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底肥,即在葡萄落葉前施用的一次肥料,也叫基肥,是葡萄全年肥料供應中最重要的一次肥料,葡萄萌芽及開花的質量,更多是受到上一年底肥質量的影響。
月子肥是近幾年葡萄水肥領域逐漸出現的用肥概念,大意是指葡萄採收後施用的一次肥料。
葡萄底肥和月子肥,應該怎麼施,什麼時候施,施什麼,是一個比較有爭論的問題。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筆者從自身認識出發,撰寫此文,希望對果農朋友有所幫助。
一、底肥的意義
葡萄花芽分化基本集中在春季,尤其是葡萄花的生殖細胞是在萌芽以後形成。因此葡萄萌芽以後的養分供應能力直接決定花的質量和坐果質量。此外萌芽是否整齊、花期是否整齊,也直接受到果樹養分供應情況的影響。
葡萄的養分來源,是葉片在光照作用下,將肥料轉變為養分。現有研究認為,在葡萄第三片、第四片葉片展開後,當年的養分合成才能開始。因此葡萄萌芽前後一系列生長發育環節,如果樹萌動、根系生長、葉芽綻放、花芽分化,更多是消耗果樹上一年儲備的養分。
所謂底肥,即在葡萄落葉前,集中為葡萄補充一次肥料,利用秋高氣爽、光照明媚、溫度合適,光合作用效率高,可以高效將肥料轉變為養分。加之秋季葡萄枝葉生長基本停滯不需要消耗養分,果樹可以將養分最可能的保存在根系中,供來年春季使用。
二、月子肥的概念
月子肥的概念來源於山東蘋果果區,意思是仿照中國婦女生產後要坐月子,強化營養恢復體質的概念,在蘋果採摘以後,在秋施基肥以前,額外補充一次肥料,以強化和恢復樹勢。
蘋果、梨樹、桃樹等北方常見落葉果樹,在秋梢停長以後,有一個明確的花芽分化關鍵時期,這個時期也是一個養分需求的小高峰。如果在這個階段,強化磷鉀肥的補給,註定有利於花芽分化,保證第二年的花量。因此對於蘋果等果樹品種,在秋季採摘以後,額外補充一次肥料是有必要的。
但對於葡萄,自葡萄採摘以後,至秋施基肥以前,基本不存在養分需要關鍵節點。因此,大部分葡萄品種,不需要額外補充,直接施用基肥即可。
但是針對部分特殊情況,還是有必要在採摘後略微強化養分,具體表現為以下兩種情形:
早熟品種,並且控梢較為成功,則臨近秋季,滿樹基本都是老葉,新葉較少。鑒於展葉一百餘天后的老葉,基本失去養分製造能力,註定無法保證秋施基肥的效果。針對這種情況,早熟品種且中期控梢成功,採摘前後無新葉的果園,需要在採摘以後,少量施用氮磷肥,促使葡萄長出部分新葉,保證後期基肥的效果;
根系較差的果園,有必要在用基肥前進行促根處理。葡萄根系即是吸收器官,也是養分合成以後的貯存器官。如果果園土質較差,根系稀少,則有必要在採摘以後,適當追肥,促進新根生長,保證後期基肥的吸收質量和養分的貯存質量。這類果園,有必要在採摘後施用海藻精或者黃腐酸類肥料。
三、基肥的時間
基肥施用需要把握兩個時間前提:最晚需要在落葉前一個月,最早需要在白天氣溫低於30攝氏度以後。
肥料被根系吸收輸送到葉片,經過光合作用轉化為肥料,再輸送到根系貯存,這個過程起碼需要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因此,秋施基肥必須在落葉前一個月施用,才能保證養分積累的效果。
葡萄葉片在葉片溫度高於35攝氏度以上時,葉片氣孔閉合,光合作用停止,葉片失去製造養分的能力。因此需要在白天氣溫低於30攝氏度的時候,葉片太陽直射點溫度會低於35攝氏度,基本可保證光合作用的順利進行。
四、基肥的種類
基肥的吸收時間有限,自開始使用至果樹落葉,最多就是兩個月的時間。
鑒於化肥中的氮磷鉀含量高,可快速吸收,但在土壤中保存時間有限,如果不能被吸收,極易在環境中損耗。有機肥中的氮磷鉀等礦質元素含量低,但在土壤中保存穩定,可保證果樹在較長時間內的緩慢吸收質量。因此,基肥的構成,應該以有機肥為主,復合肥為輔。
參照傳統的基肥構成,一畝葡萄在有機肥用量上應遵循傳統的「斤果斤肥」原則,即采多少果用多少斤有機肥。一般情況下,一畝葡萄可施用3-4方農家肥,加60-80斤鈣鎂磷肥或減半的過磷酸鈣,再加30-50斤復合肥。
現在各個政府均在強調強化有機肥的意義,有機肥的直觀效果主要體現在補充土壤有機質,促進根系生長,供應可在土壤中穩定保存且緩慢釋放的氮磷鉀等礦質元素。
目前有機肥有自己漚制的農家肥和商品性有機肥。商品性有機肥的發酵質量和純度註定高於自己漚制的農家肥,但究竟使用哪一種,還是需要因地制宜。
由於土壤中有機質含量提升至一定程度,根系生長才能發生明顯改善,有機肥必須大量集中施用方可見效,就按照最起碼的「斤果斤肥」原則,一畝葡萄有機肥至少需施用4000斤以上。
參照國家標準,商品化有機肥的有機質含量在45%以上,牛羊糞漚制有機肥,其中有機質含量在40%左右,雞糞豬糞發酵的農家肥中有機質含量基本在50%左右。
依此計算,牛羊糞充分腐熟後,一畝葡萄至少需要3噸左右,雞糞豬糞充分腐熟後,一畝地至少需要2噸以上,至於商品性有機肥,一畝地使用2000斤以上,方可達到目標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