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包裝上,你要注意這些小細節

2020-04-01     崔玉濤育學園

營養好不好?健康不健康?每一樣寶寶吃下的食物,都會牽動家長的心。這些食物中,自己買回食材精心加工的還放心點,成品食物我們又怎麼知道它靠譜不靠譜呢?其實,如果家長學會看食品包裝上的營養標籤,就能解決大部分心中的疑問了。這裡,就選取其中幾個家長們普遍關心的知識點,結合幾個例子,來探討一下食品標籤的讀法。

01保質期原來是這麼回事

有時候我們會面對這樣的窘境,食品包裝上的保質日期就在這幾天到期。吃?擔心。扔?心疼。這個保質期究竟該如何理解呢?

這裡先要告訴大家一個事實,那就是「保質期」其實是食物廠家依據國家標準,綜合考慮自家產品情況和市場需求等因素,自己定的!乍一聽好像不太靠譜,其實食品的「保質期」和電子產品或家電的「保修期」類似,保質期是食品廠家的一個保證,即在保質期限內的食品,安全、風味口感和外觀等指標,應當符合標準(包括國標和企業承諾的標準)。用通俗的話講,保質期內的產品,如果按說明保存卻出現質量問題,是可以找廠家維權的。

那麼,食品廠家是如何測定保質期的呢?技術人員會將一批成品收集起來,定期抽檢,確定品質隨時間下降的情況。為了節約時間,有時還會採取提高測試溫度,讓食品加速變質的方法。實驗後,廠家就能知道產品大約在多長時間內,品質可以穩定達標,考慮到批次可能會有誤差,再扣除一定的富餘量,就得到了標在產品包裝的保質期。所以說,就算是臨期的產品,如果包裝完好,沒有脹包等現象,打開後食品本身沒有變質的跡象,那麼吃掉它也是沒有問題的。至於那些確定已經過期的產品,為了寶寶的健康,還是不要吃了。此外,還有個小tip,那就是假如某種食品包裝上寫著保質期到XXXX年4月,那它的保質期是截止到4月最後一天,也就是一直到4月30日,都算在保質期內。

最後還要特別提醒一下大家,食品保質期與儲藏條件密切相關,室溫下和冷藏條件、未開封跟開袋後區別巨大,儲藏條件不達標,標註的保質期也就不准了,所以還是別忘了根據說明儲藏,開袋後早些吃完。

02看營養成分表,請記住這幾招

讀出配料表隱藏信息

首先,來看看配料表。乍一看不過是一些成分的羅列而已,其實配料表里還有個隱含信息,那就是按照國標,配料表的原料排列順序依據的是含量,排得越靠前的原料,含量就越多。所以如果發現砂糖之類不那麼健康的成分排得靠前,就得留心檢查一下營養成分表了。

讀懂營養素參考值

如下圖所示,營養成分表通常包括三列。我國的營養成分表,一定會標註能量、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和鈉這五項內容,因為可以方便熱量攝入的計算,也方便糖尿病、高血壓病人選擇合適的食物。除了這些,可能會視具體食品的不同添上些其他內容,比如很多乳製品還會加上鈣的含量。

這張表的前兩列很容易理解,但是第三列的營養素參考值(常縮寫做「NRV」)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以這張圖為例,其中蛋白質這行,對應的每百毫升含量是1.7克,營養素參考值是3%,意思就是,每100ml該飲品,含有1.7g蛋白質,占人每天所需蛋白質總量參考值的3%。通過營養素參考值,我們就能夠比較容易地估算每天的攝入,避免攝入過少或超標。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在我國,通常食品包裝上的營養素參考值,都是以4歲以上人群每天需要的營養素量為參考的,對於低於這個年齡的寶寶需要家長根據營養素含量計算了。

想要更好地掌握知識,就得學以致用,接下來就通過一些實例,探討一下如何使用營養成分表。

選對奶製品

給寶寶吃奶製品,主要原因是奶製品中鈣和蛋白質含量高,且容易被寶寶吸收。但有時,廠家為了讓寶寶更愛喝自家產品,常會添加較多糖以改善口味,可過多的糖又會導致寶寶齲齒和肥胖。因此我們需要選擇蛋白質、鈣含量高而含糖量低的產品,有些產品可能沒有標含糖量,可以通過碳水化合物含量來估計。

例如下邊兩種奶製品中,A的蛋白含量更高而碳水化合物含量低,B的蛋白質含量低而碳水化合物含量高,因此對寶寶來說,選擇A更健康。

揪出「隱形鹽」

我們都知道,小寶寶剛開始加輔食的時候,不該加鹽。之所以不加,可不是為了不讓寶寶嘗鹹味,而是為了減少鈉的攝入,減輕寶寶腎臟負擔。而有些食物,嘗起來可能不太咸,但含鈉量可不少,給寶寶吃了,就可能導致寶寶鈉攝入超標。所以,我們要會看成分表,控制寶寶鈉的攝入量。比如下邊這種奶製品,蛋白質和鈣含量都不錯,但鈉含量較高,吃的時候就要算一算了。此外還有一些標著「兒童」的調味品,比如兒童醬油,家長在使用的時候,也要檢查一下鈉的含量。

選對好牛排

牛肉營養價值很高,7個月大的寶寶就可以添加牛肉作為輔食了,更大些的孩子甚至已經可以吃牛排了。不過選的時候要注意,有些牛排其實是用碎肉拼合,再加上各種添加劑如卡拉膠等等整形腌制,之後再冠以種種名目出售。而真正的原切牛排呢,配料表里只有兩個字「牛肉」,所以這裡不放圖了,該選哪種自然無需多說。

不過有一點需要注意,就算是原切牛排,考慮到孩子消化系統還比較脆弱,給孩子吃的時候最好也要烹調到全熟。

看清過敏原

有些寶寶對某些食物過敏,不過,有時讓寶寶過敏的食物並不會以本來面目出現。比如雞蛋白,家長肯定不會明知道寶寶對它過敏還給寶寶,但雞蛋白有時卻會作為原料加在別的食品中,如果疏忽的話,就有可能造成寶寶誤食發生過敏。這時候就要看看食品的配料表,確定沒有讓寶寶過敏的食物了。比如下圖中,配料表里就含有雞蛋,不宜給雞蛋白過敏的寶寶吃。很多食品也會在配料表里額外標註一欄致敏物質信息,如果寶寶有食物過敏的問題,也要留意這一欄看看有沒有過敏原。

遠離反式脂肪酸

反式脂肪酸,特別是人造反式脂肪酸,對寶寶的健康不利,因此需要儘可能選擇配料表中不含反式脂肪酸的食物。這裡有個小竅門,很多原料雖然含大量反式脂肪酸,但往往不會直接寫出來,其實像氫化植物油、氫化油、奶油、人造奶油、人造脂肪、起酥油、植奶末、奶精等等,都含有反式脂肪酸,所以選擇的時候要注意這些字眼。

最後也要提醒一下家長,學會讀懂食品的營養標籤,一方面是為了在給寶寶選擇食品時,能夠選擇更加健康的,另一方面是為了遠離對健康不利的食物。家長無需費神根據營養標籤去精心計算搭配出全面均衡的營養,因為人體所需的營養素種類繁多,量也各不相同,讓寶寶的食物種類多種多樣才是好辦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LF0fN3EBnkjnB-0ziRy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