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孩子長得越胖越好
經常有來門診就診的家長說自己的孩子長得不好,體重不如別的同月齡寶寶重,話語中透著羨慕與困惑。其實,寶寶體重增長並非越多越好,在不同的生長階段寶寶體重增長的正常範圍也是不一樣的。一般來說,寶寶體重增長速度是隨著月齡增加逐漸減慢,正常足月嬰兒前三個月體重增加最迅速,平均每月增加體重為800~1200g;第二個3個月,每月增加體重500~600g;第三個3個月平均增加250~300g;第四個3個月200~250g,至12月齡體重約等於出生體重3倍,1歲以後每年約增加2kg,因此,對於體重的增長家長不要過分擔心,總覺得自己孩子長得不夠,只要他的生長發育沿著他的發育曲線生長就好,家長可以在兒童保健手冊上繪出自家寶寶的發育曲線圖,來評估自家寶寶生長發育是否正常。體重的生長過快和肥胖有可能會導致未來的健康出現問題。如果不確定自己的寶寶長得好不好,定期在兒保門診進行發育評估是最好的辦法。
圖片來源網際網路
2. 囟(xìn)門早閉,孩子智力就會有影響
寶寶的囟門分為前囟和後囟,後囟在出生時或者出生後2-3個月內閉合,前囟一般至出生後12-18個月內閉合,個別兒童可推遲至2歲左右。也有部分寶寶出現前囟早閉的現象,往往家長很擔心,囟門閉這麼早,寶寶以後的智力會不會受影響,囟門閉的早,智力一定會受影響嗎?這個當然不是。寶寶的發育只要符合月齡,同時頭圍增長正常,我們就不用太過擔心,定期門診評估就可以了。
圖片來源網際網路
3. 家長覺得寶寶枕禿是因為缺鈣引起得
很多家長來了都會說,醫生,我們家孩子枕禿可嚴重了,是不是缺鈣了,是不是要補鈣。其實,寶寶的枕禿與缺鈣幾乎沒有關係,是頭部與床面或者枕頭摩擦過多導致。摩擦的機會越多,枕禿越明顯。孩子平躺著的時間越久,頭部越靈活,往往枕禿越嚴重。
4. 前三個月,孩子的脖子太軟,需要躺著,不用訓練孩子大運動
寶寶剛生下來的前幾個月,家長往往會過度的保護而導致寶寶大運動落後。其實,孩子在滿月後就可以趴著,時間在兩次喂奶中間,清醒狀態下,這樣不僅可以鍛鍊孩子的腰背肌肉力量,還可以緩解腸絞痛以及增加心肺功能。趴著的時間根據孩子情況而定,每次從數秒到數分鐘,逐漸增加,每天可以多次訓練。不要擔心會累著寶寶,同時也不能因為覺得這樣好,而不顧孩子的感覺,強行進行俯趴訓練。
圖片來源網際網路
5. 孩子沒有長牙,不能添加肉類輔食
好多家長覺得自己寶寶還沒有長牙,不能添加肉食,其實不然,如果沒有其他問題,寶寶7個月後儘早引入動物性食物,一方面及時給寶寶補充蛋白質、鐵和鋅,另一方面也可以鍛鍊孩子的咀嚼、吞咽能力。而輔食添加也關乎孩子牙齒生長、說話等。
6. 孩子生病了,不能吃維生素D
維生素D是每個寶寶在生下來兩周開始都需要補充的,有時候孩子生病了,就自行給停了。其實這樣做沒有必要,孩子生病,維生素D可以常規補充。
7. 添加輔食以後,寶寶吃什麼拉什麼,就是消化不好
很多人會有這樣的困擾,我的孩子添加輔食了,但是吃什麼拉什麼,是不是消化不好,答案當然不一定,孩子的消化功能還沒完善,兒保專家常和家長說「你的孩子的大便可能包含整個菜園子,但是,如果沒有稀水便,沒有粘液便或者出血,寶寶體重增長良好,都不是問題」。
8. 寶寶需不需要補鈣
經常有滿月體檢的寶媽會問我們,醫生,我們家寶寶需要補鈣嗎?我們現在除了補充維生素D還在補鈣。在這裡,我們強調一下,乳類是嬰幼兒鈣營養攝入的優質來源,6個月內乳量充足的足月兒,沒有特殊情況,只需要補充維生素D,不需要補鈣。重要的事情說三遍:不需要補鈣,不需要補鈣,不需要補鈣!
9. 寶寶缺鈣了,為什麼醫生讓我們補充維生素D
門診會有家長說孩子缺鈣了,怎麼給我們補充維生素D,其實,正常的嬰幼兒極少是單純的鈣攝入不足,平常我們說的缺鈣實際上是維生素D缺乏,如我們常說的佝僂病,全稱為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因為維生素D缺乏導致的鈣吸收不好,進而導致的佝僂病,而非缺鈣性佝僂病。因此,當懷疑寶寶有佝僂病時,切忌盲目補鈣。除了增加維生素D的攝入外,每天曬太陽也是必要的,可以促進皮膚合成維生素D,增加鈣的吸收(也就是大家常說的曬太陽補鈣,其實補得不是鈣)。
10. 寶寶的頭抬的越高越好
剛滿月的寶寶頭抬得特別高,家長往往會覺得寶寶很厲害,其實這時候家長要警惕孩子的肌張力問題,可能是因為寶寶背肌張力高導致的抬頭過高,抱著的時候喜歡打挺,有的躺在床上出現角弓反張的現象。還有,補充一下,肌張力高不等於腦癱,一般的(大部分)肌張力高經過門診指導都可以隨著家庭干預轉好,僅有少部分需要康復治療。
圖片來源網際網路
本文為「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提前告知。如發現私自轉載者,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