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灘--芒洲河灘作村名
這裡所說的釣魚灘不是指河灘的名稱,而是與芒洲釣魚灘隔江相對卻
以釣魚灘命名的吳姓村子。
銅都大橋下游南岸的信江岸邊,320國道北面有座山叫堆錢石,堆錢石下游水邊有座造型奇特的石嶺,像是一根巨大的的魚竿伸往水中,竿盡頭的水面躍起兩條魚一樣的石頭,在春雨迷濛季節或夕陽餘暉之中,運氣好的人還能看見若隱若現的金絲、銀線從魚竿梢頭直垂兩條石魚口中,活脫脫的一幅江邊垂釣圖。這座山便叫釣魚石。釣魚石下游便是白芒洲。據清同治版《貴溪縣誌》記載,「釣魚灘在白芒洲」。白芒洲位於今發電廠對岸的信江水邊,長約一公里。此處南枕青山,北傍綠水,日見帆影,夜聞濤聲,情景俱佳。準確地說,釣魚灘是「釣魚石下游的白芒洲灘頭」的簡稱。釣魚灘水流急,並非垂釣的理想之地,所以貴溪"十不得有「釣魚灘的魚釣不得」一說。
說起釣魚灘這名字的來歷,還有一個極其動人的傳說呢!很久以前,與堆錢石隔河相望的信江北岸吳姓村裡邊住著一位吳水生的小伙子,他經常過河打柴。水生雖然很窮,但卻喜歡幫助人,村裡對老夫妻,燒的柴全由他負擔。因為窮,都快三十歲了,還是單身一個。這成了老兩口的心病。一天,老婆婆在江邊洗衣服,邊洗邊嘆氣道:「唉!,這麼好的小伙子,就因為窮討不上老婆,叫我們怎麼安心?」這話被水裡的一對魚姑娘聽到了,她們一個叫白魚姑娘,是鄱陽湖龍王的女兒;一個叫青魚姑娘,是信江龍王的女兒,是表姐妹。青魚早就知道水生是好人心生愛慕,聽到這話後,想試探下他是不是真的那麼好。
夏天的一個傍晚。青魚變成溺水的美麗少女・一浮一沉地漂在信江里。水生打柴回來,游過信江,發現一個姑娘漂浮的水邊,只見姑娘雙眼緊閉,呼吸微弱。他趕緊抱起姑娘,並將她俯臥在自己的藤蓋上,給她控水,然後背到老婆婆家中,請老婆婆護理她。青魚姑娘本來就有心嫁給水生,這次考試過了關,青魚便托老婆婆為媒,要嫁給水生。從此,他們男耕女織,你恩我愛,日子過得幸福美滿。
不久,青魚有了身孕,要回到龍宮裡去生孩子。臨走前,她拿出一根釣魚竿給丈夫,溫柔地告訴了自己的身世,並交代水生:「你很想很想我的時候,只要把魚竿放到江邊,在魚竿上敲三下,我就會回來看你。」青魚走後,水生照樣打柴種地。不久,兩位老人先後去世了,水生又過上了清冷孤寂的日子。得空時,他常常把玩青魚留下的魚竿,回憶和青魚在一起的甜蜜時光,有時實在想得慌了,就拿上魚竿到江邊跳望。可次也沒有去敲它,因為他心疼帶著孩子的妻子往來奔波太辛苦。龍宮一日,世上一年。水生慢慢老去了,魚竿在江邊化成了釣魚石屹立在芒洲灘頭。
後來,人們便將信江南岸芒洲灘頭稱作釣魚灘,而信江北岸吳水生的村子則叫釣魚灘吳家,今屬花園街道花園村委會。
來源:貴溪地名故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JD0KZW8BMH2_cNUgvJUl.html