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吃掉500萬隻狗,你走失的愛犬,可能已經進了越南人的餐桌

2021-05-26   世界華人周刊

原標題:一年吃掉500萬隻狗,你走失的愛犬,可能已經進了越南人的餐桌

前幾年,廣西玉林的「荔枝狗肉節」曾因為「狗肉,該不該吃」的問題,在社會上引發廣泛的熱議。

有些人認為,狗是人類忠實的夥伴,屠狗、吃狗是非人性的,是不理智的。

另一些人則認為,狗肉和雞、鴨、魚、牛肉一樣,是一種食材,如果狗肉不能吃,那其他肉同樣也不能吃,以後就吃素好了。

還有一些人表示,比起「該不該吃」,自己更擔心狗肉的來源,是否正規,是否攜帶狂犬病菌……

就在國內吵得不可開交的時候,隔壁越南上演了觸動人心的一幕。

一名女童的愛犬走失了,幾天後她在狗頭攤上一眼認出了它,失聲痛哭道「那是花花……」

但是,已經被屠宰的花花,卻無法再像往常一樣,回應她了……

這或許就是網友們強烈抵制販狗、吃狗肉的主要原因吧。曾經被視為家人的愛寵,卻在有一天沒了蹤跡,轉身成為了他人餐桌上的一道「美食」。

這讓誰都無法接受。

然而,更讓人難以接受的是,花花的事件雖然引起了不小的社會關注,但這絲毫沒有改變越南人為了吃狗肉,而偷捕、走私狗的行為。

據亞洲犬類保護聯盟調查的數據顯示,越南人每年要吃掉500萬隻狗,而這些狗的來源,當地人卻閉口不談。

這讓人在痛心的同時不禁疑惑,在中國屢遭抵制的狗肉,為什麼在越南卻能公開販賣,而且消耗量也大得驚人呢?

1、越南人愛吃狗肉的原因

事實上,狗肉在越南人的心裡,與我們常吃的雞、鴨、豬肉一樣,並無區別。越南人養狗的主要目的也不是為了陪伴或寄託情感,而是為了食用。

簡單來說,狗在越南的人眼中,是食材而非寵物。

而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有兩個。

一是因為饑荒。

19世紀80年代,法軍侵占越南,獲得了當地的實際領導權。當時的法國統治者,在不了解當地國情的背景下,盲目地推行經濟改革政策,導致越南糧食產量銳減,為後來的大饑荒埋下伏筆。

接著,日軍在二戰期間入侵越南,但礙於盟軍德國的面子,日軍沒有與法國殖民者撕破臉,而是與其達成協議,形成了日法共同統治越南的局面。

一個國家,兩股勢力,越南民眾自然成為了權力博弈之間的犧牲品。

一方面,日軍要求越南民眾源源不斷地交納大米、橡膠、煤炭等戰略物資,以供其作戰物資需要。

另一方面,法軍也不甘示弱,瘋狂向當地農民征糧。

兩軍惡性競爭,最終導致越南自給自足的經濟體系徹底被打破,民眾不僅沒有餘糧囤積以備荒年,甚至連填飽肚子都很困難。

1943年,接連的旱災和蟲災成為了「壓死」越南大眾的最後一根「稻草」,饑荒終於爆發了。

農民收不到糧食,只好背井離鄉沿街乞討,遇到什麼就吃什麼。家家戶戶看門的狗,自然就成為了難民們的「盤中餐」。

當時的越南,用「人間地獄」來形容都不為過,放眼望去到處都是餓死的屍體和堆堆白骨。這場饑荒,最終導致越南200萬人死亡和無數的狗被殺死。

即便後來越南人趕走了侵略者,實現了國家獨立,但饑荒時期吃狗肉的習慣卻被保留了下來,延傳至今。

二是因為迷信。

越南當地人認為,狗肉能夠辟邪消災。

他們覺得先輩們之所以能活下來,主要是吃了狗肉的緣故。不僅如此,他們認為多吃狗肉還能改變運勢,驅除身上的「衰運」。

就這樣,歷史和思想觀念上的雙重原因,使得吃狗肉在越南逐漸形成了一種特有的飲食文化,無論越南政府如何禁止,或是世界愛狗人士如何譴責,都很難改變越南人吃狗肉的習慣。

2、吃狗肉非中越特例

其實,吃狗肉並非是中國、越南的特例。隔壁的韓國、朝鮮、日本也是吃狗肉的「大國」。

據調查顯示,韓國人一年大約要吃掉200萬隻狗;超過一半以上的韓國人表示自己至少吃過一次狗肉。

與中國一樣,韓國吃狗肉的行為,也引起過廣泛關注。

在舉辦1988年漢城奧運會及2002年韓日世界盃期間,韓國政府就曾因為國際輿論,不得不將國內的狗肉館關閉,以維護國家形象。

而在賽事結束之後,韓國的狗肉館又重新開放,生意依舊紅火。

相較之下,日本、朝鮮雖然消耗狗肉的量沒有韓國驚人,但也廣泛存在著吃狗肉的習慣。

比如,日本食客每年消耗的「進口」狗肉約5噸;朝鮮則直接將一道由狗肉製成的菜稱為國菜,用於招待外賓等。

東南亞國家如此,歐洲國家也不例外。

狗肉在瑞士的部分地方,一直是聖誕節菜單上的傳統佳肴。當地人還常用狗肉製成香腸或藥物,來預防和治療風濕。據統計,截至2014年,還約有3%的瑞士人在偷偷食用狗肉。

距離瑞士不遠的法國也曾有吃狗肉的習慣。

當地居民和瑞士人一樣,善於將狗肉製成各種風味的香腸,用來搭配麵包食用。首都巴黎的大街上,還設有專門的狗類屠宰場,集收容、屠宰、分類、派送於一體。

除此外,美國、英國、德國、墨西哥等國也有不少地區,仍然保留著吃狗肉的習慣。比如,墨西哥的玉米餅攤,就常用狗肉製作各種小吃等。

毫不誇張地說,吃狗肉這種行為並非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特例,而是在世界範圍內普遍存在。

其實,這也很好理解。

早期人類食物匱乏,為了生存需要而不得不選擇吃狗肉,來增強營養,抵禦風寒。

隨著農耕經濟的發展,人類物質生活逐漸豐富,可供選擇的食材越來越多。加上狗有看家護院的本領強,性格又溫順,所以狗就變成了人類忠實的夥伴。

正因如此,現代人才會覺得「將夥伴吃掉」是一種缺乏理性且需要抵制的行為。

除此外,更重要的是,市面上販賣的狗肉大多來路不明。

3、狗肉的來源

據調查顯示,我國及越南市面上販賣的狗肉大多是「專業」的狗販通過偷盜、走私等非法渠道獲得的,只有極少一部分來自當地的肉狗養殖場。

理由是,養狗帶來的經濟效益遠低於偷狗帶來的收益。

早年,西方國家曾做過工業化生產狗肉的嘗試。他們發現,狗類養殖呈現高成本低收入的特點,無法像常規家畜那樣大量生產。

而偷狗卻是一本萬利的「生意」,狗販只需承擔人工費、運輸費及微乎其微的毒藥費即可,「生產」成本幾乎為零。

在這種背景下,不僅流浪狗成了狗販們的「頭號目標」,就連精心飼養的工作犬和寵物狗也難逃他們的「魔爪」。

我們時常能從新聞或記錄片里看到這樣的一幕,在警方查獲的走私籠里,有不少皮毛整潔的寵物狗正透過籠子的縫隙,惶恐地看向鏡頭。

試想,如果不是警察及時解救,它們可能早已上了餐桌,再也無法與相伴的主人見面。

這或許才是大部分人抵制和排斥「吃狗肉」這種行為的根本原因。

從情感的角度出發,我們根本無法接受自己視為家人的愛犬,成為他人獲利和滿足口腹之慾的「工具」。

不僅如此,通過這條灰色產業鏈流向市場的狗肉,還隱藏著致命的安全問題。

首先,狗販理想的目標是當地的流浪狗,因為它們好下手又不會引起較大的關注。但是流浪狗本身可能攜帶大量的病菌,被商販烹煮後食客們很難辨別,誤食後或許會致病。

其次,狗販捕殺狗時,為了掩人耳目,通常會選擇投毒的方式,直接殺死它們。哪怕狗肉已烹飪,但毒素可能依然殘留在狗肉里,食客中毒的可能性也非常大

最後,狗販在走私狗時,為了保證它們的存活率,還會給它們注射不同的藥物。而這些藥物短時間內無法被狗代謝出體外,就會隨著狗肉一起被食客吃進肚子,埋下健康隱患。

所以,吃狗肉不僅違背了道德和情感底線,還會引發一系列疾病。

4、關於吃狗肉的不同看法

基於此,有不少人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冒著生命的風險吃著來路不明的狗肉,其實是一種得不償失的行為……」

「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如果不是這些吃狗肉的人,自己愛犬可能就不會消失……」

「狗是人類的朋友,請停止吃狗肉……」

而從客觀的角度來看,一方面,拋開安全和情感等因素,吃狗肉這種行為是各地飲食文化的一種體現,既然是文化就沒有嚴格意義上的對錯之分。

依據文化自我更新的特點,隨著時間的推進,老舊的文化自然會被摒棄。

另一方面,人類抵制吃狗肉的態度,其實是對當前文化的一種審視和反省。

人類擺脫了飢餓的困擾,建立起了現代文明,自然會從更高的思維角度去反思過往的行為,這無疑是值得肯定的。

但問題是,一些人為了自身的利益和慾望,通過違背人類良知和法律的手段來達到自己的目的,這種行為讓人難以接受,也應該被抵制。

「狗」是人類忠實的朋友,我們愛護「狗」,又何嘗不是守護自己!文/影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