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網友爆料,清明假期期間,鄭州大學校園內的水池裡有很多小朋友在玩耍,儼然變成了「國立西郊幼兒園」。
對此,有網友稱,你說鄭州大學該怎麼辦?
於是,有網友建議:安裝門禁,學生刷卡可以進入。
但是,馬上有網友反駁道:收費又會被罵。
對此,有網友表示,學生們是交了學費來享受和利用學校資源充實自己的,社會人員又有什麼話語權去斥責學校?而且封閉大學也是為了保護學生安全和學習環境啊!
說到封閉大學校門,不禁想起了幾次因為校園門禁而引起的幾起爭議。一是,到武漢大學賞櫻花需要預約買票;二是,北京大學進門要刷身份證;三是,南京林業大學安裝人行通道門禁;離得比價近的是2018年南京大學鼓樓校區啟用行人門禁。
對於大學封閉校門,普通市民普遍認為不可取,原因主要有3點。一是,大學不像中小學,一般大學的占地範圍比較大,尤其是城市中心的大學,它們很多都占用了室內一些交通資源,封閉大學校門勢必會帶來生活上的不方便;二是,大學本就應該是一個開放的環境,敞開大門才能讓大學生更貼近生活,這對大學生走入社會也有好處;三是,大學內環境比較好,把大學裡的資源開放給社會,也能讓居民享受到大學的學習氛圍。
但對於大學生來說,他們則更傾向於封閉大學校門,原因也有3點。一是,大學是學習的地方,為了維護大學裡的學習氛圍,應該儘量減少社會人員的出入;二是,大學生嚴格說來還沒有真正的走向社會,他們對社會上的危險警惕性還比較低,開放校門意味著大學生將受到更多不安全的因素影響;三是,假如大學校門真的敞開了,就會出現像鄭州大學這樣的情況,會有不少市民把大學當作後花園,想管都管不了。
其實,遇到把大學當幼兒園情況的大學校園還真不只鄭州大學這一所,與鄭州大學同在一座城市的河南工業大學也遇到了同樣的情況。因為河南工業大學新校區的湖裡有魚,所以很多附近居民的孩子就拿了網來撈魚和蝌蚪。負責的安保工作的大叔無奈稱,管不住。本校學生表示天天都能見到,學校已然成為捕魚勝地。
看著小朋友們在湖邊捕魚的場景,還真感覺有點不安全的感覺,不知道如果真的出現意外,又該是誰負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