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過200家房企破產,房價還沒下降?什麼原因讓他們"寧死不屈

2019-08-05     遠舒

在市場經濟中當商品出現供不應求的狀態時,價格就會呈持續上漲趨勢,當商品出現供大於求時,價格就會逐漸出現下跌,這是正常的市場規律。反觀我們的房地產市場,如今不少城市和區域也出現了商品房過剩問題,但房價卻沒有因此而下跌,甚至部分城市房價還在呈緩慢增長趨勢,完全和市場規律反向發展。

雖然房價沒有下跌,但是房地產市場大變局已經出現,根據人民法院公告網顯示,截止到今年7月底,全國已經有超過200多房企宣告破產,對比2018年來看,今年房企破產速度比去年更快,但是對於老百姓來說,房企破產與否並不是重點,關鍵點在於房企已經破產了數百家,為什麼房價還沒有迎來下跌?什麼原因讓他們"寧死不屈"。

要知道做企業最怕的就是破產,一般不到無可退路之時都不會走出這一步,按正常邏輯來分析,一個企業為了能夠維持生存,即使在面臨市場低迷期也應該是想辦法來補救,比如降價賣房,以價換量就是很不錯的方式,為什麼房企都不採取這些辦法呢?對於這一疑問,有專業人士說出了真實現狀。

1.房地產市場秩序不能被破壞

其實近兩年由於全國樓市陷入到史上最嚴調控後,部分三四線城市已經有一些開發商採取了降價賣房的補救手段,但是一般降價幅度都不敢太大,更多的是以買房打折等優惠政策來吸引購房者買房,從而達到加速去化的目的。一旦有開發商出現大幅降價賣房行為,地方城市相關部門就會立刻出來叫停,因為他們不能允許個別開發商擾亂了整個城市的房價體系和市場秩序,所以最終的結果是,房企即使面臨著生存壓力,但也不得大幅度降價賣房。

2.房地產上的利益鏈太長

雖然房企開發商是房地產開發的直接參與者,但這其中還有很多利益參與者,比如銀行、購房者,相關聯產業等,就拿銀行來說,開發商拿地蓋房很大一部分資金都是從銀行融資,如今買房者也都是從銀行做抵押貸款買房,相當於銀行才是房地產的"大股東",如果房價出現大幅度下跌,銀行就會陷入到巨大的債務糾紛危機中,所以為了金融體系的安全考慮,即使房企撐不住,那麼不能私自降低房價。

3.土地價格不降,房價堅決不降

在某種角度來看,地價和房價是一對"孿生兄弟",兩者之間緊密相連,這麼多年以來,房價在不斷上漲,地價也是越漲越高,在很多土地資源緊張的城市,地價還有反推房價上漲的作用力,而開發商蓋房土地是成本占比很高,所以最終商品房售價自然要比地價更高。反之如果一個城市房價下跌,開發商就會逃離,地價就會受到影響,所以為了兩大市場狀態的穩定考慮,價格上都不能大規模下跌。

對此,有專家曾表示,我們的高房價問題很複雜,它不是簡單的市場問題,而是涉及到制度性因素,比如現行的土地制度、戶籍制度都能對房價造成一定影響,那麼在這些制度不改變的情況之下,房價基本就不會下跌。

喜歡作者的朋友記得點贊、分享、關注哦,感謝您的支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MhTlYmwBUcHTFCnf4XU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