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後,安徽僅有一地級市設市後改了名,最初為市以縣名

2019-10-08     滄海桑田史海沉鉤

安徽省,位於我國華東內陸地區,長江、淮河縱貫東西,為歷史悠久、文化多元之地。安徽儘管歷史悠久,但設省較晚,其省域歷史上分屬數個文化、地理單元,明朝朱元璋定都南京後劃南京及鳳陽周邊置直隸(後為南直隸),包括今安徽、江蘇、上海兩省一市。清朝建立後,因江南省(明南直隸)「其制過大」而析為江蘇、安徽兩省,安徽省因省內安慶、徽州兩府首字而得名。

現在,安徽省共有16個地級市(省轄市),這十六個地級市多為歷史悠久之地,如合肥、安慶、阜陽、亳州、銅陵、滁州、宿州等地市建制史均在千年以上,但也有的市為近現代才因各種原因形成並發展為地級市,如蚌埠是因鐵路而興,馬鞍山因鋼鐵而設,而淮南為因煤而設,與淮南同樣因煤而設的還有淮北市。

淮北市位於安徽省東北部,與江蘇、安徽相鄰,為安徽省地級市,是安徽省東北門戶。淮北,因煤而設,是一座新興工業城市,現在仍為我國重要的資源城市,同時也具有悠久的歷史,歷史上曾設郡為縣,但並未形成統一建制,直到建國後因煤炭開發而設市,有「運河故里、能源之都、中國酒鄉」之稱。

淮北市域,古屬徐州,為相山及古相城所在,春秋十五曾為宋國國都,戰國屬楚。秦滅六國後廣設郡縣,淮北市域有相、銍等縣,相縣為泗水郡郡治所在。西漢初改泗水郡為沛郡,相縣仍為郡治,東漢末才移治沛郡,相縣隸屬於新設之譙郡(曹操故里)。西晉時沛國復遷治於相縣,南北朝時曾為豫州、沛郡治所,北齊時沛郡、相縣均廢。

相縣被廢後,今淮北市域較為穩定的縣為臨渙縣,南朝梁時曾於臨渙集置臨渙郡,後也曾有渙北縣、白樿縣、竹邑縣等建制,自唐初開始逐漸衰弱,臨渙縣於元朝省入宿州,今淮北市域分屬宿州及蕭縣,直至清末。民國初,宿州廢為宿縣,今淮北市域分屬安徽宿縣、江蘇蕭縣。

建國後,淮北市境分屬皖北行署區宿縣專區宿縣、蕭縣,1950年宿縣西部析出為濉溪縣,1953年蕭縣改屬江蘇省徐州專區,今淮北市域分屬安徽濉溪縣、江蘇蕭縣。1955年,蕭縣重新劃歸宿縣專區,1956年宿縣專區、滁縣專區合併為蚌埠專區。1958年,淮北煤礦籌備處成立,1960年正式以濉溪縣、蕭縣部分地區成立地級濉溪市,市以縣名,濉溪市、縣並置。此時,安徽地級市僅六座,濉溪市就為其一。

1963年成立宿東辦事處,轄宿縣東部地區,由濉溪市管理。1971年,濉溪市改稱淮北市,成為安徽省地級市建市後唯一改名的市(徽州地區、黃山市撤銷建制後設地級黃山市,安徽未設過地級徽州市)。1977年,宿縣專區濉溪縣劃歸濉溪市管轄,1985年宿東辦事處撤銷後所屬區域歸宿州市管轄,今淮北市域自此基本形成。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M04pqm0BMH2_cNUgwC-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