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在珍珠港事件發生之後,美軍迅速投入對軸心國的戰爭,而其在二戰中最早的露面則分別是在北非和太平洋上的瓜達爾卡納爾島(1942.8.7)。不同於我們一般的認識,最初投入瓜島戰場的美海軍陸戰隊1師其實在火力上相對日軍並無多少優勢,他們仍裝備著老式的M1903栓動步槍、水冷的M1917重機槍和少量的M1928A衝鋒鎗,而我們熟知的M1槍族這時仍舊在開足馬力量產之中,當然不會首先輪到一貫被忽視的海軍陸戰隊換裝。
但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就是在如此缺乏自動武器的情況下,在瓜島和之後的布干維爾島前線卻出現過海軍陸戰隊士兵集體將槍械丟棄於河中的情況,而且還是一款名為「雷興」的衝鋒鎗。雷興衝鋒鎗在今天對多數人來說都是一個陌生的名字,因為它實在難以匹敵M1湯姆遜衝鋒鎗150萬支和M3衝鋒鎗60.5萬支的產量,它只得以生產10萬支,而且是為了應急才補進海軍陸戰隊的。
雷興衝鋒鎗是槍械設計師尤金G.雷興最後一件作品,誕生於二戰前夕,它的外形和M1卡賓槍略微有些相似,由於設計師無法忍受開放槍栓槍機的開火循環所以採用了關閉式槍栓設計控制開火循環,並採用延遲後噴原理,槍栓重量降低導致雷興衝鋒鎗非常輕量化。雷興衝鋒鎗的戰鬥全重僅有3.6kg、全長91cm、理論射速450-600發/分、瞄準基線470m、使用 .45ACP彈(11.43mm)和12/20發彈匣。
雷興與其說是衝鋒鎗,倒不如說是一款半自動輕量化步槍,這個概念在當時非常超前,但這些優點仍然彌補不了其非常差的實用性。由於拉機柄位於護木下方,而且採用了開放式槍栓和雙排彈匣所以非常容易因為泥土和灰塵出現故障,所以該槍在1941年前因為和平時期難以投入量產,只能作為援助和國民警衛隊武器。擔當戰爭爆發後,它卻很快受到海軍陸戰隊士兵的遺棄,10萬支的產量大多被援助歐洲各國抵抗組織或銷毀,倒成了今天收藏家的鐘愛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