感。用水墨為圖案,以服裝為載體,詩詞意境,不言而喻。水墨畫亦是中國的傳統繪畫。

——14——

《白晝·紅盟》馬海昆-江蘇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在我國漫長的封建婚姻民俗發展歷史中,秦漢時期是奠定婚俗基礎的關鍵,在這段歷史中,儒家思想慢慢登上歷史舞台,先前開放的婚姻觀漸漸發生了改變。紅盟之約代表人類對生活最原始的最美好的嚮往,早在漢朝,婚書之禮達到鼎盛,兩姓聯姻,一堂締約,良緣永結,匹配同稱。看此日桃花灼灼,宜室宜家,卜他年瓜瓞綿綿,爾昌爾熾。謹以白頭之約,書向鴻箋,好將紅葉之盟,載明鴛譜。此證。

——15——

《留連戲蝶時時舞》潘李成-武漢紡織大學

本系列作品以蝴蝶、荷花等具有中國特色的傳統意向為靈感來源。在漢服形制上,主要採用了明制與唐制,主要是考慮到小朋友的身材以及心理喜好,兼具仙氣飄逸與華麗精緻。色彩上主要採用中國傳統色卡里的蔥綠、深釉紅與湘色,相互搭配,古典而不失活潑。材質上主要使用紗與提花面料,並進行繡花、釘珠等裝飾,舒適而不失華貴。整個系列試圖營造一個「留連戲蝶時時舞」與「映日荷花別樣紅」的嬉戲與出遊的美好氛圍。

——16——

《枯木逢春》彭蕾-廣州新華學院東莞校區

想用回歸自然的方式來呈現這一系列的服裝。在大自然中有樹石頭山脈等等我想把自然用最原始的方式呈現在衣服上所以我的材料使用到了葉脈工藝用了茶染跟吊染在圖案工藝上我使用了我們土家族最有特色的土家織錦運用富含土家特色的圖案在白色的衣領上呈現。服裝的整個廓形改變了以往的漢服體制,服裝更為現代化,更適宜穿著。在材料的運用上,運用了棉 麻 經過茶染工藝的棉麻透氣 吸濕 防蟲 而且有一陣淡淡的茶香。最後 枯木逢春 不單單是指我所運用到的大自然的材料 還指近幾年發展越來越好的漢服行業 希望漢服越來越好。

——17——

《河圖洛書》沈世強/曹雅欣-浙江嘉興/杭州

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以古代河圖洛書的神話和其主題中的星像圖為靈感來進行服裝設計。服裝主要版型以古代漢服為主,加上河圖洛書中的圖案,體現出了古人的智慧和星象的神秘感。

——18——

《天在水》蘇韻倩/向炎冬-福建師範大學美術學院

「醉後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出自詩人唐溫如。詩人醉後入夢,他仿佛覺得不是在洞庭湖中泊舟,而是在銀河之上盪漿,船舷周圍見到的是一片星光燦爛的世界。銀色刺繡配上紐扣凸顯星河燦爛,銀色的金屬紐扣以二十八星宿位置排列。提取了星宿青龍的元素,賦予童稚的氣息再造,加以刺繡的表現手法訴說傳統文化。元素以波瀾形式表現,行走時的流動與詩人的夢境一般。在道袍上進行改良與紗結合,寬大的袖子,中性的風格,行走時服裝的飄逸,不拘一格,孩童的靈動。似詩人夢境擺脫塵囂的愉悅。志雖難伸,但醉酒泊舟的情趣意境是讓人歡喜的。

——19——

《千字文》孫曉旭-廣西師範大學

設計靈感來源於周興嗣編纂千字文一夜白頭的故事,後世的古人留存下了大量千字文的書法作品,其中宋徽宗書寫的草書千字文最能使人直觀地感受到筆墨線條在紙張上留存下的獨特美感,流暢自然又舒朗靈動。千字文的背後有故事,蘊含著古人的智慧與美感,因此留存的筆跡也不再僅僅是一些筆墨構成的符號,而是美好的、治癒的,這也是我想在服裝中展現的。

此系列服裝將傳統漢服與新中式元素相結合,提取草書千字文書法元素,並用提花流蘇的工藝進行展現,採用清新明快的黃藍配色,款式上採用硬挺廓型與流暢衣擺反差搭配,兼具柔美與力量感。服裝在保留傳統漢服特色的同時,符合甜美女孩的定位,且順應了潮流風尚。

——20——

《尋》王國祥/李恆川-新疆喀什技師學院

靈感來源於魚,結合傳統漢服服飾設計,古代與現代相結合,表達了魚對於尋的一種思想,藉此表達自己對於尚古的一種態度,以及對今後生活的探索。

——21——

《民俗謎思》王子鑒/肖寧寧-青島大學

民俗作品的圖像長處於今天語言表達的模糊地帶。我們所處的時代,對於圖像的描述往往是一元的,很難有圖像能敘述性表達故事。本作品運用了多種民俗謎語,例如二獸爭面,魚戲蓮,生命樹等圖像母題,又與傳統意義中的漢服與新時代富有設計性的禮服融合,表現出我們所理解的中國傳統華夏服飾文化。民俗中的謎語是一種古老的以女性主體表達為核心的民俗智慧,圖案的選用本身也蘊含了護身符的概念,暗暗包含了中國傳統語境下母親對孩子的愛護期許,無聲的講述中國文化故事。

——22——

《春詞》韋春艷-四川美術學院

「春詞」靈感來源於唐代李建勛的詩句「折得玫瑰花一朵,憑君簪向鳳凰釵」。玫瑰自古以來就是浪漫的代名詞。玫瑰壯實高大,鮮艷,那潤澤的花瓣如同美玉,熱烈而奔放,很符合漢朝的審美。晚春之時,綠草馬蹄,配上鮮艷的玫瑰花樹,有著明麗鮮明的漢之朝氣。此系列兒童漢服提取了玫瑰作為主要元素,整體以清新的藍色為主,,對玫瑰紋樣進行二次設計,結合數碼印花,以及立體玫瑰圖案,加以珍珠作為裝飾點綴。

——23——

《山中畫》翁栩嘉/周萍-浙江金華

山水畫做為靈感源,採用山和水的元素,演變成不同的圖案和形狀運用在服裝上:採用了漢服中襦裙,交領,雲肩。中國畫講究形式美,構圖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也不受焦點透視的束縛。構圖靈活自由,畫中的物象可以隨意列置,衝破了時間。不受原來的束縛,打破傳統漢服的形勢展現出國畫的韻味

——24——

《萬物之靈》夏煜龍-南昌理工學院

本設計《萬物之靈》靈感來自於人與生態自然和諧共生。設計中將傳統中華元素與現代科技感元素進行大膽融合,進行創新的款式設計,使整體效果更具獨特和個性的韻味。服裝在顏色選擇上實用鮮艷的黃色和藍色進行搭配,不失經典又別具一格,同時更符合童裝活潑可愛的視覺感受。在服裝的款式上選擇了穿著舒適的偏寬鬆的廓形,即考慮了服裝的設計效果,又提高了成衣實際的實用性。效果圖中第二套服裝的上衣對襟門襟設計了太極元素,並和服裝融為一體。服裝的圖案設計上選擇了簡潔明快的雲朵作為自然元素,照應主題萬物生息。

——25——

《月賦》楊慧芳/韓晉-中原工學院

古往今來望月吟誦詩篇數不勝數,「月」是詩詞歌賦中的重要角色。張九齡在《望月懷古》中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是本系列服裝的靈感來源。款式上,古今結合,將傳統漢服制式與當代服裝的口袋、衣領巧妙融合;工藝上,運用傳統扎染和刺繡的手工藝,將月的朦朧美和海的深邃美加以呈現;材質上棉麻與紗結合,加上小篆文字、古代樂器的點綴,讓本系列服裝更具傳統漢服魅力。

——26——

《誤入藕花深處》楊柳/張亦弛-西安工程大學/北京印刷學院

宋代詞人李清照早期的作品----「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時常記起溪邊亭中遊玩至日色已暮,沉迷在優美的景色中忘記了回家的路。此次我的主題靈感來源於這首詞當中的」誤入藕花深處」;而少兒漢服的面料紋樣也是根據這首詞情景來進行繪製的,水紋波瀾,藕花搖曳。此次我的款式靈感來源於中國傳統服飾——漢服。在原有的基礎上,再加以創作,又融入了古典的美與恬靜,使得少兒漢服更加新穎獨特。

——27——

《春分》楊詩琳-自由設計師

春分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四個節氣,是農耕的重要時節。分者,半也,這一天為春季的一半,故稱春分。春季的盎然,淋漓展現。孩童本是如春天般的希望,將春天的景色演繹在童服的漢服,讓孩子的更具春天般的美好願景,漢服形制也將更好的讓孩子接觸學習傳統服飾文化的精髓。

——28——

《朝搖》葉佳怡/姚佳樂-浙江紹興/浙江寧波

鹿王是釋迦牟尼的輪迴轉世,為了代表身份,我們以藍色作為主色,藍色代表破滅與重生,加上面料上的敦煌壁畫,通過獨特,唯美的畫風,細膩的線條,古樸的色彩等不同方面的結合,把古老傳說里那些故事展現在服裝上,讓人流連忘返,嘆為觀止。敦煌壁畫也是極具代表性的華夏文明與藝術。朝於招同音,寓意福澤深厚,朝氣蓬勃。

——29——

《鳳珞瓊花辭》鄭麗/王士豪-胡貞華設計工作室

本次系列靈感來源於《詩經》中「親結其縭,九十其儀」。結繩,源於上古,盛於明清,最早用於記事,後逐漸用於物品裝飾束衣,綬帶,演變成現如今的具有代表性的中國結樣式和盤扣(立體)講究上下一致、左右對稱、正反相同、首尾可接。服裝款式引用了明末時期的婚服樣式,加入了現代適用的變化款式。紋樣提取自古代傳統吉祥、如意紋等(印花)鳳凰結(手工編織),以傳統婚服的龍鳳、花草鳥獸為輔,盤扣和同心編結為裝飾,點綴。工藝和面料上古今結合,使其富有新意,東方骨架外的新世界。旨在傳承、感受前人的智慧與當時的服飾文明,致敬過去!

——30——

《木蘭辭》朱菲鳳/王瑩-浙江紹興/浙江溫州

木蘭辭系列用動漫的表現手法,將花木蘭形象化,卡通化,並融入現代造型的元素,採用藝術的表達手法,突出了文化的傳承,以服裝為載體,融入中華五千年孝悌的美德,是希望,亦是寄託。

你最喜歡那組作品呢?

(也可以在評論區留言為你喜愛的作品「撐腰」)

註:本投票僅代表你支持作品,投票結果不影響最終選手決賽成績

- END | 無LIBO時尚 -

歡迎轉發朋友圈,你的支持是我們創作的動力

(部分圖片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微信公眾號:無LIBO服裝設計 | WLB服裝術

微博:無LIBO 抖音號:無LIBO服裝設計

如果喜歡就賜我們一個吧!

更多獨家限量/高清/矢量素材歡迎到微店購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OgK5IXkB9wjdwRpv8s7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