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春節,國家對高價豬肉再下「狠手」,過年吃肉的保障來了

2019-12-23   陸水新知

冬至之後,國內又將迎來豬肉消費的高峰期,因此有不少人在擔憂:春節時國內的豬肉足夠供應嗎?肉價又能否回歸到正常水平呢?

對此國家給出了一個「漂亮」的回應:12月23日,也就是今天,又將有4萬噸的中央儲備凍豬肉投入市場,這是進入12月以來,國家投入的第3批總量為4萬噸的儲備肉,這一個月共投入市場12萬噸儲備肉。

並且商務部的新聞發言人還回應稱,接下來會進一步加大投放力度,大家春節吃肉「穩了」。

今年受到豬周期、環保以及非洲豬瘟的影響,國內的生豬存欄量在短期內銳減,造成了極大的供應缺口,在生豬產能跟不上需求之後,市場上豬肉的價格開始瘋漲。

從以前的十幾元一斤,漲到了30多元、甚至40多元一斤,在豬肉供應最緊缺的地區,肉價甚至曾超過50元,簡直成為了一種「奢侈品」。

豬肉要恢復原價,首先要經過「豬周期」,也就是目前的能繁育母豬繁育出的豬仔,再繁育出母豬的這一階段,大概需要一年半的時間,因此國內可能要等到2020年中後期肉價才能恢復往常的水平。

好在根據現在生豬價格的走勢來看,全國各省的下行趨勢明顯,市面上的肉價也逐漸開始下跌,大部分地區的肉價在20元~30元左右一斤,部分地區的肉價已經跌回了十幾元的水平,雖然與同年同比依舊偏高,但這已經是一個好的開端。

在生豬產能還未完全恢復的時候,豬肉的價格能夠有所回落,全因為中央連下三招「狠手」。

第一,豬肉進口增長,並且降低了豬肉關稅。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表示,預計今年全年的進口肉量將超過600萬噸,創下歷史新高。

而且12月23日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發布通知,稱從2020年1月1日起,進口凍豬肉的關稅將下降至8%。進口稅率的下調,不僅能加大供應力度,還能降低市場上的肉價。

第二,鼓勵恢復生豬產能,加快生豬出欄。導致肉價上漲的根本原因是供應不足,因此國家除了加大進口量應急外,還運用各種優惠與補貼鼓勵養殖戶恢復養豬。

各個地方積極響應號召恢復產能,養豬第一大省四川就表示一定會完成今年4008萬頭生豬出欄的任務,相信隨著產能的逐漸恢復,肉價也會進一步回落。

第三,加大儲備肉的投放。據了解,中央和地方上已經建立起了較為完備的儲備肉體系,截止到現在,中央已經投放了6批儲備豬肉,用來應急供應,並且調控市場。

​在豬肉需求量較大的12月份,中央已經集中投放了3批總計12萬噸的儲備肉,預計年前還會加大投放量,確保春節期間豬肉能夠充足供應。按照這個趨勢,年底的豬肉價格可能會出現較大的回落,或許能夠跌回「10元」的區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