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女生沒出息的最大表現,現在知道還不算晚

2019-09-18     普華文化

「沒錢沒結婚,就是沒出息嗎……」

後台一位女生沮喪地和我傾訴,說她最近又因為工作和結婚的事,被父母數落了一番。

「老大不小了,沒賺多少錢,也不回來結婚,我怎麼生了你這麼個沒出息的孩子!」

母親的一句話中傷到了她,不得不讓她開始思考:

當初聽父母的話,留在小城市,是不是就比現在混得好?女生到年紀,就該找個人結婚踏踏實實過日子?

「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好像真的挺沒出息的。」


我們成長過程中,會聽到許多外界的聲音,在這些嘈雜的聲音中,我們常常忘記傾聽內心,迷失自己……

其實在我看來啊,一個女生(包括男生)沒出息的最大表現,並不是什麼沒房沒車沒結婚,而是:

隨波逐流,不會獨立思考,按照別人既定的標準、法則過一生。

那些所謂過來人的行事建議、法則,對我們來說,是絕對正確的嗎?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這本書:《破繭法則》,或許能給大家一些答案。



書的作者,是被譽為「個人成長」的導師,英國著名暢銷書作家:理察·泰普勒。

由他創作的「泰普勒人生法則系列」圖書,是英國家喻戶曉的一套經典暢銷書,全球累計銷量高達200多萬冊。

而我要和大家介紹的這本,就是其中之一。

在書中,泰普勒辨析了那些我們耳熟能詳的一些法則,並且希望我們,應該打破、重新思考這些既定法則。

我今天,就從中挑選6個最值得我們打破、重新思考的法則,分享給大家;

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


需要打破的法則之一:

學歷高即「有前途」。

「考上重點大學,以後工作隨你挑!

「讀完博士,你這輩子就不用愁啦!」

從小到大,我們或多或少都被灌輸過這樣一些觀念。

當然作者也不否認,學歷高確實能在一定程度上,讓人生之路更好走;

但是,如果我們總是把自己束縛在「學歷高即是一切」的觀念里,或許會把自己推向「沒出息、沒前途」的境地。

我們該看到,許多學歷不高的人,同樣能在自己適合的領域闖出一番天地。

比如,沒有考上大學的愛因斯坦,卻能成為了20世紀最偉大的物理學家;

才初中畢業的華羅庚,卻成為世界上著名的數學家。

「只要盡心盡力、不懼辛苦,大部分工作都是可以勝任的。」

我覺得,如作者所說,與其自卑於自己的學歷,認定自己沒前途;

不如將其化為一種動力,更加努力去走出屬於自己的花路呢。


需要打破的法則之二:

爸媽的話一定沒錯。

「世上沒有完美的父母。」這是作者作為一位父親,所得出的感悟。

他感慨道,父母教導孩子,需要背負太多東西:

上一輩的教導方式,自己的價值觀,當今社會的價值觀,以及孩子本身的性格……

這些複雜因素雜糅在一起,父母的教導也很難不出錯。

也正因此,如果我們太把父母的話當標杆,就是一種沒有獨立思考能力的表現。

當然作者可不是慫恿我們不聽父母的話噢~

作者的意思是啊,父母們的話常常是對的,但不代表永遠不會出錯;

我們需要禮貌傾聽父母的話,但是也需要知道,所有事情應該有自己的獨立思考,最終決定權在自己身上。



需要打破的法則之三:

鬧情緒也得講道理。


小時候每當心煩、生氣、傷心時,我們通常都會被大人們告誡:「你這樣鬧情緒,可不講道理噢……」

久而久之長大後,我們會很討厭鬧情緒的自己,認為鬧情緒的自己是不對的。

但作者想為「情緒」正正名。

在他看來,理性的思考有對錯,邏輯論證有對錯,但情緒就是情緒,沒有對錯。

只是,我們會有喜歡的情緒,和不喜歡的情緒;

對於那些不喜歡情緒,我們可以試試改變它的表達方式,但不必為它感到愧疚。

所以,下次鬧情緒的時候,可以理直氣壯地告訴自己:

「有情緒並不是什麼壞事,但要注意表達方式噢~」

需要打破的法則之四:

成功就是一份高薪工作。


「你要是不肯沉下心努力考大學/工作/找一份高薪工作,這輩子就會一事無成。」

相信大家對這句話,應該再熟悉不過了吧。

跟我們講這些話的父母、師長或是好心的朋友,總是以各種方式告誡我們,成功是擁有美麗的房子,高薪的工作。

而作者卻說,這些通常被當做衡量成功的標準,不一定是對的。

在他看來,「能否構建你自己滿意的人生」才是判斷成功與否的唯一方式。

比如,對有些人來說,成功意味著擁有一輛漂亮的轎車或傲人的職業頭銜;

而對有些人來說,成功意味著和家人待在一起,感受平凡的柴米油鹽……

「該如何獲得成功,不要聽別人怎麼講,我們得自己思考其中意義。」

需要打破的法則之五:

趁年輕,隨意放縱。


「趁年輕,隨意揮霍,青春無悔。」

我們常常會聽到這樣一些任性、熱血的言辭。

但作者想提醒我們的是,享樂是有限的,還是要考慮考慮其他影響因素。

比如,就算年輕也不能隨意放縱自己不做任何努力,就算年輕也不能隨意揮霍身體等等。

像作者,就十分後悔自己年輕時隨意揮霍身體。

在16歲那年,他從摩托車上摔下來,把膝蓋摔碎了;

儘管當初恢復地很好,但如今作者到了40歲,膝蓋常常疼痛不已。

所以,他建議我們在任性揮霍之前,還是要考慮這些行為是否會造成長期的不良後果,能避免的咱也沒必要硬碰是不~


需要打破的法則之六:

有的人就是難相處。

我們身邊或許有些人,看起來一點也不討人喜歡:

他們總喜歡招惹別人,或者喋喋不休地炫耀自己等等。

而作者卻說:「沒有天生的討厭鬼。」

他相信,沒有人願意當「討人嫌」,這些人難相處的背後,或許藏著諸多因素。

比如,喜歡炫耀自己的人,是害怕被人看不起;喜歡招惹別人的人,是希望引起周圍人的關注……

知曉這些原因之後,不見得會找不到與他們融洽相處的方式呢。

"努力不是要感動誰,

而是為了讓自己用喜歡的方式過一生。"

希望大家

都能找到自己適合併喜歡的方式

過好這不長不短的一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KZ-01m0BMH2_cNUgff05.html










別說看開點

2019-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