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起名最失敗的二本,被誤會是野雞大學?高考分數卻比211還高

2019-11-10   小王的教育觀

說到對大學的認知,除了響噹噹的全國重點名校外,很多人對普通本科往往是依靠學校名字來對1所大學的辦學層次進行判斷的,但這樣的判斷方法一般來講可行,不過有的時候卻會出現失效的狀態。

比如在雙非類的老牌二本高校里,大學的校名往往有帶「大學」和「學院」之分的,很多人認為「大學」會比「學院」聽著好聽,實力也更強,因此很多「學院」本科紛紛都想獲得「大學」稱號。

而想成為一所「大學」往往需要形成一定的辦學規模研究生辦學規模才行,但像我國著名的協和醫學院、外交學院卻是十分典型的特例,雖然它們都是「學院」但這兩所大學的知名度影響力和生源質量卻都要比很多的985和211還要高。

甚至在專科中也有一些學校包含了「大學」名,若是我們只是純粹的以「大學」來評判高校辦學質量的話,極容易搞錯,比如焦作大學、開封大學聽著都是十分高大上的學校名,實則它們都是專科而非本科。

而今天要給大家提及的這所2本大學,校名起得很複雜,特別是一些人看到這所大學的時候常常將其誤判為野雞大學讓人感到十分的委屈,但是這所2本卻是一所正規本科,雖然實力名氣影響力等方面在上海各類大學中並不算突出,但每年的招錄分卻贏了很多的211,它就是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

其實這所2本大學還有一個十分好記的名字那就是「立信」,立信如今是一所市屬本科,這所大學之所以火熱,主要在於兩個方面,第一就的區位優勢明顯,我們都知道一所大學所在城市對於學校的影響還是十分大的,最典型的就是蘭大這所985,雖然蘭大整體實力不錯,但因為既不在沿海也不在北上廣等發達城市,使得這所大學每年在高考的時候常常備受冷落,雖然是985,但常常被一些熱門的211錄取分數所超越,而上海立信是依靠了上海的區位,使得該校每年對考生的吸引力還是很強的。

其次就是立信作為一所財經類院校,雖然名氣不及我們所熟悉的兩財一貿等重點211大學,但專業還是十分不錯的,因此被很多考生和家長所青睞。

「立信」的發展歷史從1928年算起歷經了91年時間,而且這所大學成為本科的時間很短,從03年本科辦學至今僅有16年時間,卻發展很快,特別是在3年前,上海立信會計學院與上海金融學院合併後重新改為了現在的校名,雖然立信融合「立信」和「金融」兩所本科主體校名,但有些人認為如此命名有些弄巧成拙,讓「立信」聽起來很像野雞大學,本來可以用「金融」直接命名為上海金融大學或者上海金融學院的,卻因為院校融合原因而放棄了這樣的大學名,也正是如此它被視為上海二本中改名最失敗的一所大學(立信在北京等地招生為二批次因此被稱為二本院校)。

如今該校包含了松江徐匯和浦東三個辦學校區,在校生2萬餘人,而且開設了38個本科專業,從該校歷年在全國錄取分數來看處在了高位,比如該校去年在河北的錄取投檔線最低為623分,這比當年河北的重本線整整高出了112分,而從很多省份看基本也是如此,因此立信的分數比很多的211都高,若是高考沒有考個好分數想上這所大學還真的蠻難的。

對此你是如何看待的呢?你對這所大學了解多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