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新規引熱議,兩個「不得」,一個「可以」,不少家長鬆口氣

2021-04-09     陸北老師

原標題:教育部新規引熱議,兩個「不得」,一個「可以」,不少家長鬆口氣

分享親子快樂,交流教育知識,歡迎關注陸北老師

教育部又有新動作,《未成年人學校保護規定(徵求意見稿)》公布,很快引發了網友的廣泛討論。因為這份徵求意見稿的內容雖然簡單,但信息量卻很大。

主要內容總結起來,就是兩個「不得」,一個「可以」。那麼這些內容,到底對誰有影響,是老師、家長還是學生?下面,我們就從幾個主要的方面來看一看。

1. 教育部規定不得公布成績和排名,不少家長卻表示不合理

首先引起大家關注的,是教育部規定學校不得公布學生的成績和排名。

其實,關於是否公布學生成績這個事兒,大家肯定也不是第一次聽說了。但此次這項規定的出台,才算是官方第一次正式的規定。

之前,杭州有一所學校也把「不公布學生成績和排名」當成學校的「鐵規定」,結果學校一位五年級學生的家長一氣之下投訴了學校。

這位家長表示,全區的小學生都知道孩子的期末成績,只有我們孩子的成績不能公布,不公布孩子的成績,作為家長就很難知道孩子的學習狀況。

當然,相關部門收到這位家長的投訴後,給出了「不公布學生的成績是符合教學改革工作的」這樣一個答覆。

說到底,教育部制定這個規定,目的主要是為了保護孩子的隱私,同時防止孩子和家長去拿成績攀比。從某種程度上講,這樣的規定也能減輕家長和孩子的壓力。

這樣做初衷當然是很好的,但對於孩子的成績是否可以公布,家長們的意見還是有所不同。

雖然有的家長認為公布成績對那些成績差的孩子不友好,容易傷到孩子的自尊心,但也依然有很大一部分家長認為不公布成績不合理。

他們表示,這樣做不利於全面了解孩子的成績,而且孩子以後是要面臨中考、高考的,連最基本的成績公開都承受不了,對以後的成長並沒有什麼好處。

2.區別對待學生將成過去式,家長很開心

除了不讓學校公開學生的成績和排名之外,此次規定還要求:不能因為任何因素區別對待任何學生。

這一規定,很容易讓人們聯想到前段時間鬧得沸沸揚揚的天津教師事件。在一次課堂上,這位天津教師看到有同學不認真聽課,直接說出「看不起家長收入」的相關言論,被公開後引來眾怒。

「我以前教過的學生,父母不是高管,就是老闆,他們一個月掙的錢,可能會比你的父母五十年掙的錢還要多,別怪我瞧不起你」,這樣的言論,直接表達了該教師區別對待不同階層的學生家長,區別對待學生的觀念。

當然,當這樣一段錄音被大眾聽到後,多數網友也紛紛表示憤怒,表示無法理解為什麼這樣師德不夠的老師也能夠教書。

此次「不能區別對待學生」的規定出來後,不少家長表示,這個規定其實早該有了。畢竟,諸如天津教師這樣,因各種因素而區別看待學生的教師還是有不少的。

不過,對此規定,仍然有不少人擔心即使教育部這邊明面上說了不允許,但實際上老師們究竟能不能做到,還是後話。

但從多方面考慮,這次規定出來後,相關的學校和老師們至少會儘量避免發生天津教師那樣的鬧劇。大家對於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的觀念,也會慢慢好起來的,畢竟有規定總比沒有好。

3. 扣留學生財物這個敏感話題,終於有了規定

此外,還有一條規定,大家看到後都表示「教育部終於在這方面有所規定了」,那就是規定了學校可以出於管理需要扣留學生的財物。但是如果過了規定的扣留時間,就沒有這個權利了。

扣留學生財物的話題一直都很敏感。同時,因為老師扣留學生財物而引起的矛盾,也是有很多的。

前段時間,山西太原一所學校的老師,在課堂上發現一位學生玩手機,就把學生的手機扣留了。結果在扣留手機的五個小時後,這位年紀輕輕的中學生,直接選擇以跳樓這種極端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當這位老師得知學生跳樓後,因為害怕在旅館躲了一晚。最後學校也表示,這位老師如果錯了,也只是職務行為之錯。但這樣的悲劇,還是告誡了學校和老師,教育學生時還是要探索更多適合學生的方式的。

教育部對扣留學生財物有了明確的規定,也算是可以在事情發生後,讓各方的責任和權利能夠更加明確。這樣一來,這類教育悲劇發生的幾率也會越來越少。

不管怎樣,這份徵求意見稿在很多大家都擔心的問題上,還是做出了一些具體規定的,學校、家長和學生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能做,以及界限究竟在哪裡,都很明確。

當然,如果想要這份規定迅速落實的話,還是不太現實的。畢竟,此次的規定還在徵求意見階段,等到真正實施還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

其實,從這些年發生的多起教育熱門事件,各界都可以看到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引發不少悲劇的主要原因,也還是教育的方法、方式不夠得當,在教育學生時無法對症下藥。

要知道,教育方式和方法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時代在發展,教育的方式、方法也要根據時代的發展隨時做出調整。此次規定的制定,也是可以看到教育部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

當然,對於這份規定,難免還會有人質疑條例的可實施性。但其實,規定中所提出的新舉措究竟是否有效,仍然需要時間去驗證。

而學校、學生和家長這三方主體,對於這份規定還是要保持理性,不要一味地贊同或者反對,應該去積極探索嘗試,找到能夠平衡三方,實現三方共贏的最佳教育方式。

以上就是關於此次教育部公布的《未成年人學校保護規定(徵求意見稿)》的一些信息,如果大家對此還有其他看法或者觀點,歡迎積極討論交流。

陸北老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高級育兒師,大學心理教師,寶媽一枚;多平台簽約作者,致力於用最直白的語言講述,讓父母了解最深奧的育兒知識,陪孩子一同成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MuM8t3gBDlXMa8eq2TF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