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插花的玄妙之處,你get了嗎?

2020-01-08   曙光花藝

性格大氣的人插不出娟秀的插花作品,性格婉約的人插花作品從氣勢上也是不容易打開的,一個作品的好壞也是看出插作人性格品質。

說到中式插花就必然要知道中國人的審美、性格、品質等多方面的元素。

首先我們來說說審美。古人喜愛自然中的一切,從《詩經》中便能窺看一二:披香草,戴鮮花。古詩「待到上林花似錦,出門俱是看花人。」「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都是古人喜愛花草的現象。而且古人非常愛幻想,看到造型奇特的木頭能想像成山石,看到溪流能想到江河,聞到花香能想到桃花源林。

性格上,古人深受儒家思想的灌輸,講究中藏、中庸。性格上有豪放派李白,婉約派李清照,也有多疑,謹慎或愛國,正直之人。而且古代的人口數量少,宮廷王族更是喜愛勾心鬥角,這些在插花中也能體現出來。宋代的碗花就是深受理學的思想被政治階層用來育人的代表,有非常嚴格的體系。

再說品質,古人講究歲寒三友:松、竹、梅,四君子:梅、蘭、竹、菊。也有像陶淵明這樣的隱士。每個人的性格,品質,審美,以及情緒都會在中式插花作品中有所體現。

插花恰好是滿足古人對美想像的一個空間。清代沈復發明劍山以前,古人沒有劍山是如何把鮮花插在碗里的呢?元朝發明了一種31孔陶瓷碗,把鮮花插在孔里;宋明朝用瓶來插花,瓶口小,瓶肚大;唐代有斗花的現象,接待國外使者,用缸插花,體現富國民強。

中式插花的比例關係通常是3-5-7,這種比例是相對合理,整體協調的一個結果。古代的比例與現代的不大相似,從半斤八兩,身高八尺等數字來看便知道古人的比例關係和現在大不相同。

如果說中式插花的作品是一個盤子,我們就可以把盤子想像成大地或是湖泊,代表心中寬廣。

如若是一個碗,則非常有可能是宋代理學的影響下表示君臣倫理的一個作品

若是用缸來插花,則非常有可能是用來接待朋友之類的,一般我們現在看到的酒店大堂插花都是用缸來做容器。

用籃子插花,則表達的閒情野趣更多一些。用竹筒插花則是非常明顯的文人插花,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李煜的《錦洞天》。用瓶來插花表達的意思可以是多種多樣的,最簡單的便是家中玄關處的擺放。

總的來說中式插花的作品,可以在其中看出插作人的心情,性格,等多方的特點,主要看是我們賞花人的心細。看到這裡,你是否也想要領略一下中式插花的玄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