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實生活中,總有這樣的一類人,一開始看起來收穫了一段美妙的關係,但是時間越久,在關係里就越疲憊,甚至處於嚴重透支的狀態。
即便辛苦付出,努力迎合,仍然感覺自己在關係里很沒有價值,時常覺得自己不夠好、配不上,總是擔心失去。
一個人是怎樣在關係里漸漸失去自我,失去對方的呢?
01.
關係里投機的幸運
換來的都是自我迷失
前幾天看到一個關於投資的概念,說一個本金越少的人,就越渴望高收益率,他所冒的風險可能就越大。
然而實際上,一個人財富的增加,常常並不取決於高收益率,而是主要取決於本金有多少。
這看起來是顯而易見的道理,但在現實生活中仍然有很多人前仆後繼,希望以小博大,獲得高收益。而這樣的人,往往最後連那一點本錢都保不住。
這個道理放在親密關係里,也同樣適用:那些感情本錢少的人,沒被好好愛過,在關係里就會不惜一切去滿足曾經缺失的需要,卻更容易被傷害。
我有一位來訪者,以前總是苦惱自己遇不到優質的交往對象。在換了五任男朋友之後,她終於遇上一個令她非常心動的男人,她極盡順從討好,幾乎為他付出所有。
然而,在相處一年半之後,她覺得未來充滿希望,對方卻因不適合而提出分手。
我原以為她會悲傷,但這個結果並不讓她意外。她雖然有些遺憾,但也終於可以放鬆了,就仿佛放下了一件原本就不屬於自己的東西。
這之後,她意識到自己當下的位置,根本無法擁有一段滿意的關係。於是,她終於不把期望寄托在尋找愛情上,而是開始回頭整理自己。
她說過一句話,至今還讓我記憶尤深,她說:
當我承認自己的缺失,開始去療愈我自己的時候,我的內心比過去任何時候都要踏實。我無比確定地知道自己會越來越好,我的明天也會跟著好起來!
遇上愛,是一種幸運,但是對於內心存在巨大缺失的人來說,卻是一種煎熬。
因為在這一份得到的背後,你將要失去的卻是整個自己,陷入的是深深的自我否定和迷失。
而想要少一些煎熬,又只得重新面對自己。
自己和關係其實是一個大循環,一開始,我們不願意面對自己,就會拚命逃到一段充滿期望的關係里去,最終又會因為關係里的問題,不得不回頭再面對自己。
所以,不管你承不承認,那些跟你相逢最多的,總是你最想逃避的問題。
02.
一個內心篤定的自己
才能擁有平等的關係
我的助理跟我談及一個猶豫要不要預約諮詢的女性,因為老公在外面有了小三,要在她和小三之間選擇一個走下去。
她老公一直做不了決定,她總希望說服她老公來做心理諮詢。但她的老公並不想跟她一起諮詢,她想再努力一下,卻又顯得非常吃力。
助理感覺到了她內心的煎熬,建議她先做個人諮詢。但被她拒絕了,她說對於自己已經想得十分清楚了,就只等老公的一個決定了。
實際上,我們都很清楚,遠沒有那麼簡單。
如果她老公留在關係,那麼過去關係里存在的問題並不會因此消失;如果她老公要放棄關係,對於她來說也是無法忍受的分離。
也就相當於,無論她老公做出怎樣的決定,她都將有一條艱難的路要走。
而對於目前的她來說,最不痛苦的狀態恰恰是對方不做決定。只要對方不做決定,她就還可以一邊懷抱希望,一邊也不用立刻面對什麼。
然而她為此付出的代價就是,必須承受日夜的煎熬。
所以,她跟每一個不敢面對現實的人一樣,內心有著一個深深的矛盾,既想要老公做出決定,又不希望老公真正做出決定。
最終,在關係里,她的矛盾恰恰跟她老公對待她的方式是一致的,不知道該選哪一個,也不願做出選擇。
如果她的內心並不曾準備好面對自己,她就只能寄期望與對方的一個決定來走出困境。
而實際上,這正是她想努力想逃離的困境,卻因此掉入了另一個困境的煎熬。這就相當於一場自我麻醉的遊戲。
本錢少的人,在幻想中的高收益面前,總是感覺不到風險存在,覺得只要入場,一切都會變好,不會意識到:呆在幻想中滿足自己,也是在不斷地失去自己。
實際上,他們比誰都清楚自己在關係里的感覺,只是讓自己假裝看不見罷了!
當我見到的親密關係的來訪越多,就越加清楚地感受到,每一段關係都是一面鏡子,所折射出來的是我們自己的樣子。不存在對方改變了,自己就不痛苦了。
真相卻是,當你不願意面對自己時,你就會變相地邀請對方呆在一個可以持久傷害自己的位置,直到你開始有意識,並做出改變。
03.
如何不被感情本錢綁架
- 1.對自己負全責的態度
蘇珊·福沃德,是一名在美國有著40多年親密關係治療經驗的心理諮詢師,幫助過數以萬計的夫妻解決親密關係的問題。
她認為一個人能否走出關係的困境,最主要的決定因素就是:從視自己為受害者,進化為「鼓勵自我對生活及出現的問題負全責」。
這兩者很關鍵的區別在於:不是要求別人對自己負全責,而是要求自己對自己負全責。
如果你感覺自己在關係里一開始總是很滿足,後來又總是不滿意,總是感覺到被傷害……
如果你正在擔心自己經歷過的心理創傷,如果你明白自己很難面對一些現實中的選擇……
那麼,或許你是時候來面對這些問題了。
你可能要重新審視自己的本錢,把重心放在自我成長上面,這樣才可能獲得健康持久的關係收益。
每當我們想要放棄一些需要自己承擔的責任時,對方就會多出一個來剝削你的機會。
並且,對方會非常清楚地看到:即便不公平地對待你,你也不會做出反抗,或者只能聽之任之。
所有親密關係困境的出口所在,也是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暫時放開苦苦的索要、哀求和抗爭,回到你自己這裡來,對自己的生活負起全責。
- 2.識別所處的關係模式
在尋求親密關係幫助的人當中,至少有七八成是希望關係可以變得更好。通常他們自己已經做過很多努力和改變,但是仍然不奏效,苦於無計可施,所有才尋求心理諮詢。
他們會一邊抱怨對方有多麼頑固,一邊為自己的努力感到委屈。然而,當我們深入去了解時,會發現只有極少數的人會去思考自己關係的模式。
大多數的人只是想知道自己應該怎麼做,或者聽從他人的建議不斷嘗試,而並不知道為什麼要這麼做,也不知道自己的關係在以怎樣的模式運行。
但凡是在不理解的前提下,就努力做出的任何改變,都是徒勞的做法。
因為無論做出怎樣的改變,對於自己來說,都不會成為一個經驗,也不會對關係真的具有意義。
那些在關係里總是感覺痛苦的人,往往有著自己不曾識別的盲區,這時候最重要的恰恰不是盲目改變,而是需要去識別自己關係的模式。
這個功課,既可以通過閱讀、學習來加深理解,也可以通過心理諮詢師來幫助清晰關係里的脈絡。
- 3.確定自己成長的方向,並且持續不斷地努力
不理解自己關係模式的人,總是更想要努力,然而這些努力的結果常常就成了左一下右一下。
因為當一個人並不清楚自己要去哪裡的時候,也不知道自己現在在哪裡的時候,做什麼或者做與不做都變得不再重要。
沒有目標,到哪裡都是拋錨,沒有比這更迷茫的事情了。
所以,無法走出困境,常常不是因為某個困境太難,而是太多人的內心裡沒有一個關係的地圖,根本不知道自己該怎麼走,就很少有人可以做出持續的行動和改變。
除了識別關係的模式,最重要的就是我們需要通過模式來重新審視自己在哪裡,想要到達哪裡,以及這個過程中願意做出多少的努力。
只有當我們對自己的議題有了更清晰的答案時,心裡才會有一個「自己」的感覺立在那裡,而當你去發展和穩固這個自己時,你才會在關係里感覺到自己存在的意義和價值。
這個過程就是自我成長的過程,是關係里的任何人都無法替我們去完成的。
很多人一開始都會以為這個過程太痛苦,以為自己會承受不了。實際上,沒有任何事情能比得上日復一日地忍受著沒有盡頭的煎熬和茫然更痛苦。
每個人都需要關係,這相當重要,而關係卻只是人生的一部分。每一個人唯有不斷去確認自己在哪裡,清晰自己的意義,才有可能擁有更滿意的關係。
-end-
作者:羅近月
心理諮詢師,專欄撰稿人。擅用簡單的語言和獨特的視角,助力女性內在提升和自我修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