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外網的很多網友,都被下面這張圖萌出聲來:
圓乎乎的獵豹幼崽和一隻小奶狗擁抱在一起,非常治癒可愛,美好到讓人懷疑這個畫面的真實性。
其實,這已經是一張「老圖」了:
圖片上這兩隻小可愛,是一對來自美國哥倫比亞動物園的好朋友,小金毛Cullen和小獵豹Emmett。
拍攝照片時大概是2015年,它們都還是小奶狗、小奶豹的狀態,如今應該都已經長大成年了。
像圖中這對豹汪兄弟一樣的好朋友,在世界各地獵豹保護基地里,還有很多。
大概從1980年代開始,獵豹保護繁育中心的人們,就在試著讓小奶狗和小獵豹結伴成長。在獵豹3/4個月大時,六個月左右的小奶狗就來到了它身邊。
今後的日子裡,狗哥會陪伴小獵豹一點點成長,兩隻一起學著玩耍、打鬧、奔跑,就像親兄弟一樣。
為什麼要讓原本並不會生活在一起的狗子和獵豹結伴呢?其實背後的原因也是很無奈的。
獵豹作為一種非常有魅力的動物,是集美、力量和速度於一體的食物鏈頂端生物,原本是可以自由馳騁在草原上,和自己的豹媽媽豹兄弟們一起成長的。
但是,隨著過去一個世紀裡,人類偷獵行為的泛濫,野生獵豹的棲息地銳減,這種以奔跑速度聞名的動物,還是沒能逃脫數量銳減的瀕危狀態。
偷獵屢禁不止,棲息地破壞還在繼續,如果人類這時候不採取行動主動保護獵豹的話,可能這種美麗的生物將在不遠的未來徹底消失在地球上。
於是,在世界各地的獵豹棲息地,一些動物保護組織開始協助當地的野生動物園,人工繁育獵豹,期望以此來提高獵豹的數量。
但是,獵豹作為一種天性就愛馳騁、而且無比害羞、敏感的野生動物,原本是不適合圈養的。出於無奈地為了保護而圈養它們,一定程度上是違反它們熱愛自由的天性。
所以,在人工飼養開始後不久,動物專家們就發現,這些被人工飼養長大的獵豹,都很容易患上與焦慮有關的疾病,常常過於緊張和不安,成年後很難適應野外生活,且往往無法自信找到配偶,繁育下一代。
尤其是那些在野外落單了,被人救回來,獨自長大的獵豹們:雖然人們能滿足它們在食物、醫療方面的需求,甚至可以24小時不停歇地陪伴和照顧它們,但人類始終不是野生動物,無法像它們真正的同伴一樣陪伴它們生活。
於是,為了緩解這些被人工飼養的獵豹的焦慮,從1980年開始,獵豹保護基金會開始資助一個項目:讓一些天性友好的狗狗,與小獵豹們配對。讓狗狗這個人類的朋友,作為幫助獵豹安心成長的中介。
一個是汪,一個是喵,一個完全被馴化了,一個依然是野性的,兩種完全不同的物種硬湊在一起,真的不會打起來嗎?
聽到這樣的策略後,人們不免有類似上述的擔憂。但是,只要看看過去30多年的經驗,這種擔憂很快就能消除了。
狗狗們那種天性友善、快樂、積極的性格,完全感染了原本焦慮不安的獵豹。而獵豹作為大貓中比較喜歡社交的一個分支,也很自然地接受了狗狗的陪伴。
或許在小獵豹們看來,這些來到自己身邊,給自己舔毛,和自己打鬧的狗,完全就是自己的兄弟吧。
於是,一對對汪豹兄弟、姐妹,就這樣慢慢成長起來。
不再焦慮、心態健康的獵豹們,不僅從汪身上找到了平和,也學會了怎麼和同伴們相處,在成年後放歸野外時,也變得更加容易適應,且能順利找到配偶、繁殖下一代。
有了人工飼養的支持,獵豹的數量終於有所回升了。
雖然如今偷獵情況還在繼續,但光是在納米比亞,獵豹數量已經從1994年的不到2500隻,回升到了4000隻。其他地區的獵豹保護工作,也因為有了狗狗們的幫助,解決了不少難題。
如今,「陪伴犬」已經成為了人工飼養和保護獵豹的項目中,非常常見的現象。
像是Cullen和Emmett這樣的汪豹兄弟,還有很多。比如,最近兩年很受關注的代表CP,Kumbali和Kago,也是這樣相互扶持的好夥伴。
Kumbali是一隻小獵豹,父母都是保護區的豹子。
當它兩周大時被工作人員發現時,Kumbali看起來非常弱小,而原本應該照顧它的豹媽媽,卻不知為何產奶不足,只喂養了 Kumbali的另外兩個兄弟。弱小無助的Kumbali開始變得危險。
為了拯救Kumbali,救援人員們不得不充當起它的媽媽的角色。
每個兩個小時就給它喂一次奶,希望能幫助它熬過幼年期。
但有時候,Kumbali會莫名發抖:它需要有像媽媽一樣的溫暖的大貓,在它幼年期給它取暖。但這會兒媽媽不認這個崽,人們只能將它像早產兒一樣放入育兒箱裡面,且不一會兒就要用溫暖的手去摸它,模仿媽媽的撫觸,讓它安心地吃飯睡覺。
在人們的悉心照顧下,Kumbali終於熬過了最無助的幼崽期,開始長大:一邊繼續喝奶,一邊學習「摸爬滾打跳」。
人們意識到,人光是當奶爸奶媽,是沒辦法滿足Kumbali成長的需求的。
但如果這時候把它放回原本的家庭中,Kumbali的媽媽、兄弟姐妹們可能會認為它是入侵者,不接受它甚至攻擊它。
所以,Kumbali開始探索草坪、樹林後,人們找到來一隻10周大的小狗Kago,來陪伴Kumbali。
第一次見面時,緊張的Kumbali直接連著「撓」了Kago好幾下,但Kago也撓了回去:兩隻都沒有用力,只是在試探。
沒多久,它們似乎就意識到對方和自己一樣還是個寶寶,沒有什麼殺傷力也沒有什麼攻擊性,開始愉快地玩耍了起來。
Kumbali第一次接觸到和自己差不多大小的同伴,天性讓它覺得狗狗Kago是自己的兄弟,於是沒多久就接受了它。而Kago本身就善於社交,面對Kumbali也非常自信從容。
看著孩子們都健康活潑,工作人員們也開始放心地讓兩隻去更大的保護區內玩耍,活動範圍一點點擴大。
兩隻也不負家長們的期待,每天進進出出,形影不離,有商有量,活潑可愛:
獵豹雖然是大貓,但和獅子老虎們相比,要更加喜歡社交。相對於「氣場不和隨時打架」的老虎、獅子們,獵豹,尤其是雄性獵豹,其實很適應和兄弟們一起生活。
表面上,獵豹作為喵和汪星人是隔著一個次元的。但實際上,它們的行為模式、生活習慣非常相近。在一起不僅僅是情感上的陪伴,也能互相學習。
一起去和鏟屎官撒嬌:
一起刨土挖坑:
一起午睡休息:
一起分享玩具:
你追追我:
我追追你:
如今兩隻都長大了,Kumbali雖然暫時沒辦法回到野外,但卻和Kago一起,成為了獵豹保護組織的形象大使,不僅在網上有自己的主頁,在現實生活中也頗受關注。
因為它們,更多的人開始關注保護獵豹,關注陪伴犬對於獵豹的意義。
有了天性樂觀的狗狗的陪伴,原本害羞的獵豹漸漸適應了人工飼養的環境,願意交配和繁育下一代,這對於提高處於瀕危狀態的獵豹的整體數量,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當然,還有一部分獵豹,在汪們的陪伴下健康長大後,也會被放歸到野外,開始自己的新生活。
看完獵豹和汪們的故事,很多網友們感慨,汪星人真是再一次用自己的治癒力,「拯救了世界」。但是,這種「溫暖的故事」之所以會產生,根本原因還是在於野外獵豹的生存危機。
希望有一天,獵豹們的生存家園不再被威脅,它們可以都回到自然環境中,就算沒有狗狗的陪伴,也能健康積極地生息繁衍。
Ref:
https://news.nationalgeographic.com/2015/10/151007-cheetahs-dogs-animals-science-zoos/
http://metrorichmondzoo.com/kumbali/
https://www.cesarsway.com/dogs-and-cheetahs-living-together-at-the-san-diego-zoo/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aX24UC2lsY
--------------------------------------
秀個帥:狗跟什麼動物都能混養的,
ThehourglassCN:怪不得有單身狗的說法,看完才知道,就是讓溫暖的狗陪著單身的我們……好吧。
Amcat_:果然犬類和貓科動物相愛相殺
我要你喜歡我幹什麼:貓科里狗果然還是和大型的比較玩的來
紅色水母號:最後一張圖我存了好久的!小獵豹小奶狗我太喜歡了
親愛的冰藍維奧拉:可愛的狗兒真是一種治癒的動物
…………………………
事兒君有品,
專為大家準備英國的各種值得推薦的好產品~
讓你愛上訓練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NuMRCmwBmyVoG_1ZGWw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