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直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集中服務走進涉縣

2019-12-17     邯鄲發布

文藝工作者們在舞台上載歌載舞,書法家揮毫潑墨寫下新春的祝福,農民群眾手捧著嶄新的農技知識手冊認真翻閱,孩子們聚精會神地聽著工作隊的科普講解……12月13日,涉縣索堡鎮、固新鎮熱鬧非凡,市直部門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集中服務活動為冬日裡的山村增添了一派熱氣騰騰的春天氣息。

活動中,市委宣傳部、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市科技局等46個市直單位的近200名同志為曲峧村、南溝村、小車村、李家河村、大礦村、坪上村等村的群眾帶來了公共衛生、健康知識、法律法規、農業科技等各種信息,發放科技宣傳資料5萬餘份,送上幫扶資金、物資總值56萬餘元。

這,只是我市蓬勃開展的「三下鄉」活動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我市把「三下鄉」工作作為促進「三農」工作的有力抓手,密切黨群關係的紐帶,統籌城鄉發展的有效舉措,圍繞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提升農村文化科技衛生公共服務水平、豐富農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農民綜合素質這一主題,整合部門職能資源和優勢,積極探索有效路徑,選准結合點、把准切入點。20年來,文化、科技、衛生等四十多個市直部門走進全市各村鎮、社區,服務群眾、造福鄉鄰,不僅涵育了文明鄉風、播撒了科技種子,還為群眾傳播了健康知識、送上了致富信息。

文化惠農,百姓樂開懷

12月13日上午,在涉縣索堡鎮曲峧村村委會大院的人民劇場舞台上,獨唱、豫劇、舞蹈、嗩吶演奏等精彩的文藝節目輪番上演,村民們圍坐在舞台前,不時傳來陣陣歡笑聲和掌聲。「節目太精彩了,我們都喜歡看、喜歡聽,你看,好多人都錄下來,回家還能再看一遍!」村民陳井全激動地說。

「我知道,我知道!」在市科協的「三下鄉」服務點前,聚集了十幾個孩子,他們爭相回答著幫扶隊員提出的關於垃圾分類的問題。「剛才叔叔講了,廢紙是可回收垃圾,電池是有害垃圾,剩菜剩飯是廚餘垃圾,對不對?」宋夢琪是曲峧小學四年級的學生,她興奮地告訴記者,「叔叔一講我們就都明白了,垃圾分類好處多,要保護好環境就要學好垃圾分類知識,等回到家裡我還要講給爸爸媽媽聽!」據市科協科普中心主任王運清介紹,他們為了這次活動專門準備了印有垃圾分類知識的撲克牌,現場派送給農民朋友,希望能以喜聞樂見的方式提高大家的環保意識。

在固新鎮大礦村的集中服務活動中,文聯書法家成為「活動明星」,春聯的「私人訂製」受到熱捧。書法家們揮毫潑墨,為村民義務寫春聯,被村民團團圍住,里三層外三層。「『三下鄉』送來了知識,送來了文化還送來了祝福,活動太實惠了!」拿到對聯的村民悉心將剛寫好的春聯卷了起來,開心地帶回家過年。

「這是最新一期的《邯鄲日報》《邯鄲晚報》和《年華周刊》,請拿好!」「內容真豐富啊!我要拿回家給孩子們都看看!」邯鄲日報社「三下鄉」服務隊在活動現場免費發放報刊,吸引農民群眾爭相取閱。

「大家知不知道,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們黨領導人民創造了哪『兩大奇蹟』?對,就是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奇蹟和社會長期穩定奇蹟……」「惠民幫幫團」宣講小分隊成員薛麗萍通過聲情並茂、深入淺出的講解,就農民群眾身邊發生的真人真事,對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和市委九屆七次全會精神進行生動詳實地講解,讓在場群眾受益匪淺。「希望能通過這樣『面對面、零距離』的宣講,讓群眾充分了解我們黨的扶農政策,把黨的關懷送到群眾的心坎里!」薛麗萍說。

科技興農,知識翻新篇

農技扶貧已成為扶貧工作中的一項關鍵舉措,在集中服務現場,市林業局、市農科院農技專家們向村民們發放「科技套餐」培訓資料,裡面包括「草地貪夜蛾識別與緊急防治技術挂圖」「麥田冬前主要雜草防控技術明白紙」「蘋果現代化管理技術」等最新的農技資料。專家們還就農技方面的具體問題進行現場講解,農民群眾圍攏一起認真聽講,一問一答,氣氛熱烈。

13日下午,在固新鎮大礦村,市農業農村局的農技專家走進村西頭的香菇種植大棚,開展「田頭會診」,進行現場示範,具體指導。「千萬記住,不種菇的時候要定期熏棚消毒,防止黴菌破壞香菇生長環境……」市農業農村局環保站副站長楊勝堂叮囑道。在得知香菇種植大棚是涉縣駐村工作隊專門為村裡搭建、每年10%的利潤會分發給村裡9戶貧困戶時,楊勝堂說,「你們這是辦了一件大好事,以後有什麼技術上的問題,都可以給我們打電話,咱們一起把這件好事真正辦實辦好!」

據了解,「三下鄉」活動開展以來,我市實施「科技套餐」服務,派出農業專家組成農技服務團為種地大戶、家庭農場、種植專業合作社等農業經營主體提供培訓和指導。同時,還開展了「千名幹部下一線、蹲點包村搞服務」活動,整合農業系統技術力量,千餘名農技人員服務糧食核心區,尤其是在農時關鍵季節、動植物疫病發生關鍵期,為群眾提供及時實用的服務。

衛生助農,健康送上門

「家裡人身體怎麼樣?有沒有不舒服的地方,來,跟我們的醫療專家詳細說說!」活動中,市委宣傳部「三下鄉」服務隊走訪了裴紅葉、張正發等貧困家庭,給他們送去棉被等慰問品以及宣傳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的年曆畫,同時,同行的市衛計委、市中心醫院的醫療專家還現場為他們檢查身體,送上健康知識。

在索堡鎮曲峧村、固新鎮大礦村活動現場,村民們還迎來了來自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市醫療保障局、市中心醫院、市第一醫院等單位的三下鄉「醫療小分隊」「健康知識特色宣講小分隊」。普外科、內科、神經科、婦科……各醫療單位的幫扶站點前,都能看到醫療專家們忙碌的身影,仔細做檢查、耐心講病情、傾心給建議,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的健康教育和醫療服務。這是多年來我市「三下鄉」醫療隊伍服務村鎮群眾的一個側影。

據介紹,近年來,我市在城鄉基層建立2000多所「健康小屋」,讓群眾在家門口享受到二級以上醫院專家的健康服務,還開展了城鄉醫生「一幫一」跟師帶教行動。為更好地整合資源,邯鄲市將「三下鄉」與美麗鄉村建設、「春雨行動」暨「一幫一」結對幫扶、「惠民好聲音」特色理論宣講等活動結合起來。每次「三下鄉」活動前,各成員單位提前做好入村調查摸底,建立幫扶立項明細,採取集中服務與單獨服務、遠程培訓與實地指導相結合的方式,有針對性地滿足不同群體的需求,將農民需要的服務送下鄉,增強了「三下鄉」活動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參加此次「三下鄉」集中服務活動的有:市委宣傳部、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市科技局、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市交運局、市民宗局、市科協、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醫療保障局、市農科院、市建設局、市林業局、市民政局、市交巡警支隊、市生態環境局、團市委、市文聯、市社科聯、市稅務局、邯鄲供電公司、農行邯鄲分行、邯鄲學院、邯鄲職業技術學院、冀中能源峰峰集團、中國人民財產保險公司邯鄲分公司、中國聯通邯鄲分公司、市農業農村局、市委講師團、市扶貧開發辦公室、市財政局、市城管局、市教育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司法局、市水利局、市場監督管理局、市體育局、市婦聯、市殘聯、河北工程大學、邯鋼集團公司、冀中能源邯礦集團、中國人壽保險公司邯鄲分公司、邯鄲日報社、市農業發展銀行、中國移動邯鄲分公司等46個成員單位。

結尾

面向基層、服務群眾,經過20多年的發展,我市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內容越來越豐富多彩,精心打造具有邯鄲特色的「惠民幫幫團」「健康小屋」「群眾大舞台」「一教一共成長」等在全國、全省有廣泛影響,成為深受廣大群眾歡迎的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品牌。它緊跟時代發展、貼近群眾需求,堅持每年開展市直「三下鄉」集中服務活動2場,市直單位專項「三下鄉」服務活動以及縣級「三下鄉」集中服務活動200餘場,向農村捐助的資金、物品和幫扶項目累計超過10億元,真正使農民得實惠,農業得發展,政府得民心。

「『三下鄉』活動品牌效應和示範作用越來越明顯,它動員社會各方力量積極參與新時代『三農』工作,充分發揮了在鄉村振興、精準脫貧、生態文明工作中的重要推動作用,」市委宣傳部負責同志表示,希望「三下鄉」活動能繼續為廣大百姓送去越來越多的「獲得感」,也為推動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促進農村經濟農村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提供強大動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N6E1EW8BMH2_cNUgXf_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