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民生周刊
有人說,「脾氣人人有,拿出來是本能,壓下去才是本事。」
文學家胡適曾說過:「世間最可惡的事,莫過於一張生氣的臉;世間最糟糕的事,莫如把生氣的臉擺給旁人看。」
發脾氣是本能,收得回去那才叫做本事。一張和顏悅色的臉,不僅僅能體現一個人的好情緒,同時也體現了一個人最大的教養。
對愛人和顏悅色,婚姻才能穩固
「好的婚姻,是做對方的小粉絲;壞的婚姻,是做對方的差評師。」
常常聽到鄰居家一對小夫妻吵架。
丈夫脾氣不好,經常嫌棄妻子「買衣服太貴」、「家裡打掃得不幹凈」、「做菜太咸」,稍有不順心就吹鬍子瞪眼,大吵大鬧。
小事總是沒法好好說,結果吵成大事,小摩擦也就吵成了大矛盾。
所謂夫妻,就是在漫長歲月里相互攙扶相互陪伴的人,倘若天天只能受到對方的橫眉冷對、指指點點,那麼這段婚姻很容易便會走到盡頭。
相反,若是夫妻兩人彼此欣賞,總是和顏悅色,那麼這段婚姻一定是長久、幸福的。
很多時候,我們都會在最親密的愛人面前卸下防備,暴露出自己原本的脾氣,這是每個人的本能。
但在一個人遇到問題,或心情不好的時候,還能控制住自己的脾氣,體諒另一半的感受,那就是一種最好的教養。
父母和顏悅色,才能養出幸福的孩子
我們都覺得,和好脾氣的人交往,簡直如沐春風。但其實,一個人常常面帶微笑,心平氣和,更多的原因是在成長時受到了家庭的滋養。
有耐心又溫柔的父母,會養出富有同情心和愛心的孩子。
曼徹斯特大學心理學教授埃德·特洛尼克,曾做過一個靜止臉實驗。
實驗中,一個母親先和孩子熱情互動。這位小幼兒非常開心,積極響應。
突然,母親換成了一張沒有表情的臉,無論孩子怎樣做,母親都一直面無表情。孩子一開始會持續嘗試吸引母親的注意,但最後因為沒有得到母親理睬,開始崩潰大哭。
這個實驗表明,0-6歲的孩子會以父母作為自己的鏡像,喜怒哀樂、心理狀態都與他們緊密相連。
因此,童年時期父母或者養育者的影響十分重要,尤其是人格成長之前,可以說他們的一舉一動影響著孩子的心理健康。
可見,在父母冷漠的面容下長大的孩子,心裡承擔著多麼沉重的壓力。
「戀愛是親子關係的複製。如果童年幸福,我們更可能複製幸福,如果童年痛苦,我們可能更痛苦。」
在愛中成長的孩子,才能具備愛的能力,而在冷漠與暴力中長大的孩子,也會把這段不良的關係帶進自己的婚姻,延續自己童年時所遭受的痛苦。
所以,作為父母,和顏悅色的面容和穩定的情緒,其實就是給孩子最好的成長禮物。
對陌生人的態度,暴露了你的修養程度
除了對待身邊親近的人保持和顏悅色,真正有教養的人,也會把好情緒留給陌生人。
網上看到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了解一個人,要看他對陌生人的態度?」
其中一個高贊答案是這樣說的:「因為陌生人和你的利益不相關,對利益相關者的態度取決於智商和情商,對不相關者的態度取決於素質和修養。」
不管是比自己身份高還是身份低,凡是擁有良好教養和素質的人,必定會懂得去尊重每一個人。
古人有言:「天地之氣,暖則生,寒則殺,性氣清冷者,受享亦涼薄,唯和氣熱心之人,其福亦厚,其澤亦長。」大自然四季運轉,春夏和暖萬物就獲得生長,秋冬寒冷萬物則會喪失生機。
而做人的道理也和大自然一樣,一個性情高傲冷漠的人,所能得到的福氣自然就淡薄;只有那些性情溫和而又熱情助人的人,獲得的福氣才會豐厚長久。
對待愛人和顏悅色,婚姻會長久甜蜜;對待父母孩子和顏悅色,家庭會溫馨美滿;對待陌生人和顏悅色,教養和品德會得以提升。
有句話說得好:「和顏悅色的本質是善,是一種看到生活的疲憊和社會的殘酷以後還能對其保持熱愛和真心的善良,是帶著這份善良再出發的感恩。」
人生漫漫,願我們都能修得一張溫美麗的臉,一顆堅韌善良的心。
主播:zhq
《民生周刊》新媒體編輯
文章來源:民生周刊(ID:msweekly)整理自讀者(ID:duzheweixin)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體事業部
「喜馬拉雅FM」-「全民夜讀」欄目
「人民旅遊」
分享你的遊記與攻略,展示你的美景與美食,「代」你體驗不一樣的風景與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