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動儀式現場 記者 王斌 攝
8月9日至10日,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創新融合發展四川內江會議在內江市召開,標誌著中國農村技術開發中心「100+N」開放協同創新體系暨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創新融合發展會議正式啟動。
在10日下午召開的會議上,中國農村技術開發中心主任鄧小明,四川省科學技術廳副廳長景世剛,市委書記馬波出席會議並講話。市委副書記、市長鄭莉致辭,市委副書記余先河出席會議。科技部農村司農業科技處處長許增泰介紹農業科技創新情況。來自全國9所高等學校、科研院所的專家和長江經濟帶6省市科技主管部門的有關負責人作交流發言。中國農村技術開發中心地方處副處長李宇飛主持會議。
鄧小明在講話中說,此次會議是結合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講話精神的創新舉措。中國農村技術開發中心布局「100+N」開放協同創新體系,就是要加強與100個創新服務主體聯繫,把分散的創新資源要素串起來,形成一條金燦燦的項鍊,把更多投資者吸引到這條創新鏈上來,探索破解成果轉化對接有障礙、項目基地平台人才引進難、創新要素集聚難的新思路、新路徑、新模式。通過在內江實地調研,我們看到「園在市縣裡、村在園區中、園中有科技、科技在園中」,農業科技園區處處都有科技元素,希望園區培養一大批「園粉」創新創業,加強協同創新,進一步提升農業科技園區建設水平。
景世剛說,圍繞四川農業產業布局,結合區域資源稟賦,我省啟動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創建工作,建設以內江農業科技園區為代表的10個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成為四川現代農業創新發展的示範區。下一步,四川省科技廳將按照《備忘錄》要求,切實加強協調服務,推動相關項目、資金向內江傾斜,積極支持內江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提質增效、創新發展,打造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引領區域創新發展的示範樣板。
馬波表示,中國農村技術開發中心、省科技廳在內江召開此次會議,充分體現了踐行初心、擔當使命的堅定站位,服務基層、服務人民的時代責任和關心內江、支持內江的深情厚誼。我們將全面落實這次會議精神,用力推動內江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創新融合發展,把科技的旗幟插到鄉村田野,助推鄉村振興,加快建設甜城韻味、大千精彩、一域豐沃的幸福美麗鄉村,讓「100+N」開放協同創新體系建設的各項舉措在內江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啟動儀式上,鄧小明、景世剛、馬波、鄭莉、許增泰共同觸摸水晶球,見證中國農村技術開發中心「100+N」開放協同創新體系暨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創新融合發展會議正式啟動。
簽約儀式上,中國農村技術開發中心、四川省科技廳與內江市人民政府簽署《聯合推進內江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創新發展備忘錄》;8所高校、科研院所與內江市簽署8個合作協議,涉及鄉村振興、生態文明建設、農業科技創新、農產品深加工、營養健康研究等多個方面。
會上,中國農科院農產品加工所黨委副書記趙俊輝、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有限公司總經理董建輝、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所長殷戰、生態環境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所長趙克強、江南大學副校長陳衛、中糧營養健康研究院總工程師牛興和、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副所長李創舉、四川農業大學副校長朱慶、四川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張雄,以及長江經濟帶湖北、江蘇、重慶、安徽、浙江、江西等省市科技主管部門有關負責人作交流發言。內江國家農業科技園區負責人彙報園區建設情況。
會前,與會人員前往內江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總部基地、資中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平安寨社區、資中血橙廣場、甜城果漁循環產業示範園等地,調研農業科技園區規劃建設、「雙創」工作和「星創天地」建設、水產專家大院和鄉村振興學院建設、資中血橙產業研發和血橙深加工情況,以及創新共創農場模式和高密度集約化水產養殖模式。
中國農村技術開發中心有關處室負責同志,內江市領導劉先偉、付大為、秦金保、邢偉平、徐進才,國內知名科研院所、高校、農業創新型企業、農業科技園區、創新型縣(市)、創新型鄉鎮、科技示範村、法人科技特派員單位、星創天地、新型研發機構等「100+N」組成單位代表出席會議。
參觀考察高位池水產養殖基地
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
8月10日上午,參加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創新融合發展四川內江會議的嘉賓,走進內江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核心區,實地感受園區建設成就。
從內江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總部基地到資中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從平安寨社區到資中血橙廣場,再到高位池水產養殖基地,一路走來,嘉賓們手機快門頻閃。他們不時為園區折射出的現代農業蓬勃發展之勢發出感嘆,又對科技與農業產業的深度融合、綻放的「科技之光」給予充分肯定。
品和評:
產業優勢明顯特色突出
發展歷程、總體規劃、科技支撐、未來展望……上午9時許,來到參觀考察的第一站——內江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總部基地,嘉賓們就對園區清晰的發展思路給予點贊。
在展示廳的一面牆上,近20個大小榮譽獎牌記錄著園區一路的發展和成就。嘉賓們一邊認真查看一邊詢問背後的故事。
得知內江農業科技園區承載了內江聚力發展內江黑豬、資中血橙、威遠無花果、特色水產四大特色農業產業,拿下「中國黑豬(內江豬)之鄉」「中國血橙之鄉」「中國無花果之鄉」「中國鲶魚之鄉」四塊「金字招牌」,大家豎起了大拇指,紛紛讚嘆園區特色產業優勢明顯。
在資中縣銀山鎮萬畝血橙產業示範片,漫山遍野的血橙樹染綠山丘,雞蛋大小的果實綴滿枝頭,在陽光的照耀下,給整個鄉村帶來勃勃生機。
「園區核心種植區面積多少?」「配套設施設備有些什麼?」「血橙產銷如何?」……嘉賓們一個問題接著一個問題。
已建成標準化種植基地1.3萬餘畝,建成科技研發中心、種苗繁育中心、血橙鮮食採摘園、血橙標準化種植園和4000平方米血橙廣場、400平方米配套用房,完成4.5公里環線公路和5公里生產、參觀、採摘道路建設……近年來,資中血橙的種植和產量占四川省的80%、全國的60%。
對於資中血橙受市場青睞的事實,江南大學產業技術研究院院長張梁深有體會。「入口即化、口感特別好,在我們那邊很受歡迎,價格能賣到幾十塊錢一斤。」他說。
通過介紹,浙江省科技廳副處長李登峰不僅感受到了「資中血橙」這塊金字招牌的閃亮魅力,更意識到基礎設施對於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性,表示將把這一成功經驗帶回去,拓寬本地農業園區發展之路。
在資中縣金紫鋪村的甜城果漁循環產業示範園,幾十口高位池連珠成串。嘉賓們一邊參觀一邊詳細了解,肯定高位池養殖的工程化、設施化、集約化、規模化特點。
除了園區產業,豐富特色農產品及製作而成的美食也給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涼拌鲶魚、粉蒸鲶魚、大蒜鲶魚、鲶魚香碗湯……其中,鲶魚做成的幾個菜品就讓嘉賓們直呼「大開眼界」「味蕾享受」。
觀和感:
園區處處彰顯科技元素
農業科技園區當中的科技元素到底有幾分?當天,嘉賓們一邊參觀一邊尋求答案。
在資中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內江航豐農業植保服務有限公司擺放的幾架大型無人機引起了嘉賓們的注意。大家走進公司,紛紛上前查看詢問。得知該農用植保無人機飛行速度快,規模作業能達到每小時80-150畝,效率比常規噴洒至少高出60-100倍,目前已廣泛用於本地規模化種植時,嘉賓感嘆道:「科技改變生活!」
「趙老師花生酥293.99萬,資中血橙242.18萬,資中冬尖190.94萬……」通過電子商務大數據平台,資中特色農產品1-6月銷售數據清晰可見。中國農村技術開發中心星火處副處長戴炳業對此給予充分肯定。他認為,「網際網路+農業」是現代農業發展大勢所趨,而內江已走出了自己的特色。
7月28日,內江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核心區——資中縣銀山鎮平安寨社區,資中縣鄉村振興學院揭牌開班。這是內江探索與高等院校合作,著力建設鄉村振興的「智囊團」、校地合作的「實驗室」的具體實踐。
嘉賓們當天來到這裡時,資中縣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聯盟培訓正在舉行,水產專家正在對新捕撈的資中鲶魚做食品安全檢測。現場觀摩後,重慶市科技局農村科技處處長卞雨昕連續發出兩聲感嘆。她認為,這是集理論研究、實踐指導、人才培養「三位一體」的開放性、綜合性學習教育平台,必將為鄉村振興提供強力支撐。
通過一路走一路看,嘉賓們對園區的科技引領示範效果給予充分肯定。正如中國農村技術開發中心主任鄧小明總結時所言:「園在市縣裡、村在園區中、園中有科技、科技在園中,農業科技園區處處都有科技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