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女兒不肯結婚,母親明白真正原因後含淚道歉,不再催她相親

2019-09-23   橙子不語

文/池魚

01

說起婚姻,總是有些人用墳墓或者是牢籠來形容,因為結婚以後,的確受限制的地方會比婚前多很多。

但實際這是一把雙刃劍吧,你不能說結婚比不結婚要好,也不能說不結婚比結婚要好,各有利弊,看你自己怎麼衡量。

但毫無疑問的是,每個人到了年齡以後的結婚,才更符合這個社會的主流,所以那些遲遲不結婚的人,也就顯得有些格格不入。

我遇見過一個姐姐,她是那種對待婚姻比較排斥的人,自覺還是一個人活得逍遙自在,所以直到35歲的年紀都沒有結婚。

她自己倒是認為無所謂,已經做好了這輩子不結婚的打算,只是家裡的父母無法理解,尤其是她的母親,時常說自己這輩子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她,擔心她以後沒人照顧等等之類的。

她每次都是安安靜靜地聽著母親說,不做言語。母親說完這些後,就會把話題扯到別的事情上去,她才能夠鬆一口氣,但是下一秒往往心情再次沉重起來。

她說,她的母親說的那些事,其實她並不是很感興趣。母親絮絮叨叨,說家裡的父親再次做了什麼讓自己生氣的事,說了什麼沒有情商的話,把自己惹到了。

她的父親,這一輩子都在惹母親生氣的道路上馳騁,一騎絕塵,從二十多歲一直到現在,從來都沒有變過。

她並不奇怪母親會生氣,因為很多時候,她聽起來都認為生氣,不知道母親是怎麼忍過來的,她說,如果是她的話,應該早就離婚了。

在她的眼中,母親這一輩子都過得很辛苦,而辛苦的原因是因為父親。

就說前段時間的一件事吧,她的母親和父親吵架了,原因是父親說母親用錢太快,他才給家裡交了兩千塊錢,居然這麼快就沒有了。

02

她問了一下,母親說這兩千塊錢,已經用了3個多用,她的父親還是說她母親不會持家,說誰家的妻子管錢一個月只用幾百塊就夠了。

她的母親脾氣也不是很好,聽罷把她父親罵了一頓,說家裡的開銷有多大,她的父親都沒聽完,就一個人出去打牌了。

母親只好向她吐槽:「上個月去交電費,我交了500多塊錢,前兩個月家裡開了空調的,我說不開,也是他怕熱,非要開,結果電費這麼多。你給他說這些,他根本就不去算這些帳,就只知道說錢少了。」

她聽得很是心累,母親繼續道:「現在肉也貴,你知道你爸那個性子,每天都要吃肉,不然吃飯的時候還要發脾氣,我給他說這些花了多少錢,他壓根也不聽,把我的話當作耳旁風。」

電話那頭,她的母親還在說,依舊是關於父親的事。她聽著聽著,都覺得父親也真是能耐,怎麼就這麼能惹母親生氣呢?

好像在她成長的35年里,從她懂事起,每天都幾乎能夠聽到母親的嘮叨,都是關於父親的,有時也會有責怪謾罵和哭泣,說自己這輩子嫁錯了人。

小的時候,她感覺母親有些煩,因為話多,整天嘮叨個不停,說完父親再說她。

相對而言,話比較少的父親更讓她感覺是個合格的家長,尤其是要錢的時候,父親比母親要大方很多。

所以,她其實一直是更喜歡父親的。

但是後來漸漸長大,當她站在母親的角度去看待父親時,才感覺母親所言不假,她的確是嫁錯了人。

她母親這操勞而辛苦的一生,就是從嫁給她父親之後開始的。

03

原本,外婆家裡條件還不錯,母親在娘家的時候沒有吃過什麼苦,反倒是結婚以後,開始做起了各種農活和家務,因為家裡的父親什麼都不會。

她的母親嫁過來,是因為媒人說她的父親讀書不少,以後肯定有出息。她的父親的確看模樣,長得白凈斯文,那個時候所有人都說她的父親以後一定是個拿筆桿子的。

最後,她的母親用了一句話來形容父親:不能文,不能武,什麼都是半桶水晃悠,賺錢怕辛苦。那個時候在老家種地,父親背柴背得還沒有她的母親多。

這些,都是她的母親後來講給她聽的,目的是讓她以後找另一半要選好,找一個能夠撐得起來家庭責任的人。

她的家裡,是母親撐起來的。

結婚這麼多年,她的父親可以說是什麼都不管,每個月把工資發了就交給她的母親,而父親因為不能吃苦,以前在外面打工的時候收入還沒有母親一半多。

饒是如此,她的父親還是會偷偷藏錢,因為要喝酒。她的母親也不是不讓他喝酒,只說要適量,但她那個連早上都恨不得來杯白酒的父親,也怪不得母親會生氣。

她高中的時候,家裡買房,錢不夠,母親說那就去借吧。

整個借錢過程,都是她的母親去開的口,父親只敢跟在後面,後來房買了,父親說都是他的功勞,人家是看在他的面子上。

至於還錢,她的父親也從不擔心,每個月兩千多的工資交了後就感覺萬事大吉,什麼都不管,平時還要吃好喝好,也沒少說她的母親不會管錢。

有次,她很生氣,告訴母親:「不然你就把錢給父親管吧。」

她的母親搖搖頭:「他是一個火燒眉毛了才會著急的人,你把錢給他,他平時大手大腳用完了,家裡需要錢的時候還是會來找我想辦法,根本不會管其它的。」

04

除了這些,父親還懶,平時也不做家務,家裡經常出現的一個場景是:母親在廚房炒菜,父親坐在客廳吃飯,自己一個人挑好的吃,也不會想到母親。

這些種種,她的母親也都知道,但她母親那個年代的人,對待婚姻都忠誠,沒有想到過離婚,只是母親把對婚姻的埋怨,都盡數當做嘮叨一樣講給了她聽。

她曾經也見過父親和母親吵架的樣子,還有家裡困難的時候,母親借不到錢半夜急得直哭,父親卻呼呼大睡的場景。

凡此種種,讓她對婚姻產生了恐懼,害怕自己也遇到一個像父親這樣的人,以後過著像母親這樣的日子,所以直到35歲都不肯結婚。

而後來,她在母親的催促中,也告訴了母親真實的原因,她的母親聽完含淚道歉,此後不再催她相親。

因為那次就在母親催她相親的前一個小時中,一直還是在和她吐槽她的父親,說自己在婚姻里的苦。

她並不怪母親,因為母親沒人可以訴說,只能向她這個女兒說出心中的種種,卻沒有想過這樣會影響她的婚姻觀。

雖說不是所有的婚姻都是這個樣子,但是她還是道,身邊結婚的人,看起來真正幸福的只有少許,反正生活都是一場煩惱,結婚了未必比現在要好。

於有些人而言,找對了人,婚姻是避風港,但如果找錯了人,婚姻就是另外一番雞飛狗跳,是墳墓和牢籠。

-END-


和每個來這裡的人談愛說情,但無關風月。點擊上方關注,歡迎來到我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