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上周末8月18號,中共中央國務院正式發布了《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這份意見強調深圳的戰略地位,並且制定了深圳發展的階段性的時間表。從2025年到2035年,再到本世紀的中葉,助力深圳成為全球標杆城市。許多科技公司總部研發中心都設立在深圳,比如像華為、中興通訊等等。這條消息直接刺激了華為產業鏈5G,包括人工智慧,生物醫藥等等這些高精端的前沿科技板塊,因此,整個大科技板塊在下半年的成長性和政策支持力度是非常明確的。它將帶來的巨大的機會,具體有哪些呢?我們慢慢分析。
今年以來,粵港澳大灣區整體建設速度就比較的迅速。今年2月18日,綱領性文件《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在當時正式發布。7月,廣東省又針對這份《綱要》制定實施意見,包括三年行動計劃。
如果連貫來看,這次意見的重點就是在於完善金融體制、支持科技發展、建設現代產業體系、改革開放這四個比較重要的方向,同時,這也標誌著以上海為中心的長三角規劃。以深圳等四個城市為中心的粵港澳規劃形成雙融驅動,這也可以驅動我們未來整體中國經濟發展,這是第一個大的方向。再者,其實所涉及的方面也是非常之多,除了科技方面,金融改革體制方面也是重中之重。
首先先來談一下金融方面。在金融體制改革方面,註冊制在科創板實行中取得非常好的成績之下,創業板也將要施行註冊制改革,與科創板應該說是遙相呼應,目的就是要共同支持國家整體資本市場健康長期的發展。
目前創業板公司的質量下降確確實實也是不爭的事實,因為中報都開始陸續披露,有許多公司的業績並不是非常的盡如人意,併購重組的改革就能夠改善這些企業的現金流問題,從而提高上市公司本身的質量,使得創業板公司重獲新生。同時,可以帶動創業板整體估值的上升,這是對創業板企業的利好。為什麼最近一段時間創業板指數遙遙領先於其他各大指數?跟整個政策未來的指引方向是有著密切的關聯的。
金融開放要促使粵港澳融合進程,未來將重點支持與港澳金融市場的互聯互通和金融產品的互認。在推進人民幣國際化上也會先行先試會探索創新跨境金融監管。深圳也將作為開放窗口,不斷提升與港澳的開放水平,促進粵港澳地區金融制度的融合。
科技興國是目前的大勢,而且從最近政策上來看又是濃墨重彩。深圳將重點支持5G、工智能、網絡空間科技,生命信息與生物醫藥的戰略性創新行業的發展。要建設以深圳為主陣地的綜合性國家科技中心,所以未來深圳將在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計算當中發揮非常關鍵的作用。
電子、計算機、醫藥行業都是能夠中長期受益的,特別是在龍頭創新企業。從創新角度再來跟大家聊一聊科技股,特別是深圳,包括周邊輻射所帶動的科技板塊,要在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上與創新驅動相連接,要做好創新驅動的產業基礎。要把深圳建設成製造業創新中心,重點發展通訊高端器件,高性能醫療器械。
總結
總體上,深圳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建設對於深圳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發展都會影響非常的深遠。創業板發行上市併購重組,還包括再融資這些制度的改革和推進,註冊制也會使得深圳在資本市場的發展與上海齊頭並進。
在政策的推動之下,成熟投資者應該看好科技股,要以科技股為核心。因為註冊制的到來,要在科技股中挑選優質的公司。好的公司它會越來越好,而不好的公司它未來就會存在退市的可能,海外成熟市場無一不是如此。重點繼續關注通信通訊當中的5G、計算機以及醫藥,同時也別忘了上海和深圳的國企改革。
作者:蔣衍
編輯:張添翼
監製:王俊稷
聲明:本文系第一財經廣播微信公眾號獨家內容,轉載前請聯繫後台授權。
「第一財經廣播」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L4HmsmwBvvf6VcSZ8AP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