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拍攝大光比環境下的風光作品?包圍曝光了解一下!

2019-12-12     大美攝影

不知道喜歡拍照的朋友有沒有遇到這種情況。對著晚霞拍照,由於光線太強,只能拍攝雲彩,其他地方只能拍到剪影,地面細節都被隱藏到了暗部中。

我們將這種拍攝環境叫做大光比環境,最亮部與最暗部同時存在,並超出了相機的寬容度。

暗部細節保留,卻造成天空與遠山過曝。


天空與遠山清晰,暗部細節被掩蓋。

為了解決大光比環境下細節丟失的問題,我們拍攝這種場景時通常採用包圍曝光技術。

包圍曝光的原理是將同一場景的畫面分別用不同曝光程度拍攝,得到幾張不同程度曝光的照片,最暗和最亮的圖片要涵蓋最亮和最暗部的細節,通過後期合成HDR(高動態範圍圖像)將全部細節展現在一張照片中。

使用包圍曝光技巧拍出的照片,畫面細節會全部保留,光比合適,非常符合人們的審美。

通過包圍曝光技巧,將全部細節合併到一幅作品中。

接下來介紹一下怎麼操作。

首先,我們需要尋找一個大光比環境,比如日出日落。

然後,我們可以選擇手動調節曝光參數和自動設定曝光參數。

手動調節曝光超少年時需要將曝光參數調節為3-5檔。影響曝光的參數有很多,如光圈、感光度、快門速度等;自動調節可以選擇相機中拍攝模式介面,通過自動設定曝光補償參數來拍攝。如下圖為索尼α6300的介面,單張階段曝光2.0Ev3張代表曝光補償會上下浮動2檔,上中下三檔各拍一張。

3張包圍曝光,曝光值間隔 2EV,動態範圍可以達到相機的一倍半左右。

在包圍曝光測光時,標準曝光值(中間檔曝光)的那一張極為重要。最好使用直方圖測光,分別看包圍曝光各張的曝光直方圖。標準曝光的那一張的直方圖圖形分布應當在中間,過曝光和欠曝光的直方圖圖形分布應當分別有亮部和暗部溢出。

調節好相機設置後,我們將相機固定到合適的位置,通常要用到三腳架,最好加上快門線,防止連拍三張時鏡頭的輕微晃動使畫面模糊。

一切就緒後,就可以進行拍攝了。下圖是在洱海畔日出時拍攝的三檔圖片:



當時為手持拍攝,沒有用三腳架,第二張圖片有些模糊,並且畫面中的海鷗也不是很配合,於是在後期合併時去掉了第二張。

拍攝完成後,我們將三張RAW格式的圖片導入Lightroom中。(ACR也可以)

選中我們要合成的圖片,右擊,合併-HDR:

此時會出現合併後的預覽,我們勾選自動對齊、偽影消除量高,點擊合併:

合併進度完成後,下方圖片欄會產生一張新的DNG格式圖片:

注意看右上角的直方圖,此時直方圖的兩端應該是沒有凸起的,表明消除了畫面中的過曝部分和暗部。

在這張DNG格式的圖片上進行調整,使光比、色溫、影調變得柔和,最終形成下圖:

這樣,一張包圍曝光的圖片就製作完成了。

以上圖文來自大美攝影:墨曉本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KokbA28BMH2_cNUgbgq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