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好每一位醫務工作者,刻不容緩

2019-12-29     澎湃新聞評論

評論君說

一些人動不動與醫生叫板,對醫療專業行為橫加干涉,本質上是缺乏對知識的尊重、對專業人才的尊重,更是對文明的不尊重。

作者 |王鐘的

12月28日,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這是我國衛生健康領域內的第一部基礎性、綜合性的法律。針對「醫鬧」事件屢禁不止的現狀,該法明確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威脅、危害醫療衛生人員人身安全,侵犯醫療衛生人員人格尊嚴。

這部法律通過的時間點,很難不讓人聯想到最近發生的北京民航總醫院暴力傷醫事件。在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衛健委法規司司長趙寧重申,這起事件不是所謂的醫療糾紛問題,是非常嚴重的刑事犯罪。

其實,在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通過之前,危害醫療衛生人員人身安全行為的性質已很明確。視暴力傷醫行為的情節輕重,有治安管理處罰法、刑法等法律制裁。在法律保護公民人身權利的層面上,即便不突出醫務工作者的職業身份,也應當不打折扣地捍衛他們的安全感。違反法律、危害他人人身安全,就要受到相應制裁,受害者從事什麼職業並不影響對案件性質的根本判斷。

但是,進一步為醫務工作者撐腰,保護醫務工作者的人身權益,卻有著迫在眉睫的現實必要性。儘管一起起暴力傷醫事件留下了令人慘痛的後果,讓廣大醫務工作者感到寒心,讓有識之士感到沉痛,但社會上依然有人故意模糊醫療糾紛與「醫鬧」,甚至為暴力傷醫者開脫。正是因為上述錯誤的認識,讓一些人在與醫院、醫務工作者發生矛盾時動輒拳腳相向,把醫務工作者當成發泄戾氣的對象。

對專業工作者的信任與尊重,是文明社會的題中應有之義。現代社會高度分工,各行各業都存在一定專業門檻,社會維繫良性運轉離不開對專業生產的保障。關係到人們身體健康的醫療事業,更是一門專業化程度高、專業知識複雜精深的行業。一些人動不動與醫生叫板,對醫療專業行為橫加干涉,本質上是缺乏對知識的尊重、對專業人才的尊重,更是對文明的不尊重。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醫療行為不容置疑,發生了醫療糾紛,可以雙方自願協商處理,可以申請調解,也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條例》也專門就設立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作出了規定,要求要由一定數量的專業人士擔任調解員。總而言之,處理醫療糾紛已有較完善的程序,最重要的是,不能脫離對專業知識與規律的尊重,不能讓醫患雙方的爭執變成失去理性的口水仗、肢體衝突。

健康是一切的本錢,醫務工作者是人們健康的捍衛者。暴力傷醫是最瘋狂、最不堪的行為,捍衛社會文明的底線,就必須堅定不移地與暴力傷醫割席。

※ 編輯|李勤余

※ 澎湃評論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來源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ORsKUG8BMH2_cNUgoj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