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數字貨幣DCEP的騙局橫行,投資者們須注意了

2019-11-14     答案區塊鏈

自區塊鏈被領導點名之後,幣圈裡瞬間充斥著熱鬧的聲音,在媒體的聲浪下,人們更是對央行即將發行的數字人民幣(DCEP)充滿期待,但同時,一些不法分子也趁此作亂。

一間名為ROSEX的交易所冒充央行名義開設,截自鏈聞。

據《證券時報網》報道,近期,有個別機構冒充人民銀行的名義,將自己旗下的數字貨幣冠上「DC/EP」或「DCEP」知名在平台上進行交易,在以太坊上也突然冒出了幾枚叫做DCEP的ERC20代幣,甚至還有一個詭異的DCEP支付接口網站,看起來相當可疑。

有鑒於此,央行在昨日立即僻謠,聲明法定數字貨幣尚未發行。

央行澄清無發行DCEP一事,截自《中國新聞網》微博。

即便央行聲稱DCEP研究多時,並很可能是世界上第一個推出數字貨幣的國家組織,但截至目前,民眾還看不見詳細的推出時間進程,只有幾位央行官員分別在各種大會上解釋的幾個要點,甚至連白皮書都沒有。

這也難怪,會有一些不法分子趁著DCEP大火之際設下騙局,欺騙無知的老百姓。《每日經濟新聞》也警告,由於區塊鏈技術仍處於探索期,有許多應用正在被開拓,這類擁有「前沿概念」的新科技很容易被有心人士拿來當成框騙的噱頭。

在幣圈裡,你時常能聽見資金盤、傳銷幣跑路的新聞,且這類行為通常很難維權,許多詭異的區塊鏈項目把分布式存儲、加密算法、共識機制背得滾瓜爛熟,可實際去看了白皮書,就發現他可能是抄襲比特幣、以太坊等前輩的作品,真正能解決問題的項目實在不多,你甚至很難在主流交易所上看見他們的幣。

自Facebook釋出Libra白皮書以來,突然有不少國家及產業巨頭關注起數字貨幣,不少監管政策紛紛出台,甚至也有如國內一般,加速開發法定數字貨幣的政策。身為區塊鏈發展十年以來「最實用」的應用之一,數字貨幣會給世界的貨幣體系帶來什麼變化呢?

數字貨幣或進入三國時代

《Coindesk》報道,區塊鏈新創公司Circle執行長Jeremy Allaire表示,由於區塊鏈及智能合約的快速發展,一種全新的經濟體系已經出現,舉例來說,以太坊就類似TCP/IP及HTTP等網絡協定,讓法定貨幣或代幣得以在上頭髮行。就以現有的發幣形態來看,未來的數字貨幣將進入「三國時代」:

1.開放金融:即為加密的原生生態系統,例如像Circle、Coinbase等公司都曾在公鏈上發行基於美元儲備的USDCoin(USDC),利用開放金融,企業及開發者可以建構出高級的金融結構,以便更好地領導支付、債券市場,但同時也受到政府的嚴格監管。同時,開放金融業面臨著區塊鏈的大哉問,如何在保持公開透明的前提下,又具備強大的匿名隱私?

2.國家數字貨幣:這類數字貨幣在近期相當火,尤其在中國打算推出DCEP後,許多國家也跟著思考是否該跟進。然而,當有越來越多國家涉及數字貨幣領域,這是否代表金融創新會受到嚴格控制?中國是否能給予公平的條件,讓境外企業或機構利用DCEP進行交易?

3.私人數字貨幣:典型的例子就是Facebook的Libra或JP Morgan的JPCoin,不過,Libra的概念比較前沿,因為他試圖將世界上的法幣都收進一籃子裡,創造一種全球數字貨幣。然而,這對開發人員來說是極大的挑戰,光是開放性及各國訪問的限制性就頗有難度,而從現況看,各國監管也極盡全力阻擋Libra發行,並認為它有可能威脅國家貨幣主權。

綜上所述,以上三種數字貨幣形態各有優缺,也擁有許多不確定性,在這之中,掌握經濟體系的大國們的決策尤其重要,他們對數字貨幣的態度,將決定我們的未來。

作者:coinicle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LadhbG4BMH2_cNUgrc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